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53576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优秀教学反思1在学习做一个生态瓶一课中,主要是让学生探究池塘中生态系统里的水生植物利用水、光、养分等进展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供水生动物呼吸之用。此前,学生对这些内容比拟熟悉,也知道水生动物的排泄物为水生植物提供了肥料。为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程度,在尊重孩子们的想法,让他们自由探究的根底上,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取舍,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设计生态瓶上。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反思一下自己的这节课,我觉得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课前导入的时间还是有些长,原方案6分钟完成,结果用了9分钟,主要是在“

2、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上浪费了一些时间,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考虑“鱼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水草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水草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考虑,学生很自然地就明确了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2、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气氛,导致了课堂的后半部分学生们学的不积极,显得有些乱。比方,小组在设计制作生态瓶的方案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展开,从而进步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3、在对做好的生态瓶评价时,我无视了评价的标准,只是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生态瓶,其实各小组做的生态瓶都差不多,这样评价一点价值也没有,反而还浪费了一些时间。我觉得:在评价

3、的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拿着自己的生态瓶,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4、课堂上,由于时间比拟紧,因此导致提出问题后,没有给所有学生足够的考虑、讨论的空间,没有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想法,仅仅是把发言权交给了思维活泼的学生,这种“抢答”的方式,我觉得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开展,今后要努力改良。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优秀教学反思2做一个生态瓶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开场接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了生物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一准备材料很感兴趣做一个生态瓶是这一单元里学生最

4、感兴趣的一课。我布置了学生去找一个可乐瓶、一些水草、一些卵石、再去捉一些鲫鱼、金鱼或蝌蚪、龙虾、螺蛳等。我为四大组的学生提供了6个网兜。对学生强调了一些平安问题。要到农田旁边的沟渠中去捉一些水生小动物。上午布置以后,中饭吃完,我就带着学生去抓水生小动物了。共捉了有20多条的小鲫鱼,有5-6只小龙虾,还有大量的水草。也有一部分学生是买来了金鱼、卵石等。这样的区别是这些学生失去了一次仔细观察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情况的时机。学生的平安问题使我很担忧。因为布置这个任务带来任何一点过失都会给学校造成什么不必要的费事。希望科学课上级主管部门要重视这个问题。不然老师不敢布置这些是必须的却又有一定平安隐患

5、的活动。对上好科学课有很大的阻力。二生态瓶生物很和谐把抓来的鲫鱼放几条进去,又放了几个螺蛳和小龙虾。这样一个生态瓶根本完成了。生态瓶做好以后,上课有了参考物,小鲫鱼游得很欢畅,螺蛳也爬得很安逸,那小龙虾更不用说了。这些小生命不知可以存活多久我可心里没有太多的底。开场我担忧学生找不到水生动植物,这个担忧是多余的。学生不仅找来了鲫鱼、龙虾,还找来了乌龟。有的组找来了很多的蝌蚪。经过学生制作以后,发现有的组还很有经历。不但在下面铺了沙子、泥土,还把水草固定在下面。这样,水草就可以成活了。水中的微生物也不用愁,因为有很多学生从小河小沟中找来了大量的水草,够小鱼们吃的了。三课后的深化与拓展建造生态瓶就是

6、要模拟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建立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虽然与真正的生态瓶还有一定的间隔 ,但是这样做已经让学生感受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全封闭型的生态瓶制作,因为很多学生通过查资料真正的生态瓶是要全封闭的,有的学生还对制作全封闭型的生态瓶感兴趣。我就在课外与学生制作了全封闭型的生态,还选择了一个研究的课题,就是比拟开放型的生态瓶与封闭型的生态瓶生物存活时间的研究。对老师来说,做一个投入型的老师最要紧。但是,同样一节课,投入与不投入区别很大。假如投入了,还要冒学生平安问题的风险,这是很多科学老师面临的问题。我可以这样说,很多科学老师不敢让学生去捉鱼和虾等水生小动物。他们怕万一出了什

7、么事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的声誉。科学课,关键是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研究的才能。学生对生态瓶感兴趣了,可以坚持观察研究生态瓶了,我认为这个课的目的根本到达了。至于生物存活时间的长短,生态瓶的好坏,这是在学生感兴趣的根底上进展研究的。我想研究的课题来于实际教学过程,学生对封闭型生态瓶内生物存活时间的研究,就是学生在研究开放型生态瓶的根底上,他们自然而然想到的。而老师的作用就在于让学生有时机去研究这样的课题。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优秀教学反思3做一个生态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开场接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

8、概念,理解了生物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本课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做一个生态瓶是这一单元里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为了把这节课上好,课前我为每个组准备了一个能装5升大的色拉油瓶、一些水草、一些沙或小石子、12条小鱼等,尽管材料准备的不像书本那么丰富,可看到孩子们那股学习的快乐的劲儿,我很知足了。这节课我是讲了5遍,可每讲一遍给我的感受却不同。反思一下自己的这节课,我觉得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课前导入的时间还是有些长,原方案8分钟完成,结果用了10分钟,孩子们在探究生物与非生物间的关系时,缺乏一些引导,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导致了后面设计实验方案花

9、了一些时间,没有起到一定的效果。其实在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深化研究,比方可以让学生考虑“鱼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水草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考虑,学生很自然地就明确了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2、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导致了课堂的后半部分学生们学的不积极,显得有些乱,毕竟他们是第一次到科学实验室上课,难免不适应,显得有些兴奋。当然也与我的教学组织有关,比方小组在设计建造方案和制作生态瓶时,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从而进步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3、在设计生态瓶建造方案时,没有及时给学生展示老师提供的材料,结

10、果导致学生在设计时不知道如何下手,时间给白白浪费了,效果却不好,这是我今后对实验教学必需要注意的问题。4、在对做好的生态瓶评价时,我无视了评价的标准,只是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生态瓶,其实各小组做的生态瓶都差不多,这样评价一点价值也没有,反而还浪费了一些时间。其实在评价的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拿着自己的生态瓶,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也是对他们这节课的总结,能很好地在孩子的心灵留下深化的印象。当然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收获了不少,让我对今后的实验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化的认识,更明确了上好一节科学课的根本形式,同时我也在考虑一个问题:怎样在实验室上好科学课?我想这将是我们所有科学老

11、师今后都要考虑的问题,值得探究。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想我们的科学课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优秀教学反思4做一个生态瓶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第6课。怎样开展这课的教学活动?结合我们正在进展的亲历过程,落实小学生科学探究才能的培养科研课题,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结合单元主题,找准教学研究点。生物与环境单元是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稳固他们对生物的已有认识,形成对生物的积极态度,并理解生物与环境的互相作用。通过第5课的学习,他们已经认识到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的,它们

12、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是前一课的继续,学生已经理解了一些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关系,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方案设计来研究生态群落。做生态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将通过自己的观察、考虑给生物营造一个“家”。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家”可能适于生物生活,有的可能不行,这时“家”中的一些生物就会出现一些不适的表现,最后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生存。让学生从这个活动中会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和互相制约的。为此,我对本课教学活动确立了三个教学研究点:1、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2、怎样让学生会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3

13、、怎样让学生亲自做一个生态瓶?二、创设逼真情境,理解“生态系统”。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是本课的难点。也是帮助学生在后面设计生态瓶方案做铺垫的,这是不能无视的。于是,我在课前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做了精心的预设,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导入:大屏幕上映出波光粼粼的池塘,让学生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为了帮助学生讨论,我在屏幕“池塘”上方按顺序出现以下问题:1、池塘里有哪些水生生物?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动物为植物的生长做了哪些奉献?5、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在第一个班教学时,学生思维不够活泼,能说出的水生生物名称很少。因

14、为学生只关注了池塘水面的植物,对水中的动物说出的较少。为了生动形象,课后马上做出补救,在网上去收索了一些水生动物,先在水下“躲藏”一些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等。在第二个班上课时,先让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后,再_鼠标,让这些水生动物马上逐一浮出水面。激发了学生兴趣,诱发了联想,交流活动热烈而充分。水到渠成时再告诉学生:池塘里的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玩耍休息的场所,动物为植物提供了二氧化碳、肥料等。而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依赖关系,这就是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我们今天就来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三、探究方案设计,打破教学重点。设计制作生态瓶的方案是本

15、课的教学重点。在设计生态瓶建造方案时,我在第一个班教学时,一开场就叫写方案,结果导致学生在设计时不知道如何下手,时间给白白浪费了,效果却不好。晚上回到家里,反思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整导学思路。在第二个班教学这个环节时,先讨论做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比方准备用哪些材料?哪些生物来生活?方法与步骤?生态瓶模型图等。接着,让学生观看“做一个生态瓶”的视频,学生带着问题进展听觉、视觉的刺激,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加深了学生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当学生看完视频后,知道了做生态瓶所需材料,制作方法与步骤,再进展方案设计,就容易多了,然后再请几位学生汇报方案,

16、进展倾听交流。老师进展引导和小结。四、分享同伴作品,建造自己的生态瓶。设计好了生态瓶的建造方案,就可以准备材料,按照设计方案做一个生态瓶了。但基于城市学生条件,在课堂完成生态瓶的制作是不够现实的,因为需要提早准备很多相关材料,还需要制作工具。我在这个环节安排学生从屏幕上分享其他学校学生做的生态瓶作品,模拟借鉴,学生看后知道了该怎样做一个生态瓶了,考虑自己回家做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瓶。孩子们回到家,在家长的支持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瓶。两个月过去了,鱼儿还在生态瓶里快乐地活着。生态瓶制作好了,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生态瓶,然后让他们讨论,生态瓶放置在何处?如何去观察、观察些什么?还要告诉学生,要每天注意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记录单上。小学科学做一个生态瓶优秀教学反思5做一个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