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1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052240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州1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台州1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台州1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台州1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台州1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州1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州1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台州1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车到山前没有路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意思是说,事到临头总有解决的办法。然而,古今中外的很多事却证明了一个相反的道理: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想当年吴越争霸,勾践因准备不足,草率用兵,结果兵败被围,在会稽山无路可走,最后只得屈膝投降,忍受做奴仆的屈辱。归国后,卧薪尝胆,十年生息,十年积蓄。也就是说,他为洗雪国耻,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精心设计,积极筹划,后来才能抓住机遇,一举灭吴。历史才成就了一代霸王。试想,如果勾践不接受前车之鉴,

2、车到山前再找路,那必然是无路可走或者是死路一条。 兵家历来都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准备之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汉高祖定三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准备得何其巧妙;楚霸王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不纳范增之计,岂有不败之理? 面对曹操大军压境,诸葛孔明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行动,不是仓促迎敌,而是寻找战机。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周密的计划,精心的准备,取得胜利是意料之中的。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存“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侥幸心理,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设想未来的各种可能,做最坏的打算,也就是说防患于未然。 做一棵树,就应有经受风雨的准备;做一条船,就应有_的准备;做一名水手,就应有_的准备。 因为,

3、很多时候,车到山前是没有路的。 世事如烟,谁能保证出发后能及时看清前面的高山?人生如棋,即使你是勇往直前的骏马,也可能会马失前蹄,有去无回。 有人说,路能否走通,有时候靠的是机遇。但是,机遇从来不会垂青没有准备的人。 好比汽车拉力赛,如果过于自信,对自己的车不检修,不加油,那么开不到山前,在半路上就可能抛锚了。 好比去登山,如果你不先练好双脚,不强化体质,再加上没有物质上的充分准备,那你就只有望山兴叹了。 故,远行必备良驹,过河定问轻舟。欲攀登险峰先看看体魄,要穿越沙漠先估计好要面对的风险。 千万不要把希望都放在“山前”,因为你不是愚公;千万不要盲目地自信,因为你的前面常常有翻不过去的大山。

4、车到山前必有路,说到底,这是懒人的自我安慰,也是不思进取者冠冕堂皇的借口。 车到山前没有路,其实质,则是开拓者的自我警示,也是智者开启未来的闪光的钥匙。(选自思维与智慧) (1)在本文中,作者批驳了什么观点?表达了什么观点? (2)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联系上下文,仿照第段的划线部分,在第段的两处空白横线上填上合适的短语。做一棵树,就应有经受风雨的准备;做一条船,就应有_的准备;做一名水手,就应有_的准备。 (4)说说第段和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5)“车到山前必有路”与“车到山前没有路”仅有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你赞同哪种观点?请列举出一个具体事

5、例来加以阐释。(不能列举文中的事例) 【答案】(1)车到山前必有路;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2)举例论证。具体有力的证明了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3)抵御浪涛;漂泊四海(4)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5)我认为车到山前没有路。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我党都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才会取得了这两次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第一段用一句格言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然后主要有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对这一论点进行了论述。最后两段总结全文,得出结

6、论。(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筛选。细读第一段可知,本段用一句格言引出了中心论点。作者认为车到山必有路的观点是错误的。应该是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细读第二段到第五段可知,这四段文字举了吴越争霸,汉高祖和诸葛亮的例子,这是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的证明了第一段中的“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的观点,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3)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内容的能力。因为是船,所以会航行四海,所以要做好抵御风浪的准备。因为是水手,要出海航行,所以要做好漂泊四海的准备。据此分析

7、可作答。(4)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作答时,需根据语段所处的位置,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细读第六段和第十段的内容,然后联系全文内容可知,这两段文字的前半部分都紧承上文,后半部分都引起了下文,所以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5)本题考查学生表达观点的能力。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同意哪一种观点均可,只需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事例恰当,表述合理即可。【点评】(1)本题考查论点的提取和概括能力。根据文中作者的观点,筛选概括。(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能力。结合语段分析论证方法,作用一般是中心论点或段落中心句。(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8、。要注意句式,注意修辞,注意字数,语意连贯。(4)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5)本题考查个性表达的能力。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即可。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最美的姿态张鸣 阅读与不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另一种人,即使书籍

9、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

10、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

11、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选文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章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4)简述本文的论征过程。 (5)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 【答案】(1)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2)对比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会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如在方式,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3)示例一:腹有诗书气自华。示例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4)文章首先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分析了读书的好处;最后

12、得出了“人类最美的姿态是读书”这一结论。(5)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本文题目是“最美的姿态”,所以论点必然与此相关,然后结合首尾段和文章内容可以判断,结尾处总结出中心论点“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因为没有具体语句,所以可以根据自己对论证方法的熟练程度,选择能顺利分析的段落进行解答。这部分内容运用了对比论证,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的重大区别,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3)本题考查学生补

13、充议论文论据的能力。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然后从积累中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本题考查补充道理论据。所写道理论据契合“读书有益”,注意典型,有说服力。(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能力解读。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此题需要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语言通顺即可。故答案为: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对比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会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14、如在方式,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示例一:腹有诗书气自华。示例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文章首先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分析了读书的好处;最后得出了“人类最美的姿态是读书”这一结论。略【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将离别推远,再推远王春鸣 已经有好几个晚上了,我从睡梦中惊醒,脸上热泪滚滚。我想念父亲了,不知道他是否在离我几十里的老屋,安然地睡

15、着。 我的儿子小树和同学打架,失败后向人示威:“我太阳公公的骨头是铁做的。”太阳公公就是我的父亲,他力气很大,一掌下去,砖头应声断开。拍一下桌子,所有的空碗都要一阵乱跳。就是这样的父亲,除了感冒和牙疼,从来看不见他身上有病。养育我们长大的这几十年,他就像个太阳一样在无数的日子里穿梭来穿梭去,教书、挣钱、奔波浑然圆满,活力四射。 可是,冬天刚来的时候,我回家去看他和妈妈;大清早在橘树下面,我捶了他一拳:爸爸,你为什么不站站直?弓着腰像个老头儿似的?他揉了一下腰,回答我:我每天要到上午十点之后才能渐渐站直,腰椎不行了。 我装作去追一条狗,迅速地离开他。离开我弯弯的父亲。然后,隔了一条田垄又一条河,我远远地,远远地看着我的父亲,弯弯的父亲。 我不想描述他的样子给任何人听,我心痛地等着十点钟的到来。我也不想问他,他的腰是何时开始这样的。问什么,难道问了之后,从前那些我没有在意的弯腰弓背的早晨就不存在了?我经常回去看他,那些下午与黄昏,他将电瓶车开得呼呼生风。他有时候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