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并用寓智力发展于写字中.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051321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脑并用寓智力发展于写字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手脑并用寓智力发展于写字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手脑并用寓智力发展于写字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手脑并用寓智力发展于写字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手脑并用寓智力发展于写字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脑并用寓智力发展于写字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脑并用寓智力发展于写字中.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脑并用 寓智力发展于写字中毛笔写字教学改革点滴 世界著名绘画大师毕加索曾经感叹:中国书法线条是艺术中的艺术,并宣称自己的作品是受中国草书的启发。唐朝张怀罐在书艺中把书法艺术称为“无声之音”。书法艺术的魅力可见一斑。然而, “一手好字让电脑给费了”。汉字教学中,普遍存在钢笔等硬笔书法“不硬”,毛笔等软笔书法“疲软”的现象。汉字书法是一门特有的艺术。新课标把写字教学摆到了应有的位置。加强小学写字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内在需要,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外部需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培养意志力;“字如其人”写字须修养品性;屏气凝神培养专注力;汉字生动形象,须观察体会;汉字形神兼备,须神思灵动写字教学不仅

2、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修养个性品质,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等智力因素。写字教学是一块培养学生智力的沃土。近年,我按着陶行知的“手脑并用”理论有意尝试在写字教学中,通过用眼看,用嘴说,用心记,用手临等方式,发挥学生多感官联合作用,心临手摹,培养学生观察力,提高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发挥想象力,发展思维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智力水平。读帖观察,把握特点观察力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它是智力的基础。现代科学证明,人从外界接收信息90%以上是视觉的作用。欧、颜、柳、赵是人们公认的楷书四大家。帮助学生选定一本贴,引导学生抓住其点画、形体、组合等内容,通过长期的方法辅导、观察实践,把

3、握其特点,从而形成目的性、自觉性、持久性、精确性、概括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观察点画点画是汉字的第一构件,它是一家书体特点的主要表现之一。颜筋柳骨,欧峻赵妍,这些都是点画及字形特点的概括。对于小学生,这些过于概括。对于小学生,具体形象是最好的方法。训练学生观察点画中,可采取对字帖作静态观察和看演示作动态感受相结合的方法。对着书家字帖,观察点画俯仰、肥瘦、方圆、提按,横画的斜上,竖画的曲势,捺画的波折看着老师演练,感受运笔的藏露、顿挫、缓急、偏正观察形体汉字是象形文字。自然界事物形体多变,决定了汉字形体的多变。观察形体,意即让学生有一个总体形象。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通过长期观察得出了汉字重心符合

4、黄金分割定律,老年书法大学吴鸿清教授发明了乾坤格,用以架构各种字形这些观察后的提升对于初学者是难以企及的,但应该说这正是观察的终极目标。对于小学生,我们不妨可以先给学生示例:大、丁三角形;田、口方形;十、小菱形然后让学生自行观察分析字帖中其它字的形体特征。观察组合 用笔千古不易,但结体因人而异。正是因为各书家对点画形态及字形结构有着不同的处理,才有了楷体艺林中的万紫千红。同样是“点”,在一本帖中,长短不同、大小有别、欹斜不一;同样是“木”,单独写木,双木成林和三木叠加成品字形处理极尽变化除此,在观察组合的训练中,还要侧重训练学生对字的重心,字的主笔,字在帖中受章法影响而作的变化的观察。汉字有一

5、定的形体结构,但不作铅字处理时的书法艺术则是丰富多变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积累经验,以不变求万变。背帖记忆 丰富表象记忆力是感知客观事物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能力。它是智力的仓库。在写字教学中,通过对字帖的有意记忆,从而保持对点画、形态及组合变化特点规律的印象,最终实现离帖书写。学习写字,首先要学会临帖。临帖不是看一笔写一笔,因为,那样写出来的字会支离破碎。有较好的记忆力,才能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所写的字既有总体架构上的印象,又有对具体点画特点的把握。训练记忆要讲究方法,方式须灵活多变。综合记忆法。对于一个字,首先要进行整体记忆。欧体中“下”的窄长,“昆”的上窄下宽,“井”的笔画少,也写得小,“

6、德”的向右扩展,临帖中,首先就要对这些以及字的重心和主笔留下整体印象。然后,对字的具体点画作记忆。欧体中“下”字的横因为在上,写成天覆,“度”的撇是兰叶撇,“千”字中竖作悬针再则又由部分到整体作记忆。理解记忆法。记忆要持久,理解是关键。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点拨,引导学生对所临字帖风格特征有所把握。如练习欧体字的同学就得首先把握“形体窄长”、“重心平稳”、“向右扩展”、“繁笔形大、简笔体小”等这些特点。纲举目张,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才会记得快。对于具体的点画处理,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记忆。如竖在“千”字中写成悬针状,而在“不”中却作成垂露样,那是因为古人有云:意不尽用垂露,意尽则用悬针。

7、又如“以”字左边的点写成挑点,那是因为呼应右边的下笔多感官记忆。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多感官参与记忆,有利于建立联系系统,留下深刻的痕迹,从而达到牢固的记忆。可边写边记,对着字帖,一边分析字帖上字的形体、点画特点,一边用手比划着字的长短搭配,点画走势;可边说边记,对着字帖上的字,一边和同学交流着字的写法,一边进行记忆;可边想边记,盖着字帖,对已临习过的字进行边回忆边记忆,然后,再打开字帖进行比对,通过修正不足,进行再记忆,反复几次,不断强化,就能把要写的字烂记于心。对帖练意 发挥想象想象力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语言的调节下,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组合而产生新表象的

8、心理能力。它是智力的翅膀。书法是黑墨在白纸上的舞蹈。科学指导习字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 南齐大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一文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书法有神无神,关键是个意字。魏时大书法家钟繇的弟子宋翼,常常喜欢写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后齐平的字。这种字有形质而乏神采,受到了钟繇的严厉呵斥,宋翼三年不敢见他,后来,宋翼下苦功练意:“每作一波(即捺),常三过折笔,每作一点画,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弩发,每作一点如高锋坠石,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有人评论“当代草圣”于右任的书法时说:“有的沉静如处子,有的飞腾如蛟龙,有的勇猛如武士,有的圆

9、美如珠玉,有的苍劲如奇峰,有的柔回如漪波,有的憨态逗人迷,有的痴态使人醉”可见书法总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作为小学生宜从楷书字帖的点画形神入手,激发想象。倚古训,再现想象。对于点画的形质神采,古人早有论之,如“永“字八法就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汉字的常用笔画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动势。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趋向想象的合理性,可以根据学生所选的字帖进行示范,先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笔画形神特征的表象。再让学生透过笔画进行丰富的想象。看着帖上的”横“既想象天空的千里阵云,又进行老师示范时的藏锋逆入,翻笔向右,中锋缓行,最后提按顿收等一系列动作想象;看着“提”画能随之联想到牧童扬鞭时“得力在策本,受力在策末”的扬鞭跑

10、牛的生动画面爱生活,再造想象。古人对点画形神特征的 概括总结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传说仓颉把造的字写给人们看时,大家高兴极了,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个字外部轻灵,内部紧凑,那个字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这个字如龙蛇盘绕,那个字似鹰隼雄立还有人评论说,远看这些字,有如鸿鹄群游,迂回绵延;近看这些字,好像布阵排兵,井然有序。优美而丰富的形体为利用毛笔来创造书法艺术开辟了广阔天地,反过来,我们对着字帖临习,又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张旭之所以登上书法艺术的顶峰,从而获得书法艺术的动态美,同他热爱生活、从生活实践中吸取养料是分不开的。李肇国史补云:“旭常言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在习字中进行自觉而又大胆地想象,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书写内涵,还能为今后书写的发展,从而实现师古而不泥古的质的飞跃。还习字一点时间,而得以报偿的将是智慧的大礼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