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九部分生物与环境三十三9.3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提升作业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49846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九部分生物与环境三十三9.3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提升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九部分生物与环境三十三9.3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提升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九部分生物与环境三十三9.3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提升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九部分生物与环境三十三9.3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提升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九部分生物与环境三十三9.3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提升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九部分生物与环境三十三9.3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提升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九部分生物与环境三十三9.3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提升作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系统的结构(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海南高考)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A.田螺B.小球藻C.大肠杆菌D.草鱼【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生产者的功能。田螺和草鱼是消费者,靠现成的有机物为生;大肠杆菌是分解者,营腐生生活;小球藻是生产者,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2.(2017邯郸模拟)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存在硫细菌,该细菌能利用氧化硫化物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生活在热泉附近的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硫细菌为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443()A.硫细菌是生产者,处于食

2、物链最高营养级B.直接或间接以硫细菌为食的生物都属于分解者C.能量能随着硫元素的循环而被生态系统循环利用D.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解析】选D。硫细菌是生产者,处于食物链最低营养级,A错误;硫细菌是生产者,因此直接或间接以硫细菌为食的生物都属于消费者,B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错误;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D正确。【加固训练】(2016潍坊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D.生产者和分解

3、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解析】选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而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A正确。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属于生产者,B错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都属于分解者,C错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D错误。【方法技巧】生态系统生物成分的判断方法(1)判断生产者:主要依据为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以及化能合成细菌等。(2)判断消费者: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也有可能是消费者,但是必

4、须排除腐生生物的可能性。(3)判断分解者: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包括少数动物(如蚯蚓)。3.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D.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都是直接联系的,消费者可有可无【解析】选A。生产者大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少数是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蓝藻、硝化细菌等);动物并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是分解者;细菌可作为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生产

5、者与分解者之间不一定都是直接联系的,有时候生产者和分解者需要靠消费者来间接联系。4.(2017聊城模拟)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444()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解析】选D。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为:丙甲乙丁。当乙的数量增加时,甲由于天敌增加,数量

6、会相应下降;由于甲以丙为食,丙的天敌数量减少其数量相应增加;又由于丁以乙为食,乙的数量增加,丁因食物充足而数目增加。5.(2017开封模拟)如图表示生活在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445A.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D.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老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解析】选D。群落是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食物网中没有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图中虫、鼠、鹿获得的能量之和占草能量的10%20%;食物链越长,鹰得到的能量越少,所以鹰获得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鼠鹰;

7、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其种群密度不断增大,鹰能获得充足的食物,鹰的种群密度可能增大。6.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446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的数目将不发生变化【解析】选B。在食物网中,食草鸟属于初级消费者;猫头鹰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蜘蛛和蟾蜍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从草中获取的能量变多,所以数目会增多。【方法技巧】解食物链相关题目的应用技巧

8、(1)计数食物链的规则:生产者开始,最高营养级结束,不中断、不遗漏。(2)判断食物链的成分:寄生、腐生生物及非生物的物质中的能量不在食物链(网)中。(3)分析食物链的数量:数量波动变化应遵循就近原则,且以捕食关系进行判断。7.如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解析】选D。分析题图可知,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

9、的物质和能量。8.(2017汕头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选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物质和能量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b是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等;a是消费者,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的,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寄生细菌类,属于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

10、。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生态系统的基石是b(生产者)。9.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者外,哪种生物的灭绝会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A.乙B.丙C.丁D.戊【解析】选B。从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来看,甲是生产者,戊是最高营养级,图中除生产者之外的其他生物,只有己的食物来源只有一个,其余生物的食物均有多个来源,所以当丙灭绝后,己也因食物匮乏而灭绝。10.两图中的a、b、c分别表示某食物链中的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如甲图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经过一段时间后,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如乙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a、b、c

11、代表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B.图中a营养级各种生物之间紧密联系,不具有竞争关系C.图中所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但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D.图中b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解题指南】(1)题干信息:“a、b、c分别表示某食物链中的第一、二、三营养级”和“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2)关键知识:物种和生物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和能量流动的特点。【解析】选C。食物链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不能组成生物群落,A错误;第一营养级主要是植物,它们共同竞争着阳光、空气、水等,B错误;从图中看,虽然某些物种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但种类数不变,所以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C正确;根据能

12、量流动逐级递减的规律,可知a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D错误。11.(能力挑战题)图示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A.a和b的数量保持“J”型增长B.c与d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C.c、d和e的数量可能大量减少D.b的食性和营养级发生改变【解析】选C。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其后各营养级的生物在短期内增加,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天敌的制约,浮游动物a和植食者b的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A项错误;c与d的食性不同,只存在生存空间和环境资源上的竞争关系,不会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B项错误;浮游植物急剧增加,可能会导体水体中溶氧量大量下降,鱼类大量死亡,C项正确

13、;生物食性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植食者(b)的食性和营养级不会因浮游植物急剧增加而发生改变,D项错误。12.(能力挑战题)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解析】选C。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的营养级;食物链(网)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故

14、食物网中未体现出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两种成分;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题图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这4个营养级,为最高营养级。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13.(16分)(2017西宁模拟)甲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丙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447(1)甲图中一共有_条食物链,蚱蜢属于_消费者,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是_,占第_营养级,蛇和鹰的关系是_。(2)给牧草施加含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

15、放射性强度,结果见乙图,图中B为_。若增加对鹰和蛇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_(填“高于”或“低于”)前两者。(3)商贩在某一时间大量收购蛇,导致草原上的蛇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鹰的数量会_,青蛙的数量_。(4)丙图中蛇占有_个营养级。在研究该农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_法进行采集、调查。【解析】(1)甲图中一共有4条食物链,蚱蜢处于第二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鹰同时占第四、五两个营养级,其他生物都只有一个营养级。蛇和鹰的关系有捕食、竞争两种。(2)因蚱蜢所处的营养级低于青蛙,故青蛙体内出现放射性的时间晚于蚱蜢。由于鹰和蛇所处的营养级高于蚱蜢和青蛙,因此放射性强度达到峰值时应高于蚱蜢和青蛙。(3)蛇大量减少,但短时间内蚱蜢和蟋蟀的数量不变,故青蛙的数量基本不变,蛇减少后,由青蛙流向鹰的能量增加,因此鹰的数量增加。(4)据丙图可知,该食物网中至少存在6条食物链,蛇分别处于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