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四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考(历史).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496924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四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考(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四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考(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四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考(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四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考(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四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考(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四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考(历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四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考(历史).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四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考(历史) 命题人:姜倩 审题人:赵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整顿吏治,消除官场的腐败 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的入侵 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2、右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以下各项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A B C D 3、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废除了江南地

2、区地主土地所有制 B促进江南民族工业的发展C推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D加快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4、对“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出现原因 ,不正确的是( )A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B中西方之间联系加强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林则徐、魏源的推动作用5、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中外交往以“理藩”和“朝贡”的方式进行。这一体制被打破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6、南京条约中“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便利英国掠夺

3、中国劳动力C便利英国掠夺原料,打开市场 D 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7、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洋务运动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A B C D 8、梁启超认为“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心”。下列事件与李鸿章有关的是( )创办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中创办海军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避战求和 戊戌变法中出卖维新派A B C D9、以下对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强海防的努力宣告失败 B外商开始在华开办企业C维新思潮演变为政治运动 D俄日加紧争夺中国东北10、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

4、,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其影响是(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C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 D中国通商口岸数量增加11、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此所以认为公敌,义不反顾。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这一檄文旨在( )A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B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C彻底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D反对袁世凯解散国会12、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规定“主权在民” B实行了三权分立C实行责任

5、内阁制 D总统由国会推选13、近代创办的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之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这说明( )A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缓慢B中国民族工业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C中国民族工业积极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一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4、辛亥革命至一战期间中国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对“短暂性”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缺乏发展实业的政策 轻工业发展不足外资企业比重过大 战后列强卷土重来A B C D15、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

6、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按这一思路,对下列历史事件评价较高的是( )新思想的萌发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A B C D16、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以后,19世纪末有了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这两个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有( )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了中国传统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商战和实业救国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政府对兴办实业的政策发生变化A B C D17、“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做疯子,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做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7、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18、甲午战争的惨败对中国在国际上的恶劣影响是( )A列强开始直接派兵进驻北京地区B清政府在国际上颜面扫地C西方八国借机联合发动侵华战争D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9、义和团反洋教斗争反映了( )A中国农民与西方文明的冲突 B中国人民与清朝政府矛盾的激化C中国文化与列强矛盾的激化 D中国与西方列强的矛盾的激化20、1866年底,洋务派筹备在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招收30岁以下初通汉文并科甲正途出身的人,入馆专攻西学。此事引起了顽固派的激烈反对。对洋务派这一举措慈溪太后的态度应是( )A坚

8、决反对 B坚决支持 C 犹豫不决 D基本支持21、维新变法期间,由梁启超主编、被誉为“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之报”的是( )A中外纪闻 B时务报 C湘学报 D国闻报22、下列对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B平均地权,国民共享土地增值成果C节制资本,和谐劳资关系 D 废除地主剥削,改善农民生活23、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后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提倡学术自由,反对文化专制 B 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C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运动

9、D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24、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救国之要道”或“根本之救亡”,其“要道”或“根本”是( )A政治革命,推翻“军人武力之政府” B 思想启蒙,启发“多数国民之觉悟”C实业救国,兴办“机器生产大企业” D 以俄为师,迎接“世界革命新纪元”25、北伐战争进行的背景包括( )北方军阀联合进攻广东革命政府 省港大罢工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冯玉祥“五原誓师”,进军河南 两广统一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A B C D非选择题26、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7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10、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国使节进驻北京。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清政府也认识到遣使驻外的迫切性。李鸿章说:“自来备边驽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发兵之后,与该国群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1) 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必要性有什么认识?你如何评价?(5分)1896年,盛宣怀承旨兴办铁路,募集资金非常困难,他说:“钦政奉旨招商,逾年无效,推其原故,华商无银行,商民之财无所依附,散而难聚”。他还认为,如不设立中国自己的银行,就“无以通华商之气脉(资金流通),杜(杜绝)洋商之挟持。”(2) 依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近代银行出现的背

11、景和作用。(6分) 1901年,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3) 张之洞的言论中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以上材料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意识形成的社会北京。(6分)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洋棉每百斤需三十三元,印度棉亦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 陈炽续富国策材料二 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货物单位1843年税率%1898年税率%

12、棉花担 6.455.72印花布匹14.254.98袈裟布匹10.684.98棉纱但6.944.86材料三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为何,华船则百般恫吓,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扩充商务十条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评沽,而土货必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43年的税率是根据什么制定的?1858年税率与1843年相比较有什么变化?(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4) 材料一、二、三反

13、映的现象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28、学校教学内容设置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清末和民国初年中小学堂科目设置类别国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与艺术劳动技术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修身、读经讲经国文、历史、法制及理财、外语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化学图画、体操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法制经济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图画、唱歌、体操男子加农业,女子加家事,园艺,缝纫根据经济,你认为与明清相比清末和民国初年学校教学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结合所学,分别指出这种变化的原因。(7分)29、阅读下列材料:(11分) 交通运输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铁路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我国的铁路建设之路坎坷曲折,历尽艰辛。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 近代历史上,列强纷纷在中国修筑铁路,并极力争取中国的铁路修筑权,试简要分析他们的真实目的。(3分)(2) 曾国藩针对列强强行修筑铁路的行为曾经说过:“听其创办电线、铁路、则车驴人辇旅店脚夫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