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解读文稿.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049593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次函数解读文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次函数解读文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次函数解读文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次函数解读文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次函数解读文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次函数解读文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函数解读文稿.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次函数“说课标、说教材”解读文稿 大荔县实验初中 靳成民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养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有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我所说的二次函数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的内容。流程图如下一 说课标(一)课程目标总目标: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总目标的要求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

2、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单元目标: 二次函数属于第三学段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是:1.知识技能方面: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二次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2.数学思考方面:通过用二次函数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3.问题解决方面: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

3、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4.情感态度方面: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成功的快乐,在运用二次函数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二次函数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二次函数的价值。(二)内容目标:课 程 内 容 目 标1.结 果 目 标2.过 程 目 标1.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通过图像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2. 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y=a(x-h)2 +k的的形式,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说出图像的开口方向,画出图像的兑成轴,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

4、近似解。4. 知道给定不共线的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二 说教材(一) 教材的编写体例及特点本单元在编排上分章前、正文和章后三部分。章前有章前图和引言,便于学生预习,也可以作为教师引入新课的材料。正文设置了“思考”、“问题”、“探究”、“归纳”等栏目,其间一填空或留白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正文的边空部分有“小贴士”和“云朵”。“小贴士”介绍与正文有关的背景知识,“云朵”以问题的形式帮助理解正文。正文还安排了“阅读与思考”“实践于探究”这些都是选学内容,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有选择的进行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正文后面的

5、习题分为练习、习题、复习题,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层次、分梯度编排。章后有小结和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小结包括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和对本章的回顾与思考,“数学活动”可以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如下图(二)本单元知识的立体整合:1.横向整合:二次函数是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内容。本册书共四章内容:二次函数、相似、锐角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本章内容与上册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有联系。2.纵向整合: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这些知识后接触的最为复杂的一类函数。本章可以说是初中数学代数部分的升华,也是学生高中进一步学习其它函数的基础,所以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6、。一 次 函 数二次函数一 元 二 次 方 程不 等 式(三)本单元知识结构:二次函数有三部分内容:二次函数及其图像、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的概念,这是本章的基础概念部分,应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能根据具体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学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像,并通过图像研究它的性质:顶点坐标、对称轴、顶点位置、开口方向、增减性、最值,同时会根据不同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常与几何知识相结合,作为综合体和探究题出现。(3)实际问题与二次

7、函数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一般与方程、不等式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出现,有事也与三角形、四边形、圆的问题结合起来命题,命题形式更加贴近生活,注重对解题思维过程的考查。三 说建议(一)教学建议1.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本单元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如划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建模思想等。特别是数形结合与建模思想,在本章的应用随处可见,不论是开始部分书写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得它的性质,还是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的关系的过程,无不体现者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与广泛用途。2.教学方法建议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

8、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我校实施的“四学一导”新的课堂模式,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大胆改革,充分发挥我校的课改优势,积极探索,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二)评价建议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应准确把握“了解、理解、掌握、应用”不同层次的要求,合理设计和实施书面检测。对过程的评价:应根据“经历、体验、探索”不同层次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例如:可以独立思考、数学语言表达

9、、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无论怎样、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用同一模式要求学生,以利于学生健康发展为主。(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1.认真编写好导学案。2.借鉴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中考题库,以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路。3.学生参与资源的开发,要求学生注意试题试卷的整理,时常翻看对比,一边巩固和熟练准确的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充实自己,一句新课程理念,积极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说课标、说教材”解读文稿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大荔县实验初中 靳成民 联系方式:15191398498 2012年1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