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感培养提升语文素养.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0488948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重语感培养提升语文素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注重语感培养提升语文素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注重语感培养提升语文素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注重语感培养提升语文素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注重语感培养提升语文素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重语感培养提升语文素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重语感培养提升语文素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重语感培养 提升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有识之士也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语感教学的重要地位,甚至已有人呼吁把语感教学看作语文教学的核心,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整体把握文章,感知语言王国维人间词话写到“诗人

2、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写作如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语感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语感养成需要对语感材料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的感知。而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也难以养成丰富的语感。在教学中,从整体把握文章,感知语言我认为要从下面两点进行。1、进入课文语言环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我们在教学中要指导“诵读”课文,培养语感能力;就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通过多种感官,使语言文字有机的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

3、头脑中活动起来,这样,学生才能进行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并不深奥,表达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挖掘含义,体会作者遣辞造句的独特魅力。从而有所感悟。如月亮湾:“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如果去掉“清清的”,读起来感觉如何呢?对比着读读,学生就会领悟到生动的语言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2、联系实际,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课文情景,必须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此外,还可以采用一

4、些必要的中介手段,比如挂图、投影、课件及实验等。但是最根本的手段还是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锻炼其敏锐的感悟。一句话,激活经验,以读求悟,读中见悟。二、在朗读中想象,感悟语言。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作人也说:“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今天虽不完全如古人说的这样去读书,但多读还是比不可少的。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上的、它是有直觉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典范的语言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1、诵读吟咏。学生在反复朗读的

5、过程中,通过诵读吟咏直接感受到语言中的节奏,领略语言的优美、文章的韵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后,大多数能说出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片段,而且同一的较多,就是学生对语言感受的体现。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培养语感,有的要从声音上去吟味。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不同的语调、节奏朗读中思考,吟诵中品味,会其义自现,入情明理的。另外,吟咏诵读可以使学生领悟作文之道。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哦朗咏、诵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

6、阶段。因而,反复朗读,感受语言,体会深层意蕴,从而形成语感。2、注重想象。联想和想象是培养语感的翅膀。在学生感受语言材料过程中,特别是文学作品教学中,更要注重驱谴学生的想象力。想象的过程不但是引发学生生活体验和调动知识储备过程,而且是学生在感知作品内容的表象形式的过程。如:登鹳鹊楼第一第二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们如果简单地进行教学就比较枯燥了,不能对学生进行对语言的感知了。我们就应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将诗人描写的一幅壮观、雄伟的图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这样就能更好地悟出诗句所蕴涵的情理,更是让学生在心灵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因而,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驰聘想象,进入

7、作品,领悟意境,进一步感受文学言语特点形象性。三、调动生活经验,品味语言。语感的全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领悟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体味,调动生活情景,形成语感会意能力。叶圣陶曾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揣摩呢?我认为可注重以下几点:1、调动生活经验。文章是作者生活和生命的审美体验的结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意蕴,感受作者的审美体验,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情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能创设出浓郁的生活情景,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自己的生活情景,并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如:大海睡了一课可先让学

8、生闭上眼睛,听深夜潮水拍打海岸的录音,想象此时的景象。然后,让学生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深夜大海安逸静谧的景象。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联想、 想象参与感知活动,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情景的熏陶,转为积极地营造课堂情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语感训练。2、引导理解语言情景。理解是朗读的必要基础和前提,理解有助于语感的形成。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在紧要处稍加点拨,学生往往领悟很快,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就会准确、细腻、真切。四、注重生活实践,运用语言。叶圣陶认为:“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听说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这主要

9、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活动:听,“听”就是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语言信息,了解内容,抓住中心和要点等。这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说,“说”就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让学生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积极的活动,组织语言极为快。因而,要求说话的语言准确、连贯、得体。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安排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言运用中增强语感能力。写,“写”使学生在运用语言中,既能够仔细推敲词句,激发自身的语言积淀,又能促进语感的形成。如上海的特级教师贾志敏在作文教学时就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有一句话:“我写的许多文章还发表在报纸杂志上呢。”这句话语句通顺,意思明白,看似无可挑剔,但贾老师却以敏锐的语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文章”都是写出来的,故“写”可以删去;“文章”概念较大,领导人的政治、作家的小说、科学家的学术报告都属于“文章”,小学生写的的虽也属“文章”,但确切地说,应称“作文”;“许多”与“不少”意思差不多,将“许多”改为“不少”,可表示谦虚。如此一改,原句变为“我的不少作文还刊登在报纸杂志上呢”。这样的训练对学生把握语言运用的分寸感和得体感是十分有益的。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但是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而且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