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486604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力》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浮力》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浮力》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浮力》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浮力》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浮力》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力》教学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浮力教学设计庄浪县第三中学苏治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教具学具】乒乓球、大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铝块、铜块、橡皮泥、烧杯、软木塞、水、酒精、硫酸铜溶液。【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

2、入新课播放录像。(包含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学生活动:猜想包含的知识(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一个向上的力或提到“浮力”)。大家提到了一个新词“浮力”。“浮力”怎么有这么大的魔力,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板书:第五节浮力)设计说明:通过播放生活中的浮力录像、教师设问的方式引入浮力,能够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使学生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走向物理。二、探求新知过渡语:针对浮力这种常见现象,你想知道哪些有关浮力知识呢?学生活动:展开想象,分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问题:1什么是浮

3、力?它有方向吗?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4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5物体的浮沉有条件吗?等。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下面我们先探究:什么是浮力,有无方向,方向向哪?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投影)教师演示:出示一个很深的量筒,将一个乒乓球放进去。问:谁有办法不把量筒倒过来,就能把乒乓球取出来?你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左手拿一个乒乓球,松手,让学生注意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再把乒乓球放在右手手心上,松开左手时乒乓球还会下落吗?为什么?展示加水后量筒中的乒乓球和手中的乒乓球,让学生进行对比。鼓励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回答。学生体验:利用桌面上的学具,将

4、软木塞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一是体会:手的感觉;二是观察:软木塞最终的情况。尝试得出结论。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板书:一、什么是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设计说明:用一个小乒乓球放在量筒中,及在手中的对比,对浮力较实际的探究,创造情景和条件,以学生参与为基础,很容易使学生领会浮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二: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投影)大家知道皮球漂在水面上受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物体是否也受浮力呢?讨论一下看如何用简单实验来说明这一个问题?学生探究:分组讨论,利用学具探讨:下沉的物体也

5、受到浮力作用。到讲台展示:用弹簧秤测铝块在空气中重力,再将铝块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示数变小,说明铝块受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发现做实验好的学生典型。并引导学生归纳出测浮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物理学中把这种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叫等效转换法。投影多名学生的结论,评价、鼓励学生。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板书:2大小F浮GF1)设计说明: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确实要受到浮力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寻求测量物体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简便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

6、地位。探究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造船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货物,看一看,谁做的船载的货物多?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快乐游戏:造“船”比赛。学生每组一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设计造船。并观察交流船只的差异,讨论,大胆猜测,交流讨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快乐体验: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可能猜想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深度等因素有关系。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并引导

7、学生合并归类,引导各小组认领实验课题。按下列要求设计实验报告: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投影:实验报告的格式)学生分组探究:(1)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2)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3)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4)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5)利用测力计、橡皮泥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各小组根据要探究的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完毕,投影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进一步修正完善。根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交流,然后进行探究实验。设计说明: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快乐游戏”和“快乐体验”两个实验,

8、不断的思维,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进行因素归类,分成各个独立的可能因素让各小组认领课题。通过学生团队间的协作,进行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思辨、质疑和完善。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与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最终推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

9、阿基米德原理。演示验证:利用溢水杯、弹簧测力计验证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然后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各种气体。(板书二、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设计说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的重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经历知识建构过程,便于对知识的理解。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让学生分别来探究其中的一个因素与浮力的关系。由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到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还要经历一个思索、推导的过程。教师做好引导,这样才符合认知过程。三、智力快车道:(投影展示)1小发明:将弹簧测力计改装成一个能直接

10、测浮力的测力计。2智多星:完成课本上的例题。设计说明:通过小发明制作和智多星,学生间进行知识的运用,把枯燥的练习融入到生动的活动中,增强了学习兴趣,从物理走向社会。四、收获平台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并说明自己的收获和可能存在的在疑问:物体的浮沉与什么有关?设计说明:对整节课进行小结和评价,设置下节课应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讨和研究。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四)庄浪良邑中学李芳娟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三、知识与技能1认识浮力及其方向知道一切

11、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会用弹簧秤(称重法)测浮力3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会用该原理计算浮力。4.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会用弹簧秤(称重法)测浮力,理解阿基米德原理。2难点: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会用该原理计算浮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具:玻璃水槽、乒乓球、蜡块、矿泉水瓶、 木块、(大)小石块、装有适量水的小药瓶;弹簧秤(量程为1N)、钩码、清水、 烧杯、盐水(或酒精) 教学内容分析:“水的浮力”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浸没在液体

12、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且能学会用视重法测出浮力的大小。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再次回顾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同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对象分析:在学习浮力之前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相应的生活积累,能知道浮在液体中的物体是受到浮力的作用,通过这个切入口引领学生学习相关浮力的知识,由于浮力是看不到,所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性的认识到浮力的存在,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适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教 学 过 程一、浮力的存在和测量引入:演示实验:乒乓球浸入水中,然后放手,观察现象;问: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回答)师:我们今天就来讲讲水的浮力(出示标题)实验1:感受浮力取一个空矿泉水

13、瓶,将瓶盖旋紧,然后把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感受空矿泉水瓶对手的作用力. 提问:你的手感觉到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结论:乒乓球、饮料瓶在水中都是上浮的物体,它们浸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学生回答)实验2:称重法测浮力1.用弹簧秤,在空气中测出物体的重力G物= N。2.把手放在物体下,向上托,观察弹簧秤的读数变 。3.将物体缓缓浸入水中,仔细观察弹簧秤读数变化,直到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拉。(学生边实验边填写下表)实验次数物块的重G物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V排液物块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读数F拉物块受到水的浮力F浮G物- F拉11/3V物22/3V物

14、3V物4V物(比第3次更深)分析总结: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2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受力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方 向:总是竖直向上 大 小:F浮 = G物 F拉 (称重法) 二、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中挂在弹簧秤下的物体慢慢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有何变化,水面有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让学生猜想) 猜想(由学生回答,选择一个讨论):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 实验设计(由学生设计,挑选一个)实验3: 学生小组探究并填写下表:物块的重G物物块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读数F

15、拉物块受到水的浮力F浮G物- F拉小水桶的重G桶小水桶和物体排开水的总重重G桶+排水物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G排水分析总结:问:你测得的浮力有多大?物体所排开液体重力有多大?从你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 得出结论F浮G排水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就发现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理。问:我们知道了质量m,怎样来求重力?质量m与体积v有怎样的联系?问: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公式为即 F浮=gV排液对阿基米德定理公式F浮=gV排液 的理解应注意:(1)公式中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2)公式中V排液是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例题!:两只同样的铁球,一只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a,另一只浸没在酒精中,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