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互联网搜索教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485614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互联网搜索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互联网搜索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互联网搜索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互联网搜索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互联网搜索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互联网搜索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互联网搜索教案参赛作品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 大桥小学 勾余波一、教学背景:教材共有2页,由2个活动组成。活动一:空气是否热胀冷缩活动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把学生们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同时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寻找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冷热现象,用感觉器官判断物体的冷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生活中处处的存在着科学的道理。并初部的了解到实验的重要性。二、教学课题: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三、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一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安排

2、了三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建立温度的概念;二是学会测量水温;三是探究热水降温规律。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多以小组合作、实验实践的教学方法开展,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五、教学目标:1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3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4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科学实践六、教学准备:烧杯、热水、温水、冷水、温度计、秒表、记录表、铁架台。七、教学过程:(一)、感觉物体的冷热: 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5秒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每个小

3、组成员听从小组长的安排,每个同学都试一试。2学生试验并交流。3师:人们通过手眼等身体器官能感觉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冷热与温度。板书课题:冷热与温度评:让每个学生都进行试验,每个学生都能说说自己的感觉,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二)、测量水温:1师: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不能,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来进行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2测量前面三杯水的温度师: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教师出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边讲解边示范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小组合作分工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并记录。3交流测量结果。(三)、再现“

4、热水变凉”的降温现象:1师出示一杯准备的热水,师述:老师想知道这杯水的温度,谁愿意来帮老师来测一测水的温度?2指名一位学生测量水的温度,教师提醒使用温度计的正确方法。3再请两位学生上台依次测量水的温度。教师相机板书出三位学生测得的水温。4师:比较三位学生测得的水温结果,你有什么思考和发现?如果继续测量会出现什么现象?(这儿鼓励学生说出各自的思考和发现。)评:三位学生依次测同一杯水的温度很自然地会发现水温下降了,再推测下去水温一定会继续下降。课上再现学生再现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激发了探究兴趣。学生一定会有不少的发现或者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这样的设计水到渠成,测水温的活动又是对温度计使用技能的

5、复习巩固,乃是一箭双雕。(四)、猜测“热水变凉”的降温规律:1师:如果每次测量间隔的时间相同,温度的下降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呢?2学生小组合作,猜想“热水变凉”的降温情况,并要求各组做好记录。学生的猜想估计有这样两种可能:一种是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有规律;(温度变化先快后慢,温度变化先慢后快,温度变化速度均匀)另一种可能是温度变化没有规律。3班级交流各小组猜想情况。评:这样的猜想过程老师要体现出极大的耐性,切不可操之过急、蜻蜓点水,要让学生充分“说”和“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每一种猜想,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猜想,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五)、研究“热水

6、变凉”的降温规律:1师:怎样才能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对的,还是错的呢?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实验。2小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引导学生参照教材中的“热水降温记录表”,各组在讨论的过程中设计好记录表格。)3班级交流,明确注意事项:实验所需材料有温度计、杯子、热水、记录纸、秒表;第一次测量数据为0分钟时的温度,以后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正确使用温度计,读数要准确;小组成员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要分工明确。评:这样的实验活动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承担起各自的角色,力求人人动手、个个参与,以最大限度发挥个体的作用,集体的力量才能得以充分显现。指导温度计的使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测量的准

7、确与否关系到接下来数据的分析和曲线图的绘制,教师的指导不可少。另外,10分钟的连续观察测量,要搜集六个数据,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考验和培养。(六)、绘制“热水变凉”的降温折线统计图:1师: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数据,更重要的是分析整理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大家从这六个数据发现了什么?2师: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教师给各组分发“热水降温折线统计图”的表格,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一是根据测量数据描点,二是把描得的各点用线连接起来。)3学生根据各自测得的数据在表格中绘制“热水降温折线统计图”。小组分析记录表和曲线图,讨论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与原先的猜想进行比较。班

8、级交流各组的发现:温度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步下降的,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评:小学四年级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有一定的困难。在这一活动环节上,教师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对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教师要“扶”得多,对各自的交流讨论“放”开让学生说。(七)、后续研究:师:如果我们继续测量下去,温度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课后研究)评: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再测量下去水的温度肯定不会一直降下去,最后的温度接近于室内的气温便达到“热平衡”。后续研究主要是激发学生去思考和争论。相信有了以上学生的亲身经历的研究活动,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开阔,课后研究的兴趣会更大。我想如果这样的目的达到了,这就是一

9、堂成功的科学课。八、作业布置:再次预测: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水温究竟下降到多少度?如果有杯凉水,测出凉水的温度,然后给凉水加热,那么温度升高有什么规律呢?思考:曲线图的绘制如果能和观察记录结合在一起可能更好。有好的操作方案吗?九、教学反思:小学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是冷和热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地测定水温,并且带领学生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我在这节课的教学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如在课的引导部分,首先让学生做实验,两个手的食指分别同时插入

10、冷水和热水中,等老师数到5时取出并且马上把他们同时放入温水中再等5秒钟,说出两个手指的感受。这个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在同一杯温水中两根手指的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对此现象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心理,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习,使学生从活动中体味发现的乐趣,促使学生主动地想、积极地学。二、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形成温度概念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在学习温度计测定水温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在探究热水降温规律时我让学生亲自测量、观察、分析,得出规律,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三、新课程强调转变学习方式

11、,科学课更强调探究学习,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的学习方式。科学课在运用课程六大理念的同时更注重科学的学习方法。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实验法测量三杯水温度,用比较法感知三杯水不同的冷热程度,用观察法了解温度计构造,用测量法、分析法发现热水变凉过程温度变化规律等等。这些方法运用恰当,针对性强,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四、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安排的每个实验全体学生都亲自参与,而不是个别学生去做实验,给每个学生以探究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教学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热水变凉的规律,还让他们想象这杯水继续放置后的温度变化,再一次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把课堂延伸到课后,培养了学生的求知精神。六、本节教学中的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课堂的突发事件不能很好恰当地处理,语言不够准确、流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正。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课题:冷热与温度 实验小组(成员):实验一: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记录表 温 度类 别单 位()备 注冷 水温 水热 水实验二:热水降温记录表时间(分钟)0246810温度()实验三:时间(分钟)温度( )热水降温曲线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