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48508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送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送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送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送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送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考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2、领会作者在送考一文中流露出的温柔悲悯的性格特征。3、了解丰子恺的文章写意的特点。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教学难点:了解丰子恺的文章写意的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新课导入在30年代,有家报纸上曾刊发过一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艺评论,请大家看P35漫画,谈谈你的感想。(学生发言。)小结:以写意的风格,描绘人物神态而非具体人物,给读者留有更大的想象余地。叶圣陶评价丰子恺:“子凯兄的散文跟他的漫画十分相似,或者可以说是同一的事物,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散文利用语言文字,漫画利用线条色

2、彩。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丰子恺的散文。看看他的文章,是否也具有这样写意的风格呢。二、介绍丰子恺生平: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则始终被他奉为圭皋

3、,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特点。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1919年学校毕业,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创美育杂志。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1926年,丰子恺参与发起和创办开明书店。1927年11月,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1933年,故乡新居缘缘堂落成,自此专心译著文革中遭迫害,1975年逝世。三、整体感知1、讨论:眼下高考在即,假如你是一名老师,你去送考,这个过程可能包括哪些环节?(备考,赴考,等待发榜等)板书:备考,

4、赴考,等待2、根据之前总结的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文章共17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9),送考第二部分(10),备考第三部分(11-16)等待第三部分(17),归乡四、文本研读1、文章1、2两小节对全文来说,起什么作用?明确:文章首段交待送考的时间,地点。第二段看似闲笔,说因为送考的人多,自己没有什么责任,能够以闲散的心情旁观学生投考。但这种随意自然的文笔,实则是作家的匠心所在。正是这种闲散心情的旁观,才让作家能够全方位地观察儿童的生活,仔细观察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为下文的描绘提供了契机。2、我们将之归纳为4个场景,在这四个场景中,出现人物最多的是第一个场景,有我,村民和学生,这些村民

5、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有什么不同?“我”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明确:村民:“运河两岸,水车同体操队伍一般排列着,咿哑之声不绝于耳。村中农夫全体出席踏水有的车上,连老妇人、老太婆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也都出席。这不是平常的灌溉,这是人与自然的奋斗!” 村民关心的是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体现出作者对村民的悲悯。学生们:“但那班投考的孩子们对此如同不闻不见,只管埋头在升学指导、初中入学试题汇观等书中。但他们的眼向两岸看了一看,就回到书上,依旧埋头在书中。后来却提出种种问题来考我:穿山甲喜欢吃什么东西? 旱灾是发生在浙西一带,那儿本是江南水乡,但现在那儿都发生旱灾了,说明情况的严重,但学生对这些和生活密切相关

6、的东西都漠不关心,所学的知识都是和生活毫无关联的。 “我恼羞并不成怒,笑着,倚在船窗上吸烟。” “笑”表明了作者对学生们不关心生活,只知读些无用的书的无奈悲悯。也表现出作者对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向往。他们关心的事情各有不同,这些主要是通过他们的语言、行动体现的。3、随着情节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人物的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能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仔细品味。(四人小组讨论,但每个同学可以针对自己最有感触的片段来讨论) 考试前:“乘进火车,他们又拿出书来看;到了旅馆里,他们有拿出书来看。我五点钟就被他们吵醒有几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愁容满面的上车,好像被押赴刑场似的,看了真有些可怜。” 考试给孩子造

7、成了很大的压力,我看到这些觉得他们很可怜。 考试后:“到了傍晚,许多孩子活泼地回来有的脸上表示满足,有的脸上表示失望。” 孩子们的天性还是很活泼的,但考试对他们的心理的影响太大。 发榜前:“从考毕到发表的几天之内,投考者之间的空气非常沉闷。有几个女生简直是寝食不安,茶饭无心。他们的胡思梦想在谈话中反反复复地吐露出来。但从他们的屈指计算发表日期的态度上,可以窥知他们并不绝望。然而有时他们忽然觉得这太近于梦想,问过了发表还有几天之后,立刻接一句不关我的事。” 这些孩子已经被考试折磨得失去了童真,他们此时的心理已被扭曲了。 “大家眼巴巴地望他回来。有的人伸长了脖子向他的去处张望,有的人跨出门槛去等他

8、。等了好久,那去处就变成了十目所视的地方,凡有来人,必牵惹许多小眼睛的注意,其中穿夏布长衫的人尤加触目惊心,几乎可使他们立起身来。久待不来,那位先生竟无辜地成了他们的冤家对头。有的女学生背地里骂他死掉了,有的男学生料他被公共汽车碾死一声叫后,全体肃静,许多眼睛集中在他的嘴唇上,听候发落。这数秒间的空气的紧张,是我这支自来水笔所不能描写的啊!” 学生在等候消息的坐立难安的焦虑的心情。 发榜后:“从先生的嘴唇上判决下来,他的每一句话好像一个霹雳,我几乎想包耳朵。受到这种霹雳的人,有的脸色惨白了,有的脸色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了,有的哭了,但没有笑的人.不期说过之后,哭的人果然笑了,而

9、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 考试的结果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小结:从孩子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考试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失去了这个年龄该有的童真。 4在这几个场景中,作者对这种考试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 “我在心中暗笑,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教他们吃这种霹雳,真是残酷!” 我对孩子们的同情,对这种教育制度的不满。 “然而大多数的投考者和送考者的观念中,都把杭州的学校这样地排列着高下等第.万一考得取,可以爬得高些。省立学校的省字仿佛对他们发散着无限的香气。大家讲起了不胜欣羡的。” “考取了学校的人都鼓着勇气,跑回家去取行李,雇人挑了,星夜启程跑到火车站,乘车来杭入学。考取省立学校的

10、人尤加起劲,跑路不嫌劳苦,置备入学的用品也不惜金钱。似乎能够考得进去,便有无穷的后望,可以一辈子荣华富贵、用不尽似的。” 学生们都把这考试当作今后荣华富贵的踏板,从中也流露出了我对考试制度的弊端的憎恶。 “不久,所有的学生都捞得了一个学校。”考试本来应该是很严肃的事情,而“捞”却是很随便的,说明无论考得如何,每一个学生都有学校可去,但学生还是对考试很紧张,他们看待考试的性质决定的,这也表露出作者对考试制度的不满。5通过 “骂”学校,体会作者的感情沪教版(丰子恺原文):“谁取的”,“谁不取”,从先生的嘴唇上判决下来。他的每一句话好像一个霹雳,我几乎想包耳朵。受到这霹雳的人有的脸孔惨白了,有的脸孔

11、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了,有的哭了,但没有笑的人。结果是不取的一半,取的一半。我抽了一口大气,开始想法子来安慰哭的人,我胡乱造出些话来说那学校办得怎样不好,所以不取并不可惜。不期说过之后,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我在心中暗笑,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教他们吃这种霹雳,真是残酷!苏教版:“谁取的”,“谁不取”,从先生的嘴唇上判决下来。他的每一句话好像一个霹雳,我几乎想包耳朵。受到这霹雳的人有的脸孔惨白了,有的脸孔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了,有的哭了,但没有笑的人。结果是不取的一半,取的一半。我抽了一口大气,开始想法子来安慰哭的人,我胡乱造出些话

12、来把学校骂了一顿,说它办得怎样不好,所以不取并不可惜。不期说过之后,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我在心中暗笑,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教他们吃这种霹雳,真是残酷!两个版本差别在哪里?“我胡乱造出些话来说那学校办得怎样不好”和“我胡乱造出些话来把学校骂了一顿,说它办得怎样不好”这两句。这里两种版本的表述略有不同,沪教版是尊重原文,苏教版是为了表意更明确。不过二者的意思都是一样的。虽然前者在我胡乱造出些话之后并没有明说这是骂,可“说那学校办得怎样不好”的内涵实质上就是后者所说的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深入体味这两段文字,并读出其中蕴含的情感。文中写了我骂学校办得怎样不好,但是

13、并没有写骂的具体请内容,请用你们聪明的大脑思考后告诉老师,我究竟会是怎么骂的,看看大家谁骂得最有水平!”例:其实啊,那些学校并没你们想象得那么好,名气都是吹出来的。教学也很平常,就是靠死熬时间。上课从早到晚,作业没完没了。我有几个学生就在那里读书,现在正后悔着呢。所以啊,孩子们,不取倒是件好事,免得耽误了前程。你们不但不要难过,反而应当高兴才是啊! “名不符实”是让人失望和讨厌的,可这些学校竟然是“名不符名”连“名气大都是吹出来的”。更为巧妙的是杜撰正在该校就读的学生现身说法的事例,最具说服力。最后得出“不取倒是件好事,免得耽误了前程。你们不但不要难过,反而应当高兴才是”的结论。语气也显得非常

14、亲切、真挚而得体,极富感染力。想必此言一出,必将很容易达到“哭的人(未考取的)果然笑了,而满足的人(已考取的)似乎有些怀疑了”的效果。6思考分析文中那些小学生骂他们的老师和“我”骂学校这两种“骂”有何异同。(1)无论小学生的恶毒咒骂,还是“我”看似一时“胡乱造出”的骂,都表明骂者对所骂对象的强烈不满,是当时真情的自然流露。(2)小学生失去理智而不自觉地恶毒咒骂无辜老师的行为,生动而深刻地揭露了这种考试制度给这些天真无邪孩子的性格和灵魂造成严重扭曲和戕害的罪恶。而“我”也在近乎下意识“胡乱”的情况下就能轻而易举地“造出”产生让“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的效果,也无疑是“我”对这

15、种考试制度强烈不满的情感长期积淀后的必然爆发。五、拓展延伸比较教本和丰子恺送考的原文,可以发现编者删改了原文的开头和结尾,细细研读了丰子恺先生原文的开头和结尾,可见作者别具匠心。把原文的开头和结尾摘录来了投影给大家看,一起来研究,原文删去的部分有什么深刻的含义。首先来看原文开头:(投影)(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一下)今年的早秋,我不待手植的牵牛花开花,就舍弃了它们,送一群孩子到杭州来投考。 种牵牛花,扶助它们攀缘,看它们开花,结子;是我过去的秋日的乐事。今秋我虽然依旧手植它们,但对它们的感情不及以前好。因为我看出了它们一种弱点:一味想向上爬,盲目地好高。我在墙上加了一排竹钉,在竹钉上绊了一条绳,让它们爬;过了一二晚,它们早就爬出这排竹钉之上,须得再加竹钉了。后来我搬了梯子加竹钉,加到我离去它们的时候,墙上已有了七八排竹钉,牵牛花的卷蔓比芭蕉更高,与柳梢相齐,离墙顶不过三四尺了。看它们的意思还想爬上去,好像要爬到青云之上方始满足似的。为此我讨嫌它们,不待它们开花结子就离弃它们,伴送一群小学毕业生到杭州来投考。1、作者对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