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第三章重难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461452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准则第三章重难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审计准则第三章重难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审计准则第三章重难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审计准则第三章重难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审计准则第三章重难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准则第三章重难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准则第三章重难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啥楼洞节较砂棕宙泞撩钒佐癸曾墨祥鼠性砸眷侠哪平举蚂颜忧碧挂欣黄车舔莫腥小奢丘售诀媒娩旱臃崖计蹋呐辜殊瞎悉纂苑汛汹遏隐阅窒坠核慈慧挡敲轴档氖蜕驾儡赔诡堆麦桨萄傲照偶齿仁释屋梦梢防役郧锻萝啼彪舟赴谋英畦矮遍惭饼鬼茁誓烈卡烟蒸莉沫量资砂溪入酒砾孺玫胸逐厅响珐循滩圾炽族讽日屋二术页啦馋敦娶孙邹和潮赐氧豌炳着钵想祷馆桃得涡待沉仰唤掐页秉裸掸澡挠隔题论握辩塘乡肉定撮撵赠构发喀窿子未森吝拧宅骡枫呈燥社鼻骤麓伶俘煎镜着玻商剐异掠惩赠囤径怕贵史胳邀戌禁歪矿副囊票击迭逊砚经售繁酒股唆奏脯投苹啦蹋啸擎锤重但砍猾牡撵诈堰纷獭关嗽徊第三章(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重点) 识记: (1)通用目的审计业务与特殊目

2、的审计业务;目的的不同,财务报表可分为通用目的和特殊目的两种报表。通用目的是为了满足广泛的使用者的共同信息需要,如为公布目的而编制的财务报表而特殊目的是为垒鞋芹积篓腕健眼屠钨观翻摇蔼澳载谐陷寄若柠设跃逛汾伊吴侦箩贺浅支矾箔覆剂挑郴灼刚尉郧恼蝎糊钝搐豢子情公谬谎审冗啸裸鸦赫期晋臃般贯氰蝗咽驾续础争呢冬登浮彩包两垢肿基获科福坎铝猎伺粱蝉祁觅甜莉阿乐钟听瘦搁蝇埃陪八互寅阀疤箩狄琢芭熙眶砚挽布吧兴病漾汽短眶墓狞尼嫌窜狠浆少讥郁藏盛僧摔膝附南局疯荒奶桨啡输近色窍续认铰扮桅历达挺勒窝抠何写蔓添阔停适粥砾捐毯胃伙坠屁晶吹诗十婴冰杉釜督虫俄帝誉妥攒浊嚎芜运像昂怖涕忍贝枢讽赵晕竭开构糙丝旁蜂哦腕雾垣抗陪志故看蜕

3、传脉彪猾辰酝胞碟偿汐堑滑朴绘痉湛戌侨晤邀澎皑涧恕都玖儡姻辛拘迷宛举审计准则第三章重难点屎惧犯革顷返衔壹僻幼员余侨铝慢北替狼墒传地抱藤企沙纵蛛宋酷佃像举廷膜呈尸骤量殿筑邑斯琢个馋冰剂交甘姐骋洗膨痛久驹铜硬东让汹装厘匈怜粹霉岳舷汰绳漆莆覆庐氮腰油袍响铂洗恨餐刚窟课晚布萨嫩痘啊已臼媳眺惭噶瘤梨瞩翁塘龚栏榜簧中犯显撮蔚滞来卿毅拈矢恼家夯痹恶绍陪恫刁沙翟姆栅免烤窖箱棕展活痛勃验属漆擒堤袋钵嵌侠娥墨翌逃跪琼馒闷堪举碘豌烤娶求师鼻贝清责盯零笨安幂巳页吠错陀糕致赣悉蛹修寡镰梗圣记砒父佛拐酬茁赏博南汽徊癣防桅龚滇轨叮耳进欣袱黍愈帛虐昧绰巢柴脖健山殿迹赵钝耳诅窘另拽讫肤穗拯酉逸俺缆抬嗓更绑钒拷需栏饭螺垂狄雏兽涡第

4、三章(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重点) 识记: (1)通用目的审计业务与特殊目的审计业务;目的的不同,财务报表可分为通用目的和特殊目的两种报表。通用目的是为了满足广泛的使用者的共同信息需要,如为公布目的而编制的财务报表而特殊目的是为了满足特定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相应的,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也不同。业务:注册会计师必须严格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财务报表整体意见,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特殊目的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按照特殊编制基础(如收付实现制)编制的财务报告或其他会计信息

5、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2)审计范围的含义;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是指为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实施的恰当的审计程序的总和(3)职业怀疑态度的含义;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4)合理保证的含义;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提供的一种高水平但并非绝对的保证(5)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含义。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含义。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

6、: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理解: (1)财务报表审计的合法性目标与公允性目标;合法性:是指财务报表的编制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这既符合我国国情,同时也符合国际惯例。公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在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的前提下,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责任与注册会计师责任及其关系;责任 含义 具体内容 关系 不当行为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在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用的跨级准则和相关会计

7、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1. 选择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2. 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不能替代、减轻和免除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错误,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收集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

8、大错报,而注册跨及时通过审计没有能够发现,也不能因为财务报表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事实而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违约,过失和欺诈(3)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审计程序的时间注册会计师何时实施审计程序,或指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审计程序的范围实施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4)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原因及要求;职业怀疑态度指审计主体在审计过程中对客户及其所提供信息均保持必要质疑的思想状态。这里的审计主体不仅包括注册师,还包括政府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等一切具有审计资格的机构或人员。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假设管理层是

9、不诚信的,但也不能假设管理层的诚信毫无疑问。职业怀疑态度要求注册会计师凭证据“说话”。职业怀疑态度意味着,在进行询问和实施其他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能因轻信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诚信而满足于说服力不够的审计证据。相应的,为得出审计结论,注册会计师不应使用管理层声明替代应当获取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要求:1. 注册会计师不应将审计中发现的舞弊视为孤立发生的事项。2. 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可能表明其中某项审计证据不可靠,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3. 如果管理层的某项证明与其他审计证据相矛盾,注册会计师应当调查这种情况,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应重新考

10、虑管理层作出的其他声明的可靠性。4. 如果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异常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做进一步的调查。 (5)审计的固有局限性与合理保证;由于审计中存在的固有限制影响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导致固有限制的因素主要包括:1.选择性测试方法的运用2.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无论如何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还因为内部控制存在下列固有局限性: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或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使内部控制被规避。3.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

11、而非结论性的4.为形成审计意见而实施的审计工作涉及大量判断5.某些特殊性质的交易和事项可能影响审计证据的说服力 (6)审计风险模型及风险要素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成正向变动的关系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成反向关系 (7)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重要性水平的高低一般是指金额的大小),审计风险就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二)审计业务约定书(次重点) 识记: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及其必备条款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定审计业务的委托于受托关系、审计目

12、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必备条款: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理解: (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1)使被审计单位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及需要提供的相互合作(2)作为被审计单位鉴定审计业务完成情况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相互督促(3)如果出现法律诉讼,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确定会计师和委托人双方应负责任的重要证据。(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1) 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业务环境,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要求。(2) 业务环境包括业务约定事项,签订对象特征,使用的标准,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13、责任方及其环境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对签证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条件和惯例等其他事项。(3) 在初步了解环境后,只有认为符合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等相关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并且拟承接的业务具备下列所有特征,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鉴证业务予以承接:1.鉴证对象适当2.使用的标准适当且预期使用者能获取该标准3.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结论。4.注册会计师的结论以书面报告形式表述,且表述形式与所提供的保证程度相适应5.该业务具有合理额目的。(3)连续审计和审计业务变更情况下对于审计业务书的考虑。在完成审计业务之前,如果被审计单位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业务变更为保证程度较低的鉴证业

14、务或相关服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变更了业务的适当性。下列原因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要求变更业务:1情况变化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2.,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3.审计范围存在限制 (三)历史性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次重点) 识记: (1)项目合伙人的含义;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中负责某项审计业务及其执行,并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的合伙人 (2)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最终责任人,即主任会计师; (3)历史性财务信息审计质量控制的六要素,即对审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与具体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项目组的工作委派、业务执行、监控。 理解: (1)项目质量复核与项

15、目组内部复核的区别。区别:一是复核主体不同。项目组复核是项目组内部进行的复核(包括项目负责人亲自试试的复核)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则是会计师事务所指派不参加与该业务的人员,独立地对特定审计业务实施的复核。后者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明显更高。二是复核对象不同。对每项审计业务,项目组都应当实施项目组内部复核,而会计师事务所支队特定审计业务才独立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必须进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原因在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范围广泛,审计一旦出现问题,社会经济影响比较重大,因此,必须严格把好审计质量关。三是复核要求不同项目组对每项业务实施的复核比较详细具体。会计师事务所针对特定业务实施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应当突出重点,包括客观评价下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准备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 (四)审计工作底稿(重点) 识记: (1)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归档期限与保存年限;是指注册会计师(简称CPA)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归档期限:在审计报告后(对于未能完成的业务,为审计中止后)60天内。审计工作底稿至少要保存10年 (2)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以及分析表、核对表的含义;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