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经验交流7章.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459212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工作经验交流7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扶贫工作经验交流7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扶贫工作经验交流7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扶贫工作经验交流7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扶贫工作经验交流7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扶贫工作经验交流7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工作经验交流7章.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扶贫工作经验交流7章 刘官镇产业化扶贫经验交流 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 同志: 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现我就刘官镇产业化扶贫工作作如下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刘官镇近年来产业化扶贫内容以种植、养殖为主.我镇素有盘县“蜜桔之乡美誉的红岩,现已发展蜜桔种植4000多亩,年产蜜桔600多吨.并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核桃、红梨的种植,截至2011年底已完成种植核桃多亩,红梨多亩,覆盖个村寨户,惠及农民近人。我镇在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制定了针对性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我们采取开群众代表会、印发技术性资料等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农业产

2、业化经营,使全镇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的思想。同时,我们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书记、副镇长任副组长的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明确了工作责任,为推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制度保障.在2009年至2011年的经果林“抗旱保果”工作中,领导小组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时任的镇党委书记、镇长带头抗旱,并加大了抗旱的资金投入,筹集资金购买发电机、抽水机、抽水管道等抗旱设施。同时,带领群众在灾后补种经果林树苗,力保经果林基地损失降到最低。 (二)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我们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促农业

3、内部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一是优化品种结构.近年来,我镇共引进、推广农作物、林果、畜、禽、鱼新品种个.种植业方面,我们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菜、扩果,大力推广优质水果和适销的蔬菜品种.养殖业方面,进一步加大生猪品改力度,特种养殖有新发展。二是优化区域布局。根据我镇自然资源和区位特点,积极实施“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引导广大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布局,实行种植业向基地集中,养殖业向小区集中,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水果、草食动物、等主导产业为主的布局明显的产业带。 (三)改善基础设施,构筑发展平台。 一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镇以松官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

4、生产条件,年至年,全镇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处。二是突出抓好基地建设。建成了红岩蜜桔种植基地,并大力扶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镇中心聚集,改善了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三是狠抓市场体系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全镇综合或专业集贸市场。从而,为我镇农产品产、供、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资金不足是制约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资金管理,设立财政专户,实行封闭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近年以来,镇农村信

5、用合作社发放巨额支农贷款,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我们要求镇直涉农部门加大“跑市进县”力度,尽全力为镇产业化扶贫项目争取资金.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基地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目前,发展规模养殖场11个,建设生猪(火腿)加工厂1个。 (五)实施激励政策,强化发展活力.我镇积极争取和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我们通过努力,得到了中央、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被列入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为我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二是大力实施扶持和优惠

6、政策。在扶持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除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外,我们还大力给予资金扶持。在扶持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对新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用地,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其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按最低标准执行。在扶持发展产业化服务组织方面。对新组建的产业化组织所进行的经营活动,我们都给予了一定期限的减征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 (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我们积极为生产、经营大户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服务,充分利用扶贫工程项目实施的机遇,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加强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带动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 二、工作成效 (一)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近年来,我镇因地制宜,

7、培育了果蔬、生猪等特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逐步向基地集聚,建立了蔬菜、生猪、草食性牲畜等多个千亩以上的农产品基地.蔬菜万亩,金果林面积万亩,近年发展生猪万头,出栏万头. (二)龙头企业逐步壮大,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全镇已发展百万元以上农产品企业1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了密切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产业链不断得到延伸。 (三)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生产经营效益提高。 一是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已建立了生猪、蔬菜等专业集贸市场和农林副产品批发市场。二是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建立和完善了农产品流通信息、加工信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技术信息等信息网络。三是技术体系进一步强化。建立健全了

8、农技、畜牧、防疫、农机、林业、蔬菜等农林业科技服务体系。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小.蔬菜、水果、生猪等主导产业优势不够突出,规模效应不够明显,且发展不稳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我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结构类型有待进一步调整。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我镇农村大部分地方仍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整体科技素质较低,科技推广难度大,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品牌效应不明显,竞争力不强。四

9、是农业产业链较短.我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尚未得到普遍推广,加上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多,从事深加工的较少,导致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处于脱节状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短。五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在企业、流通组织、农民经纪人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不少“订单是“口头”协议,经常出现违约行为,个别企业、流通组织或农民经纪人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忽视农民利益;而一些农户则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没有认真履行合同。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阶段,我镇要按照“抓大产业,形成大市场;抓大企业,形成大品牌;抓大基础,形成大体系”的要求,努力建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具有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基

10、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创立一批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品牌;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适应产业化要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突出抓好产业链建设。重点抓好以红岩水果技术协会为龙头的水果产业链,以镇养猪协会为纽带的生猪产业链。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信友核桃乳厂到我镇办紧密型基地,做大果蔬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2、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资金项目和税收优惠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围绕七大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培育壮大生猪加工厂、红岩蜜

11、桔种植协会等龙头企业,逐步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3、加快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种植业重点建设好1万亩以蜜桔以及核桃和红梨为主的经果林、养殖业重点抓好草食性牲畜和无公害生猪基地建设,加快养殖基地的发展. 4、完善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体系.重点全镇建立完善药材、生猪、蔬菜、水果、肉牛等综合或专业批发市场。同时,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特色名优农产品数据库,发展网络交易,提高我镇农产品知名度,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5、建立健全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围绕粮食、果蔬、药材、畜牧等特色产业及其运销、服务业发展,组建一批跨区域、跨所有制,涵盖产加销、具有一定

12、规模,且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大户,提高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大户的带动能力,形成联结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水利设施配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强松官水库的除险保安和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7、搞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继续搞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成果巩固,推进天然林保护等工程,逐步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加工业厂区环境保护与整治力度,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进一步加快我县沼气和小水电建设步伐,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我们刘官镇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以建设纯农业产业化强镇为目标,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为根本,借“十二五”时期第二轮西部开发的春风,继续推进我镇产业化扶贫工作协调、持续稳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