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表格式教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0395280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表格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表格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表格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表格式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表格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表格式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表格式教案课题3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时2节课型讲授设计者使用时间一、教材内容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行文中还有一条线索,即作者多次写到水。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如写外洞的宽敞,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来说明,写内洞的大,用“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来比拟。写孔隙则以自己的好奇和“挤压

2、”的感觉,真实地写出窄小的特点,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普通教室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谈话导入课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

3、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1、给同学们介绍一下2、读题。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补充内容:石钟乳:倒挂在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一种碳酸钙沉淀物,具有同心圆状结构。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提出自读要求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1、同桌互相检查读。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3、质疑问

4、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补充内容:石笋:溶洞底部直立的一种碳酸钙沉淀物。洞顶的水滴在洞底,水分蒸发,水中的碳酸钙沉淀下来,由少积多,由下向上增长。 三、初读课文提出初读要求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用学生自己的方法来寻找游览路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交流教师巡视,给予指导,点拨指名出示画好

5、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设计意图:理清思路,理解文意,有助于习作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游程 山路-洞口-外洞- (美) (宽) (大) - -孔隙-内洞(深黑的石洞) (险) (奇)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出示感悟句子: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景色。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引导发现这句话的

6、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1)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2)指名回答(3)反复朗读上述句子。强调内容:小溪的欢快和喜悦之情的贯穿。体会大自然的浑然天成的美。用时而时而造句,体会作者眼中溪流的美。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洞和石钟乳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着重感悟下列句子: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

7、一点儿擦伤鼻子。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1、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2、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设计意图: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分析课文,把握语言魅力强调内容:作者观察的顺序和如何把这些内容写具体的,让人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文章。三、复述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导游词:我叫*,大家叫我*导游好了。请看这就是复述培养概括能力四、总结全文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教师小结。自己创造小小导游词语言表达能力作业设计:一、指导造句,写段训练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二、布置课外语文活动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七、教学反思教学亮点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