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390067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十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十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十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十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一、教学目的1、了解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2、理解全球化与当地化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全球化与当地化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难点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学时3 学时第一节 新的国际分工格局第二节 全球化与当地化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第一节 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一、国际经济联系系统北北依赖体系是依赖程度最深的依存关系, 主要表现为专业分工 协作,高新技术部门的协作不断深化,商品贸易、资本流动、科技交 流和人才流动更加频繁和广泛, 国家之间经济政策协调和国际宏观经 济调节进入了新的阶段。南北依赖体系表面上为原燃料等初级产品

2、与资金、 技术等之间的 对流,但实质上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悬殊的两类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 这类依赖体系的发展日益广泛和深入。南南依赖体系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关系, 目前发展水平 还不高。 77 国集团、东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一系列区域组织的 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相互投资、科技交 流与合作,加深了这些国家之间的依赖程度。东西依赖体系随着冷战的结束, 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上越来 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共识,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 十分活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界线愈来愈模糊。上述四种关系相互交叉, 使世界成为具有多层次和多向性依赖关 系的整体。物质流

3、、资金流、劳力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互补流动构成了世 界经济相互依赖的循环系统。 由于世界各国发展水平高低不同, 以上 要素的空间差异明显。 在各种利益和各地经济发展需求的驱动下, 这 些要素由于持续的优化配置和组合的需要而处于不断的互补性流动 之中,从而构成了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的循环系统。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认为,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相对优势, 自由贸易在经 济上有利于所有的贸易伙伴, 并将促进生产的国际专门化, 即国际劳 动分工。国际贸易的产生首先必须具备下列两个假设前提。(1)国家在生产要素禀赋方面是不同的,表现为生产要素在国 家间的非平衡分布。(2 )国家对生产要素的利用能

4、力各不相同,表现在国家之间生产能力的巨大差异。三、新的国际分工体制新的国际分工体制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生产活动代替旧的以 国家为主体的商品贸易体制为标志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从这一过程中得到好处, 但发达国家 由于拥有技术、资本的优势 , 来自发达国家的附加价值高、 利润大的高技术商品供不应求与来自发展 中国家的附加价值低、 利润小的低技术商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将长期并 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将不断扩大。第二节 全球化与当地化一、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矛盾经济全球化引起了经济活动空间格局的变化。 地理空间上邻近企 业的共同性增加, 同时人们和国家个性化要求也随之增加。 经济

5、一体 化、地方文化传统建设加强同时发生、相伴而生,构成了一个矛盾统 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一、 本土化(一)本土化的概念对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过程中十分活跃的跨国公司来说, 本土化主 要表现为其在生产管理或国际营销过程中为扎根当地市场而迎合东 道国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等文化传统的发展战略, 以便使跨国公司成 为东道国的组成部分,使外贸营销符合当地文化环境要求。( 二 ) 本土化的特点1 管理本土化2 技术、材料的本土化3 企业形象的本土化和国际营销本土化( 三 ) 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一、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机遇与挑战( 一 ) 新技术对经济竞争的影响竞争逐渐

6、超越国家界限, 跨越了经济的许多部门以及国内和国外 市场。技术和创新能力已取代传统的价格竞争力成为国际竞争力的一 个新决定因素。(二)全球化正从根本上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 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型国家带来了与贸易、 技术、技能和 市场相关联的大量外国直接投资。 全面加入全球经济能使国家、 企业 和其它经济部门抓住新的机会并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全球化可能会威胁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型国家前景。二、不同地区全球化效益的差异( 一 ) 发达国家的全球化效益在传统的产业领域, 工业化国家正在丧失国际竞争力。 发达国家 正在转向通过高新技术、 服务的输出和制度供给来谋求新的全球化竞 争优势。( 二 )

7、 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化效益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和工业竞争力方面取得了进步, 吸收外国直 接投资的份额也有很大提高。 但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存 在相当大的差异,从全球化中收益不均。三、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经济主权独立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统一性与民族国家的独立性矛盾下, 经济发展是 多样性的统一,即发展目标和体制的某些趋同性与发展模式、 价值选 择的多样性。第一,经济全球化进程对民族国家的发展构成了挑战, 要求民族 国家自觉地把自己纳入全球化进程之中。第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民族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必须立足 本国国情,发展模式具有本国特色,保持多样性特征。二、发展中国家全球化对策(一)全球化

8、中的政府作用在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条件下,政府的管理功能面临重新定位和调 整的任务。政府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第一,将产业政策从对具体产业和部门的干预政策转向范围更加 广泛、内容更加一般性的调节政策,目的在于间接地促进整体的经济 竞争力。第二,将政策转向支持出口导向的生产,使地方经济参与全球经 济大循环,从而获取更大的比较效益。第三,重视区域政策,通过帮助一个国家的落后地区或者一个地 区中的落后国家,来降低乃至消除地区间发展的差异。第四,提高产业部门的技术能力以促进竞争力, 支持现有企业的 私有化和重组,对中小规模产业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制度上的支持,充 分发挥中小企业就业稳定、经营灵活、富有朝气等优势。

9、( 二 ) 全球化中的制度作用 所谓制度就是世界经济体系运行的规则和秩序。 在全球化制度安 排时必须兼顾多元化与一体化的现实要求,应该体现以下原则:第一,全球化制度安排应该以世界各国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为前 提,特别是应该努力促进南北国家之间的对话,以达成共识。第二,发达国家在治理环境、 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等方面应该做 出更多的努力,以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双 赢”结局。第三,任何制度创新都必然付出代价, 但应该使全球化制度创新 过程中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并保证大多数人受益。第四,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制度创新的速度, 在“急进式”与“渐 进式”之间寻求平衡。五、东南亚金融危机及

10、其启示( 一 )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 二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的启示1国际交易的自由化2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3建立价格稳定的制度( 三 ) 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启示1东南亚金融危机过程 2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1)国家经济主权转移;(2)经济安全问题突出;(3)金融风险提高。3防范金融危机的对策(1)对外资进行宏观控制;(2)引进外资时应该寻求建立保护本国金融市场的合理措施;(3)在引进外资时注意使长期资本多于短期资本;(4)建立本国银行系统的监管制度,加强银行立法,以避免 失误;(5)慎重参与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思考题1概念题:北北依赖体系;南北依赖体系;南南依赖体系;东西依赖体系;本土化。2分析国际经济联系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简述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4分析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矛盾。5本土化有何特点?6分析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7分析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化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