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露琪亚》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038736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桑塔露琪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桑塔露琪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桑塔露琪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桑塔露琪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桑塔露琪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桑塔.露琪亚(第三单元欧洲风情第一课时)教材: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主编:吴斌曹安玉)课型:综合型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首著名的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照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成的。歌词将夏夜的美丽景色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陶醉,令人忘怀。歌曲为C大调、八三拍,中速稍快,结构为两个乐段的单二部曲式,歌曲旋律优美流畅,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2、桑塔.露琪亚名字的由来,有多种传说,总之它是美好幸福的象征。3、船歌:这种歌曲或乐曲的特点是多采用八三拍、八六拍、八十二拍,给人以摇晃的感觉,其情绪色彩多是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二、教学

2、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的一段歌词,并能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的意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够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2、教学难点:意大利船歌演唱情绪的把握。四、教学方法:(一)、教法分析:1、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2、教学方法:兴趣引入法、情景教学法、提问法、听唱法、比较法。3、教学用具

3、:钢琴、音响、多媒体。(二)、学法指导: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我同时引导学生将联想、讨论、评价等多种方法相结合,针对学生不易掌握的地方,进行讲解、示范和点评,引导学生在欣赏学习比较的过程中,把握船歌的演唱情绪。五、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一)兴趣引入、认识船歌1、兴趣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上城市威尼斯、特色游览船(贡都拉),引出船歌的起源。2、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相联系,带上肢体语言轻唱小白船,体会它的情绪色彩;在此基础上,聆听本课歌曲桑塔露琪亚,通过联想与视听结合,找到桑

4、塔露琪亚与熟悉的小白船的共同之处,总结出船歌的特点(提问、联想、视听结合)。(二)启*绪、学唱歌曲1、聆听范唱,思考问题:歌曲描绘了什么情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听唱、讨论)。2、歌曲学唱(三遍):以下环节是教学的重、难点,需多次反复。每一遍提出不同的要求,并鼓励学生加入肢体语言表现歌曲的情绪(摇荡的律动感)。(1)基本方法:跟唱法。(2)基本情绪:由弱及强。(3)基本要求:用练声的感觉用“啦”小声跟琴演唱(注意其中的反复记号)轻声唱第一段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放声唱第二段歌词(注意歌曲的强弱对比)。(三)对比聆听、找出不足1、聆听歌唱家的演唱,要求是通过比较,找出自己歌唱中的不足。2

5、、看歌谱,找出其中的强、弱记号,进行力度记号的排序(目的:巩固以往的知识,更好地表现歌曲)。(四)激*感,重点练习1、老师讲解、示范演唱:(1)学会唱歌不是目的,培养情感、有感情地演唱才是关键。(2)感情处理:第一部分抒情、第二部分热情;f处情绪饱满有力、p处委婉抒情。2、重点练习第二部分,把握强弱的力度对比。3、根据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容。4、有感情地演唱桑塔露琪亚。(五)再次聆听、感受意境以上五个环节,通过钢琴、音响、多媒体等教具的使用,在聆听学习比较的多次反复中,使歌曲由陌生到熟悉,为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奠定了基础。(六)尝试表演、展现自我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如舞

6、蹈、绘画、朗诵等),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分小组创作、上台表演、学生自评、老师点评)。(七)背唱歌词、进一步体会船歌的演唱情绪。六、板书设计:1、船歌特点:船歌多采用八三拍、八六拍、八十二拍,给人以摇晃的感觉。其情绪色彩多是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2、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3、力度记号排序:由强及弱:fff-ff-f-mf-mp-p-pp-ppp由弱及强:ppp-pp-p-mp-mf-f-ff-fff目的:通过板书,加强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与本课知识重点的掌握,为最后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奠定基础。七、教学小结与反思:本节课,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得以实现,也为本单元第二、三课时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