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习作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383759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段习作教学的思考和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段习作教学的思考和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段习作教学的思考和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段习作教学的思考和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段习作教学的思考和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段习作教学的思考和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段习作教学的思考和建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段习作教学的思考和建议一、中段习作教学的思考中年级把作文称为习作,三年级是作文启蒙阶段。须主要采取“放胆文”的形式,把文章“写开”、“写顺”。从三年级第二学期起,就指导学生围绕中心,用逻辑思维去选择和组织生活中那些生动、形象、具体的材料,要使文章内容具体,叙述细致生动。四年级是掌握规律,严格训练阶段,教会学生如何写人、记事、状物等。我们要求“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对这段年级的学生作文训练要注意趣味性,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因此,中年级的作文教学,着重研究如何以中年

2、级教材中“口语交际”与习作内容和语文实践活动为内容,通过“听读”片段范例,积累写作素材,学习片段写话,进行连句成段的方法训练,运用口头语言表达一个场面、一种景物、事件的精彩部分和自己的新奇想象等片段,然后再进一步进行思维加工,润饰成一个真实、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性的书面片段,并加以评改。 二、中段习作教学的建议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中年级是智力最佳期,不是想象而是观察,中年级观察能力的持续性、概括性都会有很大的发展。因此,中年级的最佳作文形式应是观察作文。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

3、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 1.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知觉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无意知觉。正如大教育家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对观察对象的直接兴趣,引起无意注意,勾起学生的观察动机,从而激起他们的观察兴趣。观察兴趣还可以根据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好胜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使学生乐于观察,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春天,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夏天,观察突变的雷雨、充满情趣的夏夜和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秋天,观察硕果累累的果园和丰收的田野;冬天,观察那银装素裹的雪后世界。同时也要留意身边的变化和事态的发展

4、,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平时教学中,我会有目的地寓观察于学生的兴趣活动中。另外,我还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动物、静物和人物。总之充分利用儿童对周围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这一点,因势利导地去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以达到丰富学生写作素材之目的。 2.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观察时要有目的。按照一定的目的,也可以按作文要求、内容选择观察一定的景、物、人、事。 观察时要有顺序。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顺序。 观察时要注意对比。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分异同,从而抓住事物的特点。 观察时要注意动态变化。静态易观察,动态较难观察,日常训练时要指导,逐步强化。 观察时要注意细节。观察生活中有价值的细节,为

5、写作积累素材,如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事物细小的变化等。 观察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通过观察,在头脑中留下事物的印象,并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训练,深化对事物的认识。(二)扎实做好片段的训练 什么是片段,不是以退两格表现的自然段,不是完整表现的篇章,而是能反应某一个意识的句群联合体,可以是几个自然段也可以是一个自然段。现在中年级只讲段的训练,段的基本结构要不要告诉学生,比如过去的总体,语言的交叉式、概括式、比较式,也应该在从动机走向、在有兴趣的观察中间自然渗透,有目的的渗透,不能不渗透。我们可以从下列几方面训练: 1.人物专题训练 外貌描写。如让一个同学自告奋勇地站到讲台前,先让坐位上的其他学生对其仔

6、细观察。学生感到很有趣,积极性很高。我适时给学生讲清了观察要点:观察有顺序(先整体后局部)、抓住人物特点(发式、眼神、服饰等)、人物个性等,然后讨论交流、及时写作,比一比谁写得像。 语言描写。我提供一段叙述性文字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合理想象,进行扩写,把人物的语言写生动。我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让学生扮演文中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训练,小组轮流表演。这时,我及时给学生讲清了人物语言写作要点:体会人物情感,在“说”的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如愁眉苦脸地说,喜气洋洋地说等),变换“说”的同义(如“道”、“叮嘱”、“叫骂”、“吩咐”等),说的内容符合人物的身份并与事件一致,变换“说”的位置(说在前、说

7、在中、说在后)等。这样学生的写作变得容易了。 动作描写。写作前,播放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片段,在观看的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然后让学生选用合适的动词进行口头交流,描绘故事情节。 2.环境描写专题 重点训练学生进行片段环境描写的能力。方法是: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其次是围绕这一知识点进行片段写作训练。 3.开头专题训练 一般先讲清开头的几种方法:开门见山、总领全文、说明情况、抒发感情、描写景物、巧妙议论、设置悬念等,再结合题目,选用合适的开头方法,让学生讨论交流,进行写作。 4.结尾专题训练 教师先讲清结尾的几种方法:卒章显志、照应开头、出人意料、直抒情怀、写景点题、

8、议论号召、引用结尾等,再提供一篇文章(没有结尾),请学生补上结尾。 5.想象专题训练 经常写生活细节,有意无意去观察认识生活,就会熟悉生活,即“世事洞明”。当需要反映某些生活片断时,脑中自然就会产生类似的景象,而且还能从这些图景里生发出清晰的生活细节,这就是一种想象。写作、想象、生活实感互相作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想象。也是丰富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例:在描绘“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劳动者时,首先想到的是古铜色的脸膛上汗水淋淋,进而想到他在不停地挥动锄头等。这是因为你早就有生活实感,在此基础上又加工创造出了新形象。把这些想象的内容写下来,使想象和写作结合起来,用“写”促使你“想象”,又用想象使

9、写作内容不断丰富、生动。同时在片断训练过程中,常写常改,日积月累,写作技巧娴熟了,描述得细腻而适度了,文章自然就生动了。 (三)限时习作,当堂点评 1.限时作文 对游戏者来说,及时反馈可以得到及时的矫正,让人对游戏充满信心。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几个方面没有让学生有游戏时间的限定。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允许学生将没有写完的作文带到课后去完成,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刚开了个头,几乎整篇作文都是在课后完成的。且不说课堂作文异化成了课余作文,就学生的作文质量而言,课后作文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集中精力认真作文,尤其是作文基础差的学生,因得不到教师的个别指导而放任自流。因此,我每次作文课都留给学生足够

10、的当堂作文的时间,并且规定学生的作文时间,让学生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作文。事实上,学生往往会惊异地发现自己的作文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不断增强作文的信心。对于作文困难生,我常常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个别指导,他们也听得格外专注。 2.当堂点评 我们对作文常常精改细批,眉批、总评写了一大堆。因此,批改的周期很长。而到进行作文讲评的时候,学生对那次作文早就淡忘了,没有什么兴致。对于教师辛辛苦苦的批语,也只是快速地浏览一下,关心的只是等第。这样的讲评,必然事倍功半。而有效的作文评点必须及时,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趁热打铁,选择典型的学生作文片段,当场组织学生朗读,教师在一旁点评。对

11、于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点评时鼓励其他学生偷偷地借用。对于学生作文的通病,教师在点评时指明修改方向,作出修改示范,其他学生便“暗暗地修改”。这样的当堂点评,让每个学生得到了结果反馈和矫正,也增强了学生作文的动机和信心。当然,在评点时要坚持先求其“通”,后求其“好”。即先做到文通字顺,进一步的要求,才是具体生动,见解深刻,文采飞扬,个性突出。而且,每次点评,重点围绕一个作文训练重点,不面面俱到。这样的点评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也才能将作文的重点训练落到实处。 此外,要提高中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更得在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上下工夫。要让他们养成独立主动地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的习惯;重读、跳读、精读、猜读的阅读习惯;作素材笔记,做资料卡或剪报等词句段积累的习惯;认真读题思考的习惯;让耳朵做老师,自己当堂修改,请别人修改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