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留守学生要有爱心、对策、恒心.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37979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对留守学生要有爱心、对策、恒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对留守学生要有爱心、对策、恒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对留守学生要有爱心、对策、恒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对留守学生要有爱心、对策、恒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对留守学生要有爱心、对策、恒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对留守学生要有爱心、对策、恒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对留守学生要有爱心、对策、恒心.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对留守学生要有爱心、对策、恒心广元市利州区宝轮第三小学 余中庚一零后,举国上下都在开展“远程教育”活动,而留守学生容易被我们忽略,他们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未来素质。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是关注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前途和未来。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对于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携手走向“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然而, 由于受到城乡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 这些农民在自己进城落脚的同时, 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

2、 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 最终形成了农民工(指有子女的父母) 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的环境特殊,又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势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方面问题。梦想,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动力。梦想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留守学生也应该有他们的梦想。习近平主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作为目前的留守学生,下面就如何创设留守儿童的梦想,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三种监护方式监护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之后,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

3、姥爷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这样一来,这些孩子就形成了以下三种被监护的方式。1隔代监护。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监护责任向其祖辈转移,由孩子的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监护,这就是一种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多数年老体衰,本身文化程度低,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隔代监护,对孩子监护的重点是养而不教,要么是溺爱、放纵,要么是粗暴、冷漠,放任自流。彼此间由于过大的年龄差距,很难有真正的沟通,从而影响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2委托监护。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向亲戚或朋友转移时, 就形成了委托监护。而这些长期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便

4、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致使他们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常引发种种逆反心理,学习成绩难以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滞后。3无人监护。在这种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都已经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令人深表同情和担忧。归纳起来,农村90以上的“留守儿童”均属于以上三种生活状态,但无论是哪一种受监护的方式,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一)学习方面: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请假,和社会人员有来往;学习主动性不强,方法不够灵活。不良学习习惯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学习上计划不够,不会科学利用,如时间。其具体

5、表现为:1学习时间不固定,没有计划。2课堂上思想好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3.学习时注意力涣散;课下对知识消化不及时。具体表现为:1课下不懂也不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2写作业时边看(听)电视,作业好拖拉。3.不善于他人交流,学习情绪化。(二)生活方面:在家中缺乏监督、管理,故而散漫、任性;生活上没有父母照顾,教师关注不够,晚上不按时睡觉,有爱看电视和玩游戏的不良习惯;还有就是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也有部分留守儿童生活比较困难;再有就是部分留守儿童铺张浪费,用钱大方,用钱没有计划性;最后一类就是易生病。 (三)、心理发展和性格形成方面:易被外界不良行为误导;难以开展

6、家校联系;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部分留守儿童胆小、懦弱,有委屈不敢报告;部分留守儿童无法无天,胆大妄为,总爱欺负弱者;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对待事情漠不关心,缺少人情味;解决问题的能力弱,逆反心理强;思想不稳定,做事比较随意;自信、自强意识淡薄;脾气暴躁、霸道、嫉妒心强、有自卑感,冲动易怒、道德发展存在危机;性格内向,不合群、自我封闭;有心理早熟现象;心理孤僻,不合群;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与教师和同学主动交流沟通少,人际关系紧张。三、造成的原因 1、亲友代管,亲情缺失,思想道德引导

7、较少,教育管理方式简单。 2、隔代照管,要么溺爱,要么精力不足,容易失控、失教。 3、临时监护人缺少关爱,与被监护人交流、沟通少,心理问题增多,道德出现滑坡,自控力差,厌学现象明显。 4、缺乏家庭教育、亲情教育和养成教育,造成了留守儿童性格缺陷。 5、大部分能服从临时监护人的管理,少部分缺失监控,放任自流。 6、说话,做事不会把握尺度,缺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四、对留守学生要有爱心。师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爱学生。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本位论,蹲下身子去看待学生,明确教育是唤醒,而不是对学生的给予。其次,要注意

8、营造好“大家”,做好“家长”民主管理,通过组织各种类型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再次,教师要细心,耐心的帮助每一位学生,从细小处入手,发现学生的优点,缺点给予表扬和帮助改正,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最后,注重教育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只有无私的去爱学生,对学生慈爱,才能激起学生感情上对教师的敬爱,这样才能是使学生亲师信道,赢得教育。五、“留守儿童”学习习惯问题的对策(一)完善家庭教育,提高监护人素质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情沟通。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

9、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习惯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第三,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教师清楚“留守儿童”在家的学习习惯情况,便于教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最后,长期外出的父母也要在空闲时多打个电话或多写封信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情况,让孩子感到父母虽身在外地,但对自己的学习仍很关心。2寻找合适的监护人,提高监护人素质。留守儿童在

10、情感上最依恋的还是父母,亲情饥渴现象严重。孩子最好的监护人当然是父母,血缘关系是无可替代的。退一步,实在无法陪伴在孩子身旁,在寻找监护人时,所选的监护人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具备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那种只依靠提供物质的溺爱教育是不科学的;能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中的不良习惯,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注重与孩子情感沟通。(二)加强学校教育,完善制度1学校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面对农村留守儿童不健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在校内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还要将学校教育向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针对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学习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树立培养提高

11、学生综合素质的长远目标地,定期对学生进访谈,加大对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增加学校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沟通渠道,使学校及监护人都能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如建立留守儿童父母及代养人的联系卡,以制度形式保障与留守儿童父母及代养人经常性联系。要经常指导孩子主动写信、打电话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促进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交流。2鼓励教师增强工作责任心,建立好班级留守生档案。习惯成自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是在六岁前培养成功的。”,要使孩子身、心都健康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成功的。教师要从细小处抓起,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多加关注,对帮扶学生进行跟踪教育

12、、定期家访。三)提高儿童自我约束力 留守儿童自我管理意识淡薄,学习习惯差,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身缺乏自觉性。首先,注重自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学校方面特别是对自控力差的学生,更要细心周到,讲求方法,挖掘好的方面,教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从学习良好的礼仪习惯开始,培养其自觉读书,自觉规范言行,调动坏事后面隐藏着的积极面,从而转化他的自我约束力。接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庭和学校在对待留守儿童时要有耐心,不断发现他们的好习惯并给予及时表扬,以鼓励他们巩固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提高自我管理意识。第三,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

13、学生沉重的负担。”班主任和教师要有爱心、信心、耐心和慧心,用真诚的关爱去感化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积极创造宽容、仁爱、平等的心理氛围和人际氛围,是孩子感到自己是受欢迎、受尊重、被接受与被欣赏的10。帮他们找到了自信,我们在进行学习习惯疏导时就更容易了。总之,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问题正在引起大家的关注,其好习惯的培养意义深远,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家庭、学校、社会要明确各自的任务,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寻求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打好基础。五、怎样才能做到持之以恒 恒心毅力是一种心智状态,所以是可以培养训练的。恒心 毅力和所有的心态一样,奠基于确切目标,其中有:一、目标坚

14、定。知道自己所求为何物,是第一步,而且也是培养恒心毅力最重要的一步。强烈的动机可以驱使人超越诸多困境,让你不断的在困境中成长。二、渴望。追求强烈渴望的目标,相形之下是比较容易有 恒心毅力,并坚持到底。三、自立自强。相信自己有能力执行计划,可以鼓舞一个人坚持计划不放弃。(自立自强可以根据自我暗示那一原则培养出来)。四、计划确实。即使是不太扎实的计划,不够实际的计划,都能鼓励人坚忍不拔,所以要有目标的前进。五、正确的知识。知道自己的明智计划是有经验或以观察为根据,可以鼓励人坚定不移;不知情而光是猜想,则易摧毁恒心毅力,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六、合作。和他人和谐互助、彼此了解、声息相通,容易助长恒心毅力。七、意志力。集中心思,拟构确切目标,可以带给人恒心毅力。八、习惯。恒心毅力是习惯的直接产物。人们会吸引滋长心智的日常经验,并且化身为其中的一分子。可以强迫自己采取行动的方法, 来对抗最大的敌人恐惧。每个在作战中积极行动过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克服这些你也就有这种能力去面对困境了。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为留守学生创造中国梦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