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亩人工种植麻黄草项目可研.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0376529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万亩人工种植麻黄草项目可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10万亩人工种植麻黄草项目可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10万亩人工种植麻黄草项目可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10万亩人工种植麻黄草项目可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10万亩人工种植麻黄草项目可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万亩人工种植麻黄草项目可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万亩人工种植麻黄草项目可研.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0万亩人工种植麻黄草及后加工项目可研报告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10万亩人工种植麻黄草及后加工项目 1.1.2 建设地点:阜康市新艺农场 1.1.3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种植规模:10万亩麻黄草、年产麻黄草8万吨;加工规模:年产麻黄素200吨 1.1.4 项目主管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 1.1.5 建设单位:新疆克拉玛依新艺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1.1.6 项目负责人:郑钧、苏延龄1.1.7 技术依托单位: 新疆林业科学研究院1.1.8 项目总投资 9693.9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193.98万元,流动资金 2500万元。1.2 建设单位概况新

2、疆克拉玛依新艺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成立于1996年11月25日,主要从事油水井大、小修、堵水、调剖、找漏封堵等技术服务,在几年的不断钻研和现场实践结合中已形成了独家所有的XY-98系列封堵配方,累计施工315口井,成功率在98%以上,小修作业连续两年被评为“A”作业队,名列克拉玛依小修作业队的前茅。公司现有员工81人,平均年龄29岁。中持、中专以上学历的75人,高级职称的2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6人,高级工8人,中级工12人,初级工33人。公司现有专用设备25台。其中:修井机6台、泵车2台、蒸气车2台、罐车5台、值班房7座、工具拖车5个,其它车辆8辆。公司注重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现

3、代化,推行了以行政管理为核心的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用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国际标准覆盖全部管理体系和所有产品、服务,制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跨入一流企业。2001年7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2002年4月通过ISO14001、0HSA18001管理体系的认证,标志着公司的产品、服务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达到了国际标准,在克拉玛依处于领先水平。公司自一九九八年乌鲁木齐经济洽谈会上与新疆阜康市签订了5860亩荒地开发项目,现已完成水、电、渠、林带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进入养殖业、畜牧业发展轨道。新艺公司以安全求生存,以技

4、术创新作保障,以质量求发展,为油田稳产、为新疆生态环境建设发挥更大作用。1.3 技术依托单位基本情况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为新疆林业科学研究院。新疆林业科学研究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属综合性、多学科林业科研单位,在新疆林业科研、推广应用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院下辖林业科学研究所、造林治沙研究所、经济林研究所、园林绿化规划工程设计所,十二个研究室。并设有情报、测试、科技开发3个中心,以及分布在全疆各地的 5个林业科研基地。具有全疆最大的树木标本园。连续十一次被评为市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01年进入全国林业科研院所综合实力十强行列。目前全院有职工242人,其中科技人

5、员170人,博士生1人,硕士生17人,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05人。科技人员中有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获联合国计划发展署荒漠化防治“最佳实践奖”2人。90年代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疆林科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以科研为本,科研、推广、开发三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新疆林业生产中存在的关健技术问题,开展协作研究、联合攻关。每年有近百名科技人员深入全疆13个地州的46个县市进行成果推广、示范区建设和技术服务,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大量技术难题。在实践中锻炼选拔了一批能吃苦、业务精、事业心强的科技队伍,为今后承担国家重大林业科技研究示范与推广项目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新疆林科院自成立以来

6、,取得各项研究成果20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奖57项,其中获国家级成果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2项;以科技入股的方式参加了克拉玛依百万亩林纸基地生态工程,承包荒山造林及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和施工,产生了显着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为新疆林业生态建设和营造绿色环境产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本项目采用的高新科技多数是由新疆林科院自主研究开发的,引进技术都是新疆林科院学术委员会反复论证认可,有些已在当地生产中得到验证。 1.4 研究工作依据和范围1.4.1 研究工作依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局关于申请新疆十万亩人工种植麻黄治沙生态工程项目立项的函(新林计字2000226号);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发展计划委员会自治区计委关于新疆林业局人工种植麻黄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新计农经(2000)1358号)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通知的通知(新政发200075号);11、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考。1.4.2 研究工作范围研究工作按民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深度规定编制报告。重点研究以下内容:1、分析研究项目的产业政策、市场导向、投资环境和可行性;2、落实建设场地及工程配套条件;3、确定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实施方案;4、拟定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估算项目建设投资和安排资金使用计划;6、

8、测算和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的提出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典型的内陆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天山横贯东西,将全疆分隔为南北疆,新疆的绿洲农业是南北疆共同特征。绿洲内水土条件优越,而绿洲外围则是干旱缺水的荒漠、戈壁和浩翰的沙漠。解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使新疆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全区沙漠化总面积从解放初的37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43万多平方公里。目前,全疆沙漠面积平均以每年35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区盐碱化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占我区耕地总面积的45%,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

9、胁着新疆的经济发展。因此,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重点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新疆来说,地方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治理环境,而作为一种旱生的木本灌木、半灌木植物高度适应严酷荒漠环境的植被麻黄草在维系荒漠生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麻黄草属多年生草本状灌木,全世界分布有67种,其中有9个亚种和变种。所有的种都是旱生植物,强度喜光。常生长在开旷的干旱石质山坡和前山地带或沙质荒漠。都不耐蔽阴,它即是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的理想植被,又是极富药用价值的高效经济作物。其生态和生物学特点造就它不与农业争水争地的明显特征。根据麻黄草生物物体中麻黄素含量的多少,来确定其工业

10、价值。适合我区发展的主要有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蓝枝麻黄(E.glauca)和木贼麻黄(E.equistina),三年以上的麻黄草中麻黄素的净含量(工业淬取率)达1.3-1.6%。历史上新疆一直是我国麻黄生产的生产区,品种、分布、资源量均居全国之首。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市场对麻黄素产品需求激增,伴随而来的是野生麻黄草的大量采挖和麻黄素产品药厂的强劲发展势头,从八十年代初期年采挖的麻黄草达6-8万吨、年产麻黄素120-150吨到94年至98年麻黄素年生产量200-279吨。麻黄草资源的采挖利用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在麻黄草分布面积较大的县,采挖麻黄草成为了农牧民及群众

11、的一个主要致富途径,麻黄草原料价格从80年代的0.4元0.6元/公斤持续上涨到90年代的1.2-1.3元/公斤。依此推算,全疆农牧民及群众仅采挖麻黄草一项收入总值达到1600万元以上,不仅采挖农牧民获利而药厂则取得很显着的收益。以新疆制药厂为例,建厂以来,产品不仅满足国内药品需要。而且多年来做为名优产品出口创汇,年均上缴国家利税上千万元。新疆已成为全国麻黄素药品生产及出口基地。长期以来,对野生麻黄草不合理的开采,人们对野生麻黄草采挖采取的方式更是掠夺式(普遍采取砍根方式),对麻黄草植株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严重破坏了麻黄自然分布区的生态环境,野生资源几近枯竭。作为古老的适应于严酷荒漠环境的麻黄草

12、,一经采挖极难在自然的条件下恢复原有植被,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逆转和无法更新的,这一灌木的挖除,使低层优质可采食的牧草失去屏障,地面裸露,水土流失加剧,草原生态破坏、土壤沙漠化、荒漠化趋势日益加重。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不可更新资源利用的限制和保护要求越来越高,保护荒漠生态环境、保护家园已成为国人共识。2000年国务院13号文件明令禁止了野生麻黄的采挖和销售,要求建立麻黄草资源的保护和建设责任制。按照谁培育、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麻黄草的保护和建设责任制。并鼓励和支持人工种植麻黄草,结合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大投入,积极引导和扶持人工麻黄草种植基地的建设,逐步实现麻黄草

13、的产业化生产。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新政发200075号文转发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通知的通知中指出:要建立麻黄草人工种植基地,提高人工种植麻黄草产量。鼓励生产企业(公司)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形成公司加农户的发展道路。同时把种植麻黄草纳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以及享受国家“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按实际完成数每亩补助100元贴息贷款的优惠政策。要求按国务院指示把人工种植麻黄草基地建设规划纳入防沙治沙、退耕还草和种苗基地建设规划。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对本项目的提出人植物生理生化副研究员苏延龄所上书自治区关于大力开展人工种植麻黄草的报告中批示:看了你的报告,很高兴,抽空一定要去

14、看一看,同时希望你们大张旗鼓地行动,扩大人工栽培麻黄。为此,自治区林业局专门成立了“自治区林业局人工麻黄草领导小组”具体开展全疆人工种植麻黄草的领导协调工作。并由中科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教授、麻黄草研究专家刘国钧任人工种植麻黄草领导小组专设专家顾问,本项目的提出人苏延龄副研究员为专家组成员。在新疆林业局书记办公会议记要上,要求抓紧时间成立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明确责权利,积极筹措落实项目资金,申请项目注册,使人工种植麻黄草工程项目早日实施。在自治区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项目建设单位编制了新疆十万亩人工种植麻黄治沙生态工程项目建议书上报自治区林业局、自治区计划发展委员会。自治区计划发展委员会以

15、新计农经20001358号批准了立项申请。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新疆地处干旱的荒漠环境,植被稀少、降水少,生物链极其脆弱,植被演替往往是终极性的,植被一旦破坏,便平地起沙,据说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粒已刮到韩国足球世界杯的赛场,恶劣的生态环境,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较大的付面影响,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周围有着数以十万亩的干旱荒漠,发展农业,缺少水资源,且开发成本非常巨大,而相对种植麻黄草相对粗放,人工种植麻黄草,即可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出口创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是一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麻黄草中提取的主要成份为麻黄素,是治疗心脑血管系统和调节心肺功能的治疗基础药物,也是制造冰毒的初级原料。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非常抢手,一直供不应求。成品原料麻黄素,每吨售价45万元,多年来,野生麻黄草被掠夺式采收,越来越少,且严重破坏植被资源,区内数家麻黄素生产厂家相继因原料不足而停产,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也为了发展我区经济,增加出口创汇,大面积人工种植麻黄草是唯一有效的途径。依麻黄素净含量不同,一般麻黄草的销售价格在1.3元/公斤,亩产草(成熟期)达800公斤至1000公斤,亩产值在1200元至1500元,且管护成本较低,不需水肥,这是荒漠产业和沙产业中效益较高的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