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0373522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宜宾市三中高2014级高一上期10 月月考试题历 史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项宗容 审题人:李道成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聚族而居根深蒂固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家族宗法观念浓厚2、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

2、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 家谱记录了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所谓“谱乃一家之史”。下列制度中,与家谱的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郡县制4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5、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西周推行的宗法关系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A BC D6、秦始皇说:“天下共

3、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7、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实现皇权至上的需要 中央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需要 推动贵族政治发展的需要A. B. C. D. 8、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A.丞相 B.御史大夫 C.九卿 D.郡守9、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

4、中重视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督C发挥文官的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约10、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主)独制四海之内”。下列制度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11、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B封建皇权逐步走向强化 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12、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构最大的变化是A出现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B扩大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C加强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D增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13、 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

5、兵, 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 14下图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官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5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16、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A明朝的内阁就

6、是宰相B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17、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从宋太祖以后“站而论道”,到了明清只能“跪奏笔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君主权威不断强化 .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18、汉文帝二年曾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从中能够得出 A汉文帝时期选拔人才不经过考核B汉文帝时期负责人才选拔的官员清廉C汉文帝选拔人才不注重官员的真实能力D汉文帝选拔人才将人品与议政能力并重19、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 郡县政治

7、”。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20、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的表述,正确的是先秦主要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九品中正制属于察举制的发展,仍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科举制属于考试选官的制度科举制与察举制从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都带有封闭性的特征A. B. C. D. 21、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

8、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22、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3、元朝时期管理西藏,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是 A四川行省 B中书省 C宣政院 D青海行省24、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这一观点反映出他企图 A.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B.强化君主专制统治C.改革选官用人制度 D.巩固中央集权制度25、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9、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秦朝皇印为玉玺 B.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C.玉玺为皇帝独用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26、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制C明代的内阁制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27、唐朝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28、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

10、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 A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29、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的封泥,从中可以看出西汉地方制度所具有的特点是 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河间王刘辟疆“河间王玺”A实行郡国并行制 B广泛推行封国制 C实行郡县两级制 D推行单一县制30 、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历史上皇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第卷(非选择题)31、(25分)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请回答:(1) 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大政治制度?(4分)其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何特点?(5分)(2) 图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2分)有何特点?(4分) (3) 图三反映了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什么改革?(3分) 图四机构的设置为什么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3分) (4)结合以上四幅图及所学知识,简述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