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职官沿革表.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0360343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代职官沿革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历代职官沿革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历代职官沿革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代职官沿革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代职官沿革表.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西周周代的等级划分得格外清楚。一般划分为六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包括工商);有的甚至划为十等,如左传昭公七年说:“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yu),牛有牧,以待百事”。大致而言,士属于自由平民,在士以上为奴隶主阶级,以下为奴隶阶级。庶人、工、商属于生产奴隶,皂、舆、隶、僚、仆、台、圉、牧为宫廷和家用奴隶。由于士不能占有庶人和工、商,所以在划分十等时就不包括他们了。周王把奴隶和土地分封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也把奴隶和土地赐给卿、大夫,叫做“立家”。有些诸侯国的卿、大夫,甚至相当于周王所封的小侯国。周人和商人比起来,

2、是后进的民族,原来隶属于商朝。周朝建立后,周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巩固奴隶主贵族的阶级专政,加强王室的权力,在政治、军事、思想上建立了一套比商代更完备的制度,以保护并发展奴隶制的经济。周朝利用从氏族组织蜕化而来的血缘家族关系,发展了宗法制度。所谓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链条,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天子”,即上天的儿子。“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的地位;嫡长子的兄弟们则受封为诸侯或卿大夫,对周王而言,处于小宗的地位。诸侯在其封国内又为大宗,其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的兄弟们再分封为卿大夫,又为各封国的小宗,而卿大夫在其本宗族的

3、各个分支中则又处于大宗的地位。象这样严密的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或许有后人增饰的成分。 宗法制度,不仅适用于同姓贵族,也适用于周朝分封的异姓贵族。从同姓不婚的传统出发,异姓贵族之间由婚姻关系串连起来。同姓贵族之间是兄弟叔伯关系,异姓贵族之间是甥舅亲戚关系。此外,周朝还用昭、穆区别辈分,如文王之子为昭,武王之子为穆,借以保持贵族中的血统和等级。 (昭.穆制一直被沿用到清朝,古之帝王的庙制是天子七庙制,也就是一太祖.三昭.三穆)如图:太祖庙(后稷)昭(祧庙)昭(显考庙)昭(王考庙)穆(祧庙)穆(皇考庙)穆(考庙)宗法制度的“大宗”和“小宗”说. 嫡长子继承说对后来统治阶级的宗族血统以及后来的九品中正制

4、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把西周的职官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来叙述。1.中央官制“内服”,即指中央政府而言。“百寮”、“庶尹”就是中央政府的官吏。以天子为首的中央政府,是西周最高权力机关。他统辖着无数以诸侯为首的地方政府。这种地方政府,在当时称为天子的“外服”。侯、男、邦伯就是地方诸侯。 当时中央政府的组织极为庞大,官吏的名称极为复杂,根据尚书立政记载的官名有: 任人,准夫,牧,作三事,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司徒,司马,司空一、王室外廷政务官任人、准夫、牧、司徒(土)、司马、司空(工)。 任人,就是“常任”。执掌王廷政务

5、。准夫,就是准人,准为公平之意,执掌司法。牧,就是“常伯”,“作三事”,与诗经雨无正的“三事大夫”,金文盠方彝中的“叁有司,司土,司马,司工”的职司相当。司徒即司土。从金文记载看,司徒不仅管理籍田等土地之事(即主民事),而且有时还兼管军事和卜事。司马主军事,还可参加周王册命典礼。司空即司工,管理工事。二、王室外廷事务官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 “大都”,是管理诸侯和国王子弟们采邑的官吏。“小伯”是管理卿、大夫采邑的官吏。“艺人”是有专门技术的官员,如卜、祝、巫师、工师等。“表臣百司”,在外廷管理政事。“太史”,负责记事和制作册命。“尹伯”,是众官的头目,“庶常吉士”,

6、是具体办事的士官。这些官员对宫室内廷的“宫内官”而言,又可称为“府中官”。 、王室内廷事务官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 这些官员都是负责宫廷保卫和宫中事务的宫内官。“虎贲”,武职官,负责保卫周王的安全,“缀衣”,掌管周王的衣冠服饰,其职掌大约相当于后世的“尚衣”。“趣马”,掌管王室的车舆马匹。“小尹”就是总管小臣。“左右携仆”,管理周王日常所用的器物或御车的仆夫。“百司”,管理王室内廷的各种事务。“庶府”,管理王室内廷物资贮藏仓库。这些都是周王的侍从或近臣。除此以外,在金文中还出现“虎臣”、“服”、“走马”、“小臣”、“膳夫”等,这些也都是与周王关系密切的官员,其职司与“宫

7、内官”基本相同。以上这些官由师、保或宰、太宰总领而隶属于周天子。就是百寮的首领,地位较高。周初,武王继位后,曾任命姜尚为“师”,号称“师尚父”。 在灭商及灭商以后巩固西周王朝政权的许多重大事情,都是师尚父出谋划策的。师、保这类官和商代的“尹”职能相当,又说“周公为太宰”。宰这种官在商代就已出现,本为王室内廷的治事官。“太宰”是王室内廷治事官的首领,实际上就是王家的大总管。它的职司与后世的“相”职相同。后世“宰相”这个官称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2. 地方官制西周地方政府的组织,曾有“五服”、“五等”的说法。所谓“五服”,就是依据诸侯封地的远近,分封为甸,侯,宾,要,荒五服。服就是服事天子之邦国。周

8、武王灭商以后,把中央王朝直接控制区以外的这块广大土地进行了分封。封赏的对象,不仅有神农、黄帝、尧、舜、禹的后人,更主要的是把土地封给周王的同姓和有功之臣。对分封各地的诸侯,周天子称同姓为“伯父”,“叔父”,异姓为“伯舅”,“叔舅”。宗法血缘关系把诸侯和周天子紧密地纽结在一起,使这些“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种分封制度虽然在商代已开了先例,但当时被分封的边鄙诸侯与商王朝并无亲戚关系,所以时服时叛,而西周把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起来,不仅巩固了中央政权,也加强了对广大被征服地区的控制。 西周分封诸侯的爵位,因其封地大小,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这些被分封的诸侯,对周王室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

9、地内,对卿大夫来说,则成为“大宗”。大宗是世代相传,“百世不迁”的。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基本也是按照周王朝的中央职官机构,设官分职。各诸侯国的封疆官吏,其中司徒、司马,司空的职司与中央官的任人、准夫、牧相当,是诸侯国的“三亳”。亚、旅次之,是具体处理各诸侯国军政事务的卿大夫。“夷,微,卢”,是西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烝”,是他们的君长。“夷,微,卢蒸”,当是泛指臣服于西周王朝的方国首领。“三亳”是监督商朝先王旧都的官吏。“阪尹”是险要地区的守官。西周中央和地方政权机构要比商代复杂和完善些。周礼提出“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的置官目的而记载了周代王朝的“六官”制

10、度: (一)“天官冢宰”,职掌是:“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这些官称为“治官”。“治官之属”包括有“大宰卿”1人,“小宰”中大夫2人,“宰夫”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太宰”的职司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其六典是: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抚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诰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可见“天官冢宰”不仅是六官之首,而且总揽六典之政。 (二)“地官司徒”,职掌是:“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

11、安抚邦国。”这些官称为“教官”,“教官之属”有“大司徒”卿1人,“小司徒”中大夫2人,“乡师”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徒”之职是执掌建邦土地的版图与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抚邦国。“小司徒”之职是执掌建邦的教法,以“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 (三)“春官宗伯”,职掌是:“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这些官称为“礼官”。“礼官”之属有“大宗伯”卿1人,“小宗伯”中大夫2人,“肆师”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宗伯”之职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祇)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小宗伯”之职是“掌建国之神位。” (四)“夏官司马”,职掌是:“帅其属

12、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这些官称为“政官”。政官之属有“大司马”卿1人,“小司马”中大夫2人,“军司马”下大夫4人,“舆司马”上士8人,“行司马”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马”之职是“掌建邦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 (五)“秋官司寇”,职掌是“帅其属而掌邦禁”,这些官称为“刑官”。“刑官之属”有“大司寇”卿1人,“小司寇”中大夫2人,“士师”下大夫4人,“乡士”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寇”之职是“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诰四方。” (六)“冬官司空”,现在看到的周礼已散失“司空”篇。 西周六官表部门官职备注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大宰小宰宰

13、夫大司徒小司徒乡师大宗伯小宗伯肆师大司马小司马军司马大司寇小司寇士师大司空天官冢宰称“治官”或“大宰家”。大宰1人,爵为卿。中大夫2人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地官司徒称“教官”。大司徒1人,爵为卿。中大夫2人。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春官宗伯,称“礼官”。大宗伯1人,爵为卿。中大夫2人。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夏官司马,称“政官”,大司马1人,爵为卿。中大夫2人。下大夫4人。秋官司寇,称“刑官”。大司寇1人,爵为卿。中大夫2人。下大夫4人。冬官司空,称“事官”。大司空1人,爵为卿。周礼缺失冬官故其他官职不详.注:西周六官的官职 设置制度,以后多为后朝沿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