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上最后的伐木工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33757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兴安岭上最后的伐木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兴安岭上最后的伐木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兴安岭上最后的伐木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兴安岭上最后的伐木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兴安岭上最后的伐木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兴安岭上最后的伐木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兴安岭上最后的伐木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兴安岭上最后的伐木工! ! !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深处,王永山用油锯放倒一棵兴安落 叶松。干了三十多年伐木工人的他,过了这个冬季就面临着 转岗再就业。伐木工们几乎不需要时间概念,“十年如一日”在这里是事 实而不是夸张;他们使用的履带式拖拉机已经是绝版,而在 一些拖拉机都难以到达的片区,只能使用马匹;在零下30 摄氏度的原始森林里作业,饮用水依然是从冰面上凿出的“百草汤”;唯一变化的,是如今4米长的木材比不上20袋 干蘑菇的价钱。清晨5点,预热发动机发出的轰鸣声划破了大兴安岭深处的 寂静。两间有炊烟升起的简易工棚,一两点烛光从中透出。百里原始森林中,除了零星分布的伐木工队外,没有常住居 民。半个小

2、时后,工人们拿着油锯、牵着马,上山了。这大 约也是内蒙古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林场901伐木工队倒数的几 次作业。根据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2015年2月25日刊 发于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2015年,内蒙古国有林区将 全部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大兴安岭的伐木工,作为一个 工种,将会消失。901工队在作业点附近扎营,完成采伐任 务后,整体营地再迁往下一个作业点。进入原始森林,伐木工人们时刻面临着各种危险。莫说砍伐 的树木向错误的方向倒下砸向伐木工人,哪怕就是一根长十 厘米的枯树枝受力反弹,一旦被砸到,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901工队的37位工人中,包括工队长,没有一人幸免于受伤。 除了意外的伤害,伐木工

3、人还会遭受例如风湿、关节炎等职 业病带来的痛苦。伐木工人一年只有等入冬地面的沼泽结冰 封冻、野熊冬眠后,才会开始作业。冬季大兴安岭的积雪足 以没过膝盖,有时甚至齐腰深。工人们从大腿到双脚都长时 间在冰雪中浸泡,湿透的鞋和裤子在零下30摄氏度的寒风 中结成冰,冻得生硬。回到工棚内,在火炉边烤,冰雪烤化 脱下鞋裤后用力一拧,满地的水,好像刚在水中泡完一样。 清早为工人们准备奶茶和热馒头的工队伙夫朱树良曾经也 是伐木工人,几年前因为股骨头坏死离开了砍伐一线。由于 林木太过粗大,不得不用牲口将木头拉出。工队的工作包含砍伐、集材、装车等几个步骤。收集砍伐完 的树木所用的设备还是上世纪80年代从牡丹江林业

4、机械厂 购来的履带式拖拉机,这个机械厂早在2000年就已倒闭, 森林拖拉机及其零件也成为绝版。而在一些拖拉机难以到达 的片区,马拉木材这种原始的方法还在被频繁使用着。伐木 工人不得不频繁更换着住地。每过一两个月,结束了一个片 区的砍伐,工人们就会“拔寨而起”,转移到另外的砍伐区 域。在原始森林里,要想生存,水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工队 长高显仁的经验,哪里树木生长得比较枯萎,哪里卵石的颜 色发黑,水源就会在哪里,营地也便会安在哪里。从冰面上 凿一个小洞,就可以看到淡黄色的水,伐木工人称之为百草 汤,有股淡淡的植物味道,喝了不坏肚子。在工队的生活, 往往少有日期概念。伐木工人们昨天和今天、上个月和这

5、个 月的生活没什么不同,甚至十年前和十年后的如今,劳动内 容、劳动方式、劳动工具,都没什么变化。伐木是个强度极 高的体力活,工人们从早上5点多起床出门工作到中午12 点。午饭后,疲惫的工人们倒头就睡,小憩后还要开始下午 的劳动,一直到天黑。刘中民是工队中资历较老的砍伐工人。 三十多年前,刘中民接父亲的班,成为一名伐木工。激动的 心情伴随着他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当时年轻的刘中民看来, 能放倒一棵百年大树,非常过瘾且无人代替。木材曾经是一 种重要的生产材料。原先修建铁路所需的枕木,大量产自大 兴安岭。那时作为一名伐木工人,也有一种被需要的荣幸。 如今,4米长的木材比不上20袋干蘑菇的价钱。“现在谁鸟

6、 你伐木工啊”,刘中民感叹。集材的过程中,部分伐倒的树 木在一些狭窄不适合林业拖拉机操作的地方,还必须使用马 匹来拖拽。在工队里,工人们的祖籍遍布各个省份,河北、 辽宁、山东而说话则统一使用东北方言。他们的父辈在 五六十年代来到这里开荒,随之定居下来成为产业工人。有 招工来的,有抗美援朝下来的战士。然而,不管是哪个工队, 工人里都缺少了第三代伐木工的身影。目前工队伐木工人的 平均年龄超过四十岁。由于条件艰苦、危险系数极高,伐木 工人群体从来都不生产“怂包蛋”,而是硬汉的营地。几年 前,新入职大学生必须要在一线工队工作满一年才能调去管 理岗位,然而工队里分来的大学生只待了一个月就走了。伐 木工一

7、直都是男人的职业。“我们这里就缺长头发的。”工队 长高显仁打趣地说。不仅没有女性愿意从事这项工作,也很 少有女性愿意嫁给从事这项工作的男人。“因为这样的男人 每次上山,可能一个月,甚至数月不能回家。”下午天色全 黑前收工,厨师已经将晚饭准备好了。等到晚饭的小酒喝完, 伐木工人很快进入了梦乡。中国著名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被称作“绿色的宝库气其 中由内蒙古森工集团经营的总面积达10.67万平方公里,占 整个大兴安岭面积的47%,有林地面积8.15万平方公里, 活立木总蓄积7.14亿立方米,经营面积、有林地面积和活立 木蓄积均居国有林区之首,是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这里的 木材资源曾经过伐木工人砍伐后

8、,销往全国乃至世界,供各 个行业的生产、生活使用。解放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宝 贵的森林资源先后遭到沙俄、日本帝国主义疯狂的掠夺式采 伐,留下了累累伤痕,满目创痍。抗日战争胜利后,党和政 府开始管理林区。1948年成立了内蒙古林务局,从此建立采 伐基地,开始正规伐木。建国后,1952年内蒙古森林工业管 理局成立,从此揭开了大兴安岭有计划开发建设的序幕。 来自五湖四海的转业军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本土的老伐木 工组建了新的林区建设队伍,开发建设的序曲由低向高开始 奏响。这个时候,他们依然采取的是以前那种非常原始的作 业方式,依然使用大肚子锯和弯把子锯采伐。集材则多采用 冰沟集材。先挖一条半米宽的沟

9、,两边陪上1尺厚的雪,然 后浇水冻牢,使槽沟表面光滑而具有硬度。然后顺冰道每人 拽一根原木前行。后陆续使用铁、木轨双滑杠集材,人力串 坡集材,人力拉爬犁集材,畜力集材等方式。集材时,人们 往往根据山势、地貌、坡度大小、集材距离远近而灵活采用 最适宜的方式。将伐倒后的原木运到楞场后,把分散的原木 按树种、材长、粗细归成若干个垛叫归楞。归楞全部靠人力 作业,一般由4人或6人一组抬一根原木。遇到特大原木时, 临时组合为8人抬。使用的工具有肩杠、把门、卡钩、扳钩、 压角子等。当时,林区的道路很少,运材则多是采取水运和 马拉爬犁冰道运材等方式。一棵20多米高的红松,在林中 倒下时虽然说不上惊心动魄,但是

10、足以让初见者胆战心惊: 从根部锯断之后,先是慢慢地倾倒,速度越来越快,然后呼 呼作响、势不可当地砸掉所有阻挡它倒下的物体,最后“轰” 的一声砸在林间雪地上,雪花四溅、断枝横飞、地面震动。 砸下的力量有多大?先这样说吧,直径几十公分、冬天冻得 发脆的红松,“顺山倒”时有时可以摔断成几截。更危险的 是“打半子”、“座后炮”、“回头棒”、“吊死鬼”,还有最危 险的“摘挂”、“坐殿”。可是在我会用的“紫光”或是“智 能ABC ”输入法中怎么也找不到,就只好“半”下去,老师 们莫笑。所谓“打半子”,在伐木时把树的根部锯到直径的 一半左右时,大树突然劈裂倾倒,一半猛然翘起,就是在大 树倒下的过程中被其它的

11、树干档了一下,整棵树被挡得突然 向后弹跳,这也是只要被碰上就比感冒发热厉害得多。“回 头棒”则是大树倒下后被压弯的小树(多是白桦树,很韧) 突然又反弹回来,很容易打人个冷不防,好像是给你开个玩 笑,不过你最好还是离得远一些。“吊死鬼”就凶险得多了。 冬天的红松树枝很脆,大树在倒下时树枝与没有倒的树相 撞,有些树枝撞断后就挂在了别的树上随风摇晃,像吊死鬼 一样,让人防不胜防。一旦掉下来落到头上、身上,然后一 定非死即伤。有时候,被伐下的树挂到别的树上落不了地, 这就叫“搭挂”,树伐倒就叫“摘挂”。摘挂是伐木工最危险 的活儿,特别是摘“连环挂”。“坐殿”的原因大概有三条: 一是树干笔直、树冠匀称,

12、二是树干比较粗大,三就是赶巧 这时候没有风。遇到“坐殿”很麻烦,因为外力就可以破坏 的平衡,使它可以随时倒向任何方向,使人防不胜防。按照 伐木工人多年流传下来的说法或是规矩,遇见“坐殿”是不 能跑的,跑动所带动的气流会使大树倒向跑动的人;也是不 能喊的,据说大树专门倒向发出声音的方向;这时候就要把 帽子、衣服什么使劲扔出去,据说带起的空气扰动可能就会 使大树歪倒。可见这份工作的危险性。随着社会的良好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林区的生产条件,生活水平得到了极 大的提高。林业生产陆续有了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油锯采伐。 拖拉机、集材机、绞盘机归楞、装车。森铁火车、汽车运输 等采、造、集、装、运、归的全

13、新的工艺流程。林区已经形 成了拥有营林生产,木材生产,多种经营,林产工业,建筑 建材,机械电力,进出口贸易,科技教育,新闻通讯等门类 齐全的林业经济体系。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中小学教育和成人 高等教育的教育网络体系。为了这个希望,林业工人开发森 林,采伐树木,支援国家建设,发展国民经济。这是采伐工 人的希望,让森林合理开发,让森林永续利用。他们喊着铿 锵有力的工人长号,激情燃烧着青春岁月,为祖国建设输送 着大量的木材。采伐工人看到的是,一车车木材运往祖国各 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他们心中骄傲,为自己丰硕的劳 动成果而自豪。为了这个希望,林业工人生命不息,奋斗不 止,奉献了青春献子孙,却默默无闻,从不计较。我赞美你 们一一伟大的林业工人!你们用聪明的智慧,你们用勤劳的 双手,描绘了一幅幅锦绣河山,谱与了一曲曲壮丽诗篇。图文来自互联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