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336585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一、阅读教学的任务与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专门提出阅读教学的任务,却在前言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中阐明了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毫无疑问,阅读教学也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是阅读教学的任务。那么,培养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以及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总目标第7条一开始就明确说:“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过去一提起阅读能力,老师们就会

2、想到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段,读懂篇,就会想到朗读、默读和背诵,以为训练这些也就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这是对阅读能力的误解。读懂并不错,问题是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读懂。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他们机械的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看来,我们在确定阅读教学目标时,仅仅说“读懂课文”是不行的,应该说“喜欢阅读课文,感受理解”,到了高年级还应该有“欣赏”。另外,不论是否明确表述出来,教学目标都应该按照不同年段有“评价”的内容;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

3、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目标。这种表述不仅仅有知识与技能,而且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含有过程与方法,是三维一体的目标表述。从语文课程阶段目标和教学建议,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的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要求:不同方式的读书:朗读、默读和诵读,背诵和复述,精读、略读和浏览;词句的学习;?篇章的学习;为了帮助理解课文,随课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培养语感;广泛的阅读兴趣,广泛的阅读面和一定的阅读量。二、新课程阅读教学的目标的变化。与传统阅读教学“教学目的”设计相比,新课程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三维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要求引

4、导学生借助文本的阅读学习,读懂一些生字、新词、典型的句子段落的意思;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他们了解一些词句、句子段落的表达特点;完成对语言的积累。2、通过文本的学习,掌握了解文本所承载的主要信息,包括文本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3、学会如何识字、如何理解词语、句子段落、如何把握全篇所要向读者介绍的主要意思、如何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如何观察体验生活、表达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情感;如何搜集积累知识和相关的资料、如何运用资料等等。技能目标即包括一般性操作性的程序性知识(知道如何做),还包括通过具体的操作实践来形成属于学生自身的阅读、写作学习技能(能够在实践中做)。从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形成终身读书

5、能力的角度来分析,读书技能目标是阅读教学目标的核心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读书、形成读书能力。(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新课程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较之传统意义中的“道”有了很丰富的发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教材所选文本所承载信息中能够使学生感悟、了解、明确的“道”思想意义;对文本所介绍人物、事物、道理的价值认识和体验;2、学生从教材所承载信息中所能体验、感受到的情感态度信息;由此引起的对人物、事物的情感态度的积极变化;3、学生在文本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对语文学科和语文学习的兴趣、态度,包括对“语文知识技能”积极的价值认识和体验;?4、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积极地人际交往的情绪态

6、度体验;对学习、交往的意志、性格方面的积极体验;学习以后的成功感等等。(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只要指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实现前面所提到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所要经历的过程,所要采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的是一种学习文化,自主建构、全身心参与到学习过程、经历体验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合作攻关、民主对话。主要强调两个方面:1、要引导学生主动地经历学习的实践过程,也就是说,这些目标要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实践过程,来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不是由教师传输给他们2、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探究、合作研讨等方式来实现学习目标,在学生

7、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指导、点拨学生学习;学生和教师一起根教材进行民主对话,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个性化的自主建构。(四)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新课程的阅读教学目标从三个方面来确定,但,他们不是孤立的、分割的,而是整合在一起的。在教学实践中,他们不是线性或者面状排列,而是以立体交融状态存在形成一个整体。三维目标是“并生”的。学生完成知识技能目标,需要经历学习知识的过程,引用学习方法,在经历过程、实践方法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目标”,同时,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从而逐渐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因此,三维目标是统一在以“求知”、“获得积

8、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为主导方向目标的学习过程中的1、学生为了“获得基本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要经历扎实、有效的学习过程,主动地投入学习实践;2、在学习实践中学习、运用各种基本的阅读学习策略、方法,形成基本的阅读学习技能;3、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实践过程,获得基本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同时强化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体验。?三维目标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三维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或相互促进或相互抵制、削弱。积极的情感态度会促进学生“投入地”对过程的参与,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化价值体验,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认知、理解、掌握;深入、扎实的过程

9、,会使知识染上个性化的情感和背景色彩(认知图式),以利于今后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解决和成功的认知,会强化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的。反之,则会相互抵触、削弱。三、谈谈阅读教学的备课从阅读教学来说,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和文本的对话,其次才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对话。离开了学生自己和文本的对话,后面的几种对话就会落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也就会落空。语文教学中剥夺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就是剥夺学生的倾听和对话,剥夺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也就是放弃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们厌恶语文课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备课的角度讲,阅读教学的备课实质上就是备对话。首先是我们自己和文本对话,不仅仅是吃透教材,更要

10、努力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和作者的心相通。这是备好课的前提。我们要教学生学语文,自然少不了备怎样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备我们自己怎样和学生一道和文本对话,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确定了教学目标,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应该是教学流程的设计。过去,我们确定教学流程,是以问题为线索的,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读书思考回答问题。这样的设计,往往学生还是围绕着老师的问题转。问题回答对了,教学环节也就结束了。这样的设计,不能够很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因此,我觉得,设计教学流程不应该是以问题为线索的,而应该是以任务为线索。我觉得,实现目标就是任务。但是,这些任务不是分散的,是整合的,是整合在“读懂内容”“体会情感”“积累”

11、这三项基本任务之中的。1读懂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内容,低年级可能是零散的,详细地,到了中高年级,逐步变成了比较概括的。所以,阅读教学的第一个要引领学生完成的任务是“读懂内容,把握内容”。完成了这个任务,学生的阅读也就完成了一大半。?完成读懂内容,需要识字、需要读懂词语、需要读懂句子和段落,需要学会概括,在这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能够同时落实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练习读懂课文的基本内容。完成这个任务,需要激发学生“对读懂基本内容”的兴趣,需要引导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这样,就需要学生去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作基础,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已有的阅历、经历与文本建立联系这些,都是为

12、“读懂基本内容服务”的,可以将“以读懂内容为基本任务联系起来的各项任务的完成”成为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在主动资助的状态下,切实经历好“读懂词语、句子、段落、概括“等实践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会读书。这是第一项任务。很重要的任务,为体会感情,做好积累打好基础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需要识字,需要读懂词语,需要读懂句子和段落。因此,为了完成“读懂”任务,首先要让孩子们完成读懂字、词、句、段的任务,要查字典,要反复读书,要结合句子、上下文、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那些读不懂就先读懂那些,根据学生的实际,老师给与必要的指导。这些,都是老师应该做好准备的。这是第一个任务,

13、完成这个任务有一些“子任务”,老师要进行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思考遇到问题该怎么处理,思考完成这些任务在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怎么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经历这些过程。读懂内容,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来看,表现为不同的状态:低年级,能够通过度,把课文中意思部分地了解下来(我知道了这些、我知道了那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内容连接起来,做到了解的完整一些。中年级,读完以后,能够比较细致地、复述性地对了文内容进行表述。高年级,能够对内容进行概括,从而抓住主要内容。例如:根据一篇课文的具体特点设置具体情境;而不是一般性地“你读懂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所联系的内容,要能够与课文内容有密切的关系,任务

14、,具有明确地指向课文。其实,这个任务,就是一个学生可以通过读书来完成的探究目标。我们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设计好这个明确、具体,学生感兴趣的任务,通过交流互动、设置情境,使学生能够希望完成这个任务,喜欢完成这个任务。?设计了学生能够感兴趣、想完成的任务,接下来就要思考:学生完成这个任务会遇到什么困难。生字的认读、字词的解释、较难句段读通顺、句段意思的体会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而影响到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老师可以在备课时设计这样的步骤完成子项任务:自己识字、释词、出声地把课文读熟练读通顺、体会句子和段落的意思。自主识字主要达到会认,自己识词主要达到能够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和一部分词语在课文中的

15、特定意思。名词术语,只要读懂在课文中的基本意思就可以,而在课文中表达了特定意思的,或者在课文中,这个词语表达了具体的情景内容的,就要读懂它在课文中的意思。根据这些特点设置具体情境;而不是一般性地“你读懂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所联系的内容,要能够与课文内容有密切的关系,任务,具有明确地指向课文。其实,这个任务,就是一个学生可以通过读书来完成的探究目标。我们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设计好这个明确、具体,学生感兴趣的任务,通过交流互动、设置情境,使学生能够希望完成这个任务,喜欢完成这个任务。设计了学生能够感兴趣、想完成的任务,接下来就要思考:学生完成这个任务会遇到什么困难。生字的认读、字词的解释、较难句段读通顺、句段意思的体会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而影响到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老师可以在备课时设计这样的步骤完成子项任务:自己识字、释词、出声地把课文读熟练读通顺、体会句子和段落的意思。自主识字主要达到会认,自己识词主要达到能够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和一部分词语在课文中的特定意思。名词术语,只要读懂在课文中的基本意思就可以,而在课文中表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