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井泉充分考虑药品监管工作特点完善监管体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0333706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井泉充分考虑药品监管工作特点完善监管体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毕井泉充分考虑药品监管工作特点完善监管体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毕井泉充分考虑药品监管工作特点完善监管体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毕井泉充分考虑药品监管工作特点完善监管体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毕井泉充分考虑药品监管工作特点完善监管体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井泉充分考虑药品监管工作特点完善监管体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井泉充分考虑药品监管工作特点完善监管体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井泉:充分考虑药品监管工作特点完善监管体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药品管理工作情况,请审议。 药品是治病救命的特别商品,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平安。保障药品平安是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必定要求。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药品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专心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切实加强药品全过程监管,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峻的惩罚、最严格的问责”(简称“四个最严”)的要求,推动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创新,保证了公众预防诊断治疗用药基本需求,保持了

2、药品平安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一、药品管理工作进展 依据药品管理法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断完善药品监管法规政策体系,强化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管理,人民群众用药质量不断提高,药品可及性问题基本解决。 (一)加强药品监管法规制度建设。国务院先后公布实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10余部行政法规。有关部门公布实施药品注册、生产、流通、使用、不良反应报告、召回、广告等方面部门规章40余部。建立了以中国药典和局颁、部颁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现行2015年版中国药典涵盖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和药用辅料等标准,增加和修订了主要检测方法应用

3、指导原则,为全面掌握药品质量奠定了基础。以药品管理法为核心的药品平安法律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建立。 (二)加强药品研发和注册管理。公布实施药物非临床商量质量管理规范(GL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等规章,规范药品研发行为。开展药品上市前生产现场检查、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打击商量数据造假,保障商量结果的真实性、牢靠性。严格药品注册管理,形成以药品注册管理方法为核心,包括10余个配套文件和120余个技术指导原则的注册管理制度体系。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药品品种约1.5万个,基本满足公众临床用药需求。设立优先审评、特别审评通道,加速创新药、临床急需药品的审评审批。 (三)加强药品生产监管。公

4、布实施药品生产监督管理方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召回管理方法等规章。现行2010年版GMP基本与国际标准接轨,部分品种通过发达国家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出口。推动“放管服”改革,取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将GMP认证职责下放到省级。加强现场检查和抽样检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四)加强药品流通监管。公布实施药品流通监督管理方法等规章,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建立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提高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探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药品追溯体系。印发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指导文件,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整顿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

5、开展医药行业反垄断执法工作,查处了一系列原料药垄断案件。公布实施药品广告审查方法、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等。 (五)加强药品使用监管。公布实施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方法(试行)、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监督管理方法(试行)、处方管理方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公布实施执业药师业务规范(试行),加强医疗机构药师队伍建设,开展临床药师培训。公布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方法,累计发布药物警戒快讯168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74期,编制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加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每年组织开展“全国平安用药月”活动,普及平安用药知识。 (六)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国务院办公厅

6、印发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选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各省(区、市)全都搭建起政府主导的非营利性药品集中选购平台。通过价格谈判大幅度降低了治疗乙肝和非小细胞肺癌的药品价格。强化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建立起中央和地方两级常态短缺药品储备,完成7个短缺药品的定点生产试点。印发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2016年、2017年先后发布两批激励研发的70余个品规的儿童药品清单。组建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将血友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加强相关药品供应保障。 (七)加强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掩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保障范围逐步扩大。依据“补缺、选优、支持创

7、新、激励竞争”的指导思想,制定印发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名目(2017年版),比2009年版名目增加339个药品。近年来我国批准上市的创新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绝大部分纳入新版药品名目或药品谈判范围。 (八)加强药品价格规范管理。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除外),查处分割市场、联合抵制交易以及药品集中选购过程中指定交易、设定卑视性资质要求等垄断行为,2016年查处涉嫌价格违法案件1232件。 (九)加强药品监管资金保障。2016年中央预算支配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品平安监管”项目经费4.91亿元,2017年增加到6.54亿元。2016年支配食品药品平安监管

8、补助30.2亿元,支持地方加强监管能力建设。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支配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151.74亿元。2017年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品审评中心财政补助方式改为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药品审评工作所需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共支配项目预算3.6亿元。 (十)加强药品违法案件查处。建立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制度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连接。推动出台刑法修正案(八),将生产销售假药罪由结果犯修改为行为犯。全国有10个省级公安机关成立了专门的侦查总队,“十二五”期间侦破制售假药劣药、非法经营药品等犯罪案件4.6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1万名,成功侦破一批利用互联网制售假药重大案件;年均侦办药

9、品领域商业贿赂、虚假广告等犯罪案件2000余起,破获了一批重大案件。 二、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成效 为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药品注册积压、新药上市慢、制药行业低水平重复、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改革进展顺利。 (一)基本消除了药品注册申请积压。目前,等待审评的药品注册申请已由2015年高峰时的22000件降至6000件。化学药和疫苗临床试验申请、中药各类注册申请已实现按时限审评。 (二)一批新药优先获准上市。建立优先审评制度,一批“全球新”药物获准进入临床,如重组埃博拉病毒疫苗、治疗耐药突变小细胞肺癌的第三代药物

10、马来酸艾维替尼片等;一批创新药物和临床急需药物获准上市,如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奥希替尼片、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EV71疫苗等。 (三)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全都性评价。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全都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明确了依据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全都的标准,对已上市仿制药口服制剂开展全都性评价的目标任务和激励政策。目前已发布全都性评价配套文件19个,受理仿制药参比制剂备案5111个。 (四)提高药物临床商量质量。2015年7月开头组织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对203个注册品种、463家临床试验机构开展现场检查,对其中涉嫌数据造假的27个品种、11个临床试验机

11、构及合同商量组织(CRO)予以立案调查,企业自查主动撤回和核查不予批准的注册申请1323个。通过核查,达到了严惩极少数、训练大多数的目的,净化了药物研发生态环境。 (五)提高审评审批透明度。全面公开药品注册的受理、技术审评、产品检验和现场检查标准与相关技术要求,公开受理和审批的相关信息,引导申请人有序研发。已发布11期批准上市药品公告。2016年10月起公开新药综合审评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六)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2015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十省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极大调动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乐观性。进一步明确上市许可持有人对药品研发、制造、经销、使

12、用、不良反应报告的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反映乐观,各地盼望尽快在全国实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人口结构、疾病谱、公众用药需求变化,现行药品监管理念和供应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一)制药行业低水平重复问题突出。在缺医少药的年月,主要任务是解决药品数量不足问题,药品上市标准较低;2000年以前药品由各省(区、市)负责审批,标准不统一。我国现有1.5万个药品品种对应16.8万个批准文号,同质化严峻,有100个以上文号的品种为161个,有50100个文号的品种为90个,最多的品种文号达800个以上。药品研发投入严峻不足,2016年全国制药企业研发投入不及世界上最大的一家制

13、药企业的研发经费。临床急需的创新药物短缺,结构性问题突出。 (二)药品质量平安风险隐患较多。注射剂特别是早期批准上市的以中药为原料生产的注射液,平安性、有效性基础商量薄弱。部分生产企业偷工减料、使用假劣原料、擅自转变生产工艺,严峻影响药品的平安性、有效性。低价中标潜藏质量平安隐患。药学技术人员、执业药师、临床药师缺口很大。药品回收再卖现象屡有发生。 (三)药品流通领域冲突错综简单。现有药品批发企业约1.29万家,“小、散、乱”的问题突出。部分药品物流、分销企业购销记录不真实、不完整,虚构流向、票货分离、挂靠走票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屡禁不止。现有零售药店40多万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部分药店

14、进货渠道把关不严,成为假劣药品、非法回收药品进入合法渠道的“入口”。部分执业药师挂名执业,处方药不按处方销售、违反GSP储存药品等违法行为比较普遍。“以药养医”体制尚未彻底破除,药品购销和医疗领域不正之风依然存在。 (四)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亟需健全完善。药品产能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个别临床使用较多的药品由于中标价格过低,生产企业停止生产,退出市场。个别罕见病用药和不常使用的药品,因生产数量少、成本高,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企业生产经营乐观性不高,甚至消失断供,如阿托品、多巴胺、维生素K1、绒促性素以及治疗农药中毒、蛇毒中毒等急救药。个别企业以不当方式垄断一些药品的原料,任意削减或者停止生

15、产销售,推动价格暴涨。 产生上述问题的深层次缘由: 一是激励药品创新的制度政策尚不完善。国外创新药物商量在完成期临床试验后,才能到我国申请期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机构实行审批制,肯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资源的有效利用。具备药品研发资质的大型医院,科研与医疗的冲突突出,医生参加药物临床试验的乐观性不高。药品试验数据保护、专利链接、专利期补偿等一些发达国家激励创新的制度设计,我国尚处于商量阶段。 二是药品管理法不能完全适应进展需要。近年来,医药产业进展迅速,党中央对药品监管工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不断提高。现行药品管理法基本制度框架是16年前制定的,建议依据现实需求和进展理念变化进行必要调整,进一步加强

16、过程监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完善与药品违法行为危害后果和恶劣影响相匹配的惩处措施。 三是药品监管能力难以适应产业进展需要。目前,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编制和全国具备资质的专职检查员相对较少,与监管600多家临床试验机构、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在产和进口5万6万个药品批准文号的任务相比,力气总体不足。基层监管队伍专业人员少,难以适应药品物流、分销、零售监管需要。 四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坚持三医联动改革,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建立公立医院科学合理补偿新机制。 四、下一步重点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药品管理工作要连续深化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依据“四个最严”的要求,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专心实施“十三五”国家药品平安规划,加快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药品全过程监管,持续深化审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