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用残损的手掌.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331551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我用残损的手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我用残损的手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我用残损的手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我用残损的手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我用残损的手掌.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学科课时计划 主备人:单亚杰 总序号_2_课题我用残损的手掌课型诗歌阅读教师魏继红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深层把握诗歌的主题。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重 点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难 点理解在艺术形象中蕴含情感的手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学法诵读法、欣赏法。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人备课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活动戴望舒: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原名梦鸥,抗日战争开始后,在狱中题壁、偶成等诗,具有强烈爱国精神,作品集有戴望舒诗选、望舒草等。我用残损的

2、手掌收入诗集灾难的岁月。一、导语:同学们都处在十四五岁的花季年龄,这个年龄是诗的年龄,一段回忆、一种感动、一丝忧伤、一份甜蜜都是一首动人的小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好诗,诗的名字叫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戴望舒。(板书课题)二、读品悟1、师配乐诵读 明确读诗要求: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理解诗中的物象。学生练读。2、介绍社会背景、作者 (学生介绍为主,教师适时补充。) 播放1942年抗日战争视频。3、学生自由朗读,品悟诗句内容。思考:你怎样理解“残损的手掌”?诗人在想像中用残损的手掌做了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更深刻地理解诗句所包含的感情,并作朗读指导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导

3、入;学生倾听,明确本节学习内容教师先朗读,然后学生朗读。学生介绍为主,教师适时补充。教师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回答。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学过程3、学生自由朗读,品悟诗句内容。思考:你怎样理解“残损的手掌”?诗人在想像中用残损的手掌做了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更深刻地理解诗句所包含的感情,并作朗读指导。诗人“摸索”到了什么? 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这广大的土地就是我们的祖国。 摸索着被蹂躏、被践踏的沦陷区,诗人饱含痛惜之情,引导学生诗出这种低沉和痛苦。男生齐读1-16行 诗人“轻抚”的“那辽远的一角”指的是哪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的解放区,寄托了作者的爱

4、与希望。 朗读指导:诗的后半部分,感情发生了变化,朗读时也要读出这种变化? 由低沉痛苦到高亢激昂。女生齐读17-26行4、学生质疑,大家共同释疑。再齐读诗歌。三、拓展延伸:欣赏戴望舒的雨巷,请学生朗读。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 1、熟读并背诵课文。2、搜集戴望舒的其他作品,如寻梦者、我的记忆、烦忧等。教师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回答。教师与学生共同明确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教师小结:正是因为诗人拥有一颗爱国、追寻、坚强、乐观的心,诗中才会涌动着切肤的沦亡之痛和对解放区必胜的希望。正是这种力量,让他一生都在追寻。如果我们衰老的时候,能有一个开出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了娇妍的花的梦,那

5、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是最幸福的、最无憾的了补充: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拓展闻一多的一句话、发现,感知作品的主题。教学后记成功之处:以读带讲、以读促品是这节课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这里,通过几遍层次和要求不同的朗读促使学生抓住诗中形象,理解诗歌感情,领悟诗歌内涵,读和品互为方法和结果。感觉效果比传统的好。不足之处:仿写时,学生很为难。很多同学误以为诗歌的凝练就意味着抽象,学着写诗写的空洞苍白。还有的同学很少读诗,甚至有的同学惧怕诗歌的学习。改进措施:课堂重点放在领悟诗人借助哪些具体形象抒发情感上,消除了同学的误解,使他们在情感上又向诗歌走近了一步,也加深了对诗歌的认识,有利于课外的阅读和练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