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和谐 .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314230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的和谐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色彩的和谐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色彩的和谐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色彩的和谐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的和谐 .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色彩的和谐教学设计 色彩的和谐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本课集合了中外小朋友熟悉喜爱的卧室与别墅作为范画,运用暖色和冷色的的两中对比,让学生感受和谐色给人的舒适魅力。 本课是色彩基础课,课程结构内容包括:邻近色的概念,在色相环上,相邻近的颜色称为相近色,如黄、黄绿、绿或红紫、紫、蓝紫等。邻近色的配合,会使人产生舒适、和谐的美感;色彩冷暖的概念,冷暧对比是色彩对比的一种,补色对比是最鲜明和强烈的冷暖对比,在同一幅画里,必须有一个主色调,主色调对画面的和谐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制色相环,了解一种颜色加黑或加白,就会产生色彩渐变的效果, 即和谐色,以及由此产生的美。 2

2、、试用一种颜色,加黑或加白的效果。 3也可选择邻近色进行色彩的渐变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验丰富的色彩带给自己的魅力,认识邻近的运用带给自己的乐趣。 2让学生充分挖掘运用色彩的奥秘和对色彩的感受。 3让学生通过色彩的渐变练习加深自己对邻近色的认识,进而让学生很好的理 解柔和对比和强烈对比是两个不同形式的概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课前准备二、教学活动(1)、引导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发展阶段(3).分组创作,共同评议一、(1)教师收集有关色彩渐变的色相环或图片。准备示范用的绘画工具及多媒体影相资料。(2)。学生准备水彩或水粉颜料及相关绘画工具二、1可先欣

3、赏教材上的以及所收集到的图片、资料(注意和谐色的渐变效果)。2也可以让学生看看教材上的“知识窗”,了解和谐色的渐变知识。3播放动画片狮子王片断,学生体验并试着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片中形与色的感受,以及对真、善、美的认识。1.教师示范: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例如,普蓝,在以后的步骤中我们称之为主色.画一个简单造型.又如,一棵松树,也可以是几何图形,用直线将图形分割成若干份,可以用笔来画,调色这一步很重要,要多挤一些主色颜料,最好一次挤到位,黑色或白色可以逐渐添加,还有一点要提醒学生的是,深色宜选择用加白的方式来表现色彩的渐变,反之,浅色宜加黑表现色彩的渐变。2教师出示色相环,让学生观察色相环上的颜

4、色排列规律:在色相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邻近色之间的颜色非常接近、相似,色差比较小,给人一种舒适和谐的感觉;在色相环上,两种相对的颜色叫补色,补色之间的颜色相反,色差比较大,给人一种跳跃的感觉,它是所有色彩对比效果中最强烈的一种对比形式。1.小组同学共同临摹或设计自己最喜欢的两张作品,一张为风景画,要求使用的主色调为冷色调;另一张为卡通画,要求使用的主色调为暖色调。设计意图: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合作中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的设计用和谐色组织画面的体会,师生共同评议。二、1、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画图,讨论画面里怎样运用和谐色彩的。

5、2、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颜料运用加黑或加白的方法自制一个色相环,体会和谐色与补色之间的色彩变化规律。二、1、:成功的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采用播放影像的方法导入,目的是把学生带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中,通过听觉、视觉感受丰富的色彩带给自己的魅力。2、设计意图:学习任何一课对学生来说,都不是从零开始,介绍自己喜欢的画面既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又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3、使学生在了问题中主动学习,不是简单地获得认知的结果,而是使学生融入到色彩世界的乐趣中、兴奋中,从而产生积极探究的心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4、了解色相环,掌握色彩的排列规律,理解和谐色与补色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色彩对比形式。学生在运用色调的过程中能进一步熟悉和谐色与补色之间的颜色变化过程,为以后在创作画面的运色和调色打下基础。5、学生参与评价能反映他们对本课评价的理解,可以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1、注意和谐色的渐变效果2、画面里怎样运用和谐色彩的3、色彩的排列规律4、色彩对比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