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舞曲》鉴赏.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031402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彝族舞曲》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彝族舞曲》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彝族舞曲》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彝族舞曲》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彝族舞曲》鉴赏.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彝族舞曲鉴赏 怎么会喜欢上琵琶呢?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琵琶曲深深打动了我,流畅的乐曲,令忧伤的爱情缓缓而出,象铺陈的丝绸,象展开的书卷,象一泻千里的月华,摇着影,轻唱听着听着大觉不过瘾,尤其喜欢琵琶的音色,似古筝般纯净,细听却带着阵阵拨音,如扬琴般婉转,可透着骨子里的刚劲,相比古琴的沧桑,它只具备一二,更没有古琴的老气横秋。一直想学一门乐器,就是琵琶了。还记得第一节课,先让老师给我演奏一曲琵琶以激发我的学习兴趣,看着她葱白般的十指在琵琶弦上流泻,听着此起彼伏的弹拨音交错,仿佛置身于彝族山寨,围着篝火共同起舞,心飞了,人也禁不住想要手舞足蹈了随着最后几声轻拨,夜深了人散了鸟儿睡了听众也醉了

2、后来才知道那首曲子叫彝族舞曲。彝族舞曲 王惠然曲。该曲创作于1960年,是在云南彝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创作。作者与当地的劳动人民共同劳作,亲身体验着少数民族的生活和他们特有的风俗习惯。领略了云南的大好河山和秀丽风光,有了身临其境的亲身体验。这就为音乐的创作提供 了重要素材。这是一首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极其抒情的乐曲,它仿佛是用音乐来描述山野风情的画卷。乐曲采用了我国传统音乐常见的多段体结构。不同音乐段落分别表现出流畅、优美、欢乐、粗犷、热烈、流畅、粗壮、倾诉、蒙胧、柔美幸福等不同音乐情绪或意境,用以表现彝族人民的生活及风俗景物。乐曲是三部曲式结构,但作者在借鉴外来形式时糅合了我国传统乐曲常用的多段体

3、逐步演变、发展的手法,因而对比段落之间的过渡十分自然。全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引子由慢到快的展开,犹如看到了彝族山寨在朦胧的月色下轻雾缭绕。这个音乐主题富于歌唱性,纯朴、深情的彝族音调中饱含着一种醉人的韵味:使人产生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犹如看到彝族山寨在朦胧月色下雾烟绕缭的美丽景色。随后琵琶以双弦在低音区演奏深沉的旋律,象是远方响起悠扬的葫芦笙,召唤彝家青年男女聚合一起。一个欢乐的夜晚在祖国西南边陲开始了。乐曲的第二段(第一部分)是一支优美抒情的慢板旋律,这醉人的旋律,柔美、轻巧、富于弹性,塑造了彝族少女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音乐形象。表现出少女细腻而含蓄的心情。作者出色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琵琶文曲中

4、如夕阳箫鼓、塞上曲、月儿高等曲有关推拉吟揉的技巧,充分美化余音,使音调格外动听,表现出东方民族那种细腻、含蓄的感情。这段旋律经过变形展开后又重复出现,构成乐曲第一部分的小三段结构。这里音乐既有短促节奏和舒展音型的对比,技巧上也有弹挑和长轮的区分,把琵琶那种细腻、委婉的特色表现得非常动人。乐曲的第三、四、五、六段(第二部分)是快板,这段音乐节奏欢快,刚劲有力,它描绘了彝族青年粗犷、热情爽朗的形象和健美膘悍的舞姿。随着音乐逐渐趋向柔和,引出一段优美、抒情、悠扬的旋律,仿佛是彝族美丽的少女们,象天仙一般自天而降,飘然回入群舞的行列,徐徐地,音乐又转入强烈的快板上,将彝家的欢乐推向最高潮。这段由琵琶四

5、指轮技法奏出的音乐相当优美。乐曲的第七、八、九段(第三部分),是引子的再现,它是引子和慢板音乐的变化再现,情绪由集会的欢乐转向表现内心无比激动的感情,似乎在抚今追昔,心头洋溢起难以描述的幸福感。作者为了表达这种复杂的内心感触,运用了琵琶的新技巧,演奏出多声部的音响效果:使人们的情绪由激动转向心头涌起的无限幸福感。乐曲进入尾声时,音乐又回到引子所描绘的画面。作者运用四指轮技法轻轻奏出和弦长音作为衬托背景,同时右手大拇指在第四弦上弹奏低音旋律,使引子音调在琵琶相位上再现。音乐把听众引入这样的意境:夜已深,村寨一片寂静,人们欢快地哼着彝家小调渐渐远去,消失在浓重的夜幕之中。只有远处的葫芦笙还在隐隐喧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