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东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gaokao.juren) .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306729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北京东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gaokao.juren)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北京东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gaokao.juren)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北京东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gaokao.juren)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北京东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gaokao.juren)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北京东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gaokao.juren)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北京东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gaokao.juren)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北京东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gaokao.juren) .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市东城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语文试 题本试卷共1 50分。考试时长1 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 5分o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核威慑 醍醐贯顶 熟稔(nin) 虚与委(wi)蛇B全天侯 语焉不详 着(zhu)落 稗(b)官野史C编者按 不胫而走 考量(1ing) 厝(cu)火积薪D挖墙脚 饮鸠止渴 债券(qun) 数(sh)见不鲜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制定任何改革措施,出台任何惠民政策,相关部门都必须要处心积虑地

2、进行深入调研、科学论证,而绝不能仅凭某一个或几个领导的主观意愿和设想。B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人们纷纷到新华书店或通过互联网购买他的作品,一时间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拥有版权的出版社也开始酝酿重印他的文集。C睡眠时间与身体健康状况休戚与共,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大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因此,我们不管工作多紧张,也要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D这本研究航天技术的专著,其学术价值无可置疑,但只适合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讲,内容显得过于艰深,读来有些不知所云。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最具文化魅力的城市名片之一的北京中轴线,贯穿旧城南北两端,基本格局尚存,沿线汇集了北京不同时

3、代的建筑之精髓,印证了这座六朝古都的历史变迁。B书写时代的即将结束,预示着人与字之间最亲密的一种关系已经终结。与此同时,屏幕文化造就了另一种关系的可能性我们将不再书写文字,而是选择字体。C在伦敦奥运会上,继孙杨夺取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之后,又夺取了男子1500米自由泳的金牌,实现了中国男子游泳选手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创造了奇迹。D面对资源渐趋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局面,要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代表了先秦散文主要成就的是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中的论语和庄子都属于语

4、录体,历史散文中的左传属于编年体,战国策属于国别体。B文学史上所说的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杂剧的优秀作品之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其凝练的语言、深远的意蕴成为散曲中的珍品。C因为生活在冷漠、麻木的病态社会里,所以无论是读书人孔乙己,还是下层妇女祥林嫂,他们的不幸遭遇非但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情,反而成为周围人取乐的材料。D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两篇讽刺性批判小说,前者批判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后者批判了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5下列依次在处填人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 的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衍化的历史可

5、到12亿年前。凭藉大自然风云变幻的装扮, ,奇美险峻成为华山称雄于世的标志。A组成 上溯 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地勾画了出来B构成 追溯 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地勾画了出来C构成 追溯 把华山的千姿万态有声有色地勾画了出来D组成 上溯 把华山的千姿万态有声有色地勾画了出来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 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瑾为人有容貌思度,于时服其弘雅,权亦重之,大事咨访。与权谈说谏喻,未

6、尝切愕,微见风采,粗陈指归,如有未合,舍而及他,徐复托事造端,以物类相求,于是权意往往而释。吴郡太守朱治,权举将也,素加敬。权曾因事望之,而难自诘让,忿忿不解。瑾揣知其故,不敢显陈,遂于权前为书,泛论物理,因以己心遥往忖度之。毕,以呈权,权喜,笑曰:“孤意解矣。颜氏之德,使人加亲,岂谓此邪?权又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测。群下多为之言,权怒益甚,与相反覆,惟瑾默然,权曰:“子瑜何独不言?”瑾避席曰:“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生类殄尽。弃坟墓,携老弱,披草莱,归圣化。在流隶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厉,陈答万一,至令模孤负恩惠,自陷罪戾。臣谢过不暇,不敢有言。权闻之怆然,乃曰:“特为君赦之。”虞翻以狂

7、直流徙,惟瑾屡为之说。刘备东伐吴,吴王求和,瑾与备笺日:“瑾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荆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于小,未留意于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取材于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注:颜氏:指孔子的学生颜渊,以德行著称。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转中司马 转:改任B徐复托事造端 造:前往C权曾因事望之 望:怨恨D暂省瑾言

8、者 省:考虑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于时服其弘雅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B蒙生成之福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权闻之怆然,乃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陛下若抑威损忿若人前为寿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汉末避乱(于)江东B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C瑾揣知其故,(且)不敢显陈D臣谢过不暇,(诚)不敢有言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为了消除孙权的怀疑,诸葛瑾出使蜀国时与诸葛亮聚面只谈论公务,私下不相往来。B诸葛瑾能够揣摩孙权的心理,选择劝谏的最佳时机和方式,所以往往能够取得成功。C刘备为给关羽报仇讨伐东吴。诸葛瑾写信给他,劝他以大局

9、为重,放弃对东吴动武。D诸葛瑾之所以能取得孙权的信任,是因为他一贯以国事为重,忠心耿耿,谨慎做事。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o10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值孙策卒,孙权姊婿见而异之,荐之于权。虞翻以狂直流徙,惟瑾屡为之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 2题。杏 花唐温宪团雪上睛梢,红明映碧寥。店香风起夜,村白雨休朝。静落犹和蒂,繁开正蔽条。澹然闲赏久,无以破妖娆。注:澹然:即“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1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上”字非常具有动感,展现出杏花开放时的蓬勃生机。B颔联既写出杏花的香气与色彩,又暗示了诗人赏花的时间和地

10、点。C颈联写出了杏花开放时花朵繁茂、凋谢时对春光恋恋不舍的情态。D这首诗既有对杏花工笔重彩的特写,又有对杏花盛开全景的渲染。12诗人在尾联写自己是以不经意的心情赏花,但又写自己看了很久,这样写是不是矛盾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1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5分)(齐景)公问晏子曰:“古者君民而不危,用国而不弱,恶乎先之?”晏子对曰:“婴闻之以邪莅国以暴和民者危修道以要利得求而返邪者弱古者文王修德不以要利灭暴不以顺纣干崇侯之暴礼梅伯之醢是以诸侯明乎其行百姓通乎其德故君民而不危用国而不弱也。”(取材于晏子春秋内篇)注:崇侯:人名,指崇侯虎。下文的梅伯也是人名。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

11、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过蒙拔擢, , ,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千岩万转路不定, 。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前赤壁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乍暖还寒时候, 。(李清照声声慢)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 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 51 7题。遗产是个古老的词汇,它的原始概念是指先辈留下的财产。在传统的遗产观中,遗产只是一种私有的物质财富。19世纪中期,开始有人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财物同样视作遗产。这种遗产观的产

12、生,缘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型。人类的文明由远古到今天,一共经过两次转型。一次是由渔猎文明转为农耕文明,那时人类尚没有文化和文化遗产的概念。另一次是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化。在文明转型期间,人们不是很快就能看到正在逝去事物的内在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遗产的消亡正是在这种“物换星移的时候。最先表达出这种新遗产观的是法国作家雨果。1832年他在向文物的破坏者宣战一文中,用激愤的语言斥责当时大肆破坏法国城市历史的人。历史地看,新的遗产观最初总是被一些有识之士顽强地表达着。由于这些人不屈不挠的努力,新的遗产观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然后形成了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法国的第一部历史建筑法案就是作家梅里美努力促

13、成的。到了20世纪初,英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国陆续有了一些范畴不同的遗产保护法。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现代化的加剧,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地普遍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促使新的遗产观被国际社会广泛地接受。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世界遗产公约和各国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建议案,这表明人类社会就新的遗产观已达成共识。物质文化遗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静态的,是实体,比如文物器物、经典古籍、大文化遗址、重要的历史建筑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广泛得多,但常常看不见也摸不着。它包括民俗、方言、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等等。然而,由于非物质文化大多是老百姓创造的,它一直被认为是底层的文化而不被重视

14、,有些技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但它是养育我们的一种生活文化,每个人都是在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它直接表现着各个民族的个性特征,还有各自的认同感、亲和力与凝聚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能体现各个民族的本质,也最能体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最早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日本、韩国等国家。日本在1950年确立的文化财保护法中首次提出“无形文化财”的概念,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它的范畴。韩国在1962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并于167年把江陵端午祭列为韩国的“重要无形文化财”。由于他们的努力,这种遗产观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选法,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上有好几种叫法,如“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等。我国过去习惯称作“民间文化”,现在为了与国际上的称谓相协调,便称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文化遗产内容由物质的、有形的、静态的,伸延到非物质的、无形的、精神的、生态的,显示了当今人类对自己的文明创造的认识进了一大步。当人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倍加珍视并加以保护时,一个现代的遗产观便形成了。(取材于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