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结果分析.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0302270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卷结果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问卷结果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问卷结果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卷结果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卷结果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调查概况调查时间:2014年4月。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在高一各班学生中随机抽取20名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目的:了解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的一般情况,分析形成作文困难的症结所在,从而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提供依据。基本情况如下:表现之一:畏惧、厌恶心理。问卷显示,不喜欢、害怕作文的学生,约34%。表现之二:懒惰、依赖心理。调查发现,认为“没有材料写”的占58%。由此可见,小学习作教学在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上,仍然是写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表现之三:感情淡漠,没有真情实感。从统计数据中我发现,小学生内容不真实的作文大约54%。应当说,这是一个相当让人震惊的数字。综上所述,

2、缺乏兴趣、缺乏创意、缺乏真情实感是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不健康心态的主要表现。这些消极心理,导致了学生害怕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就瞎编。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习作的创造性。二、作文效率低下的原因(一)忽视习作活动的主体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对“文”的关注过多,对习作主体学生反而关注过少;对文章的结构和方法指导研究过多,对学生习作的个性心理研究过少。习作主体缺乏内在动力,没有情感的投入,习作成为学生被动应付的“任务”。(二)忽视对真善美的熏陶和影响在平时的作文比赛中,老师比学生还忙,寻找材料和范文,甚至有时候老师亲自操刀代写。批改作文时,有的教师明明可以看出学生所写事件是虚假的,但只要文章表达形式符合要求,也就

3、对造假行为不闻不问。有的老师不管文章是否是抄袭,见“好文”就在班上作为范文来读,大加表扬,给与高分。而那些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的作文,在表达形式上自然比不上被润饰过的范文,老师不但不表扬,反而对其表达上的某些缺陷而横加指责。这样,虚假的行为得到了纵容,诚实的行为得到了指责,这必然会对学生“怎样写作文”产生误导。(三)忽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作文指导课,老师不鼓励学生“我笔写我口,我笔诉我心”,而是过多的用范文指导,使学生对写作模式死记硬背。有些学生收集多种优秀片段,进行搭配,而不是真实的事,真实的情。写出来的往往是七拼八凑的东西,生拉硬扯,没有自己的血肉,没有自己的思想,文章没有创新。三、几点

4、思考1、要培养学生兴趣,激发他们乐于作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习作入门的向导。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对习作的热爱,把写作融入儿童的生活,让孩子把写作看成一桩乐事,是自己快乐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从中品尝到生活和写作的乐趣,把“要我写”变为“我要写”。2、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指导他们学会作文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小学习作教学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只有面向生活,热爱生活,熟悉生活,做起文章来,内容才会充实,语言才会生动。3、要培养学生阅读语感,注重积累为我所用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阅读可以开阔思路,引发文思;阅读可以丰富词汇,吸取写作材料。一句话,书读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的写法。除了课本中的好文章,学生还要养成阅读课外书籍和背诵的好习惯,因为语言积累不能靠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是要有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更要有深刻而牢固的记忆。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积累语言,不正是为了“下笔如有神”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