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经济社会变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275549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农村经济社会变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农村经济社会变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农村经济社会变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农村经济社会变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农村经济社会变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农村经济社会变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农村经济社会变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经济社会变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自x年x月份,我开始了自己的农村工作,工作几年来对农村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在仅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一、根本情况 我所效劳的村是xx县xx镇xx村,全村共有农户x户,总人口x人,劳动力x人,总耕地面积x亩。年人均收入x元。农民收入主要为粮食、经济果林、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小麦、苹果。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方面。l、农业投入偏少,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滞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2、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发展滞后。 3、土地经营规模小,人均占有耕地少,传统的种植业常年停留在

2、“高投入,低产出的水平。 二产业结构方面: 1、主导产业不明显,市场竞争力弱,对相关产业拉动力小。 2、产业经营水平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农民的增收带动力不强。 三农民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接收新事物能力较弱,观念落后,重农轻商意识严重;小富那么安,小成那么满,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与市场风险意识。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针对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今后的工作的总体思路就是: 一要坚持观念先导,切实重视为什么要建设新农村的问题。先导就是观念引导、典型促动、政策引导,其中首要是观念,而关键是要转变村干部的观念,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外在市场压力+内在发展动

3、力=团体活力。在这两种力双重作用下,村干部和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因此,首要转变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的观念,强化责任心,树立公仆意识,通过领导带动,典型促动,邻里帮带等方式,克服群众依赖思想,调动他们的积极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开拓精神与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 二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解决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的问题。一切要以规划为先,建设一步到位,减少的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在公共设施,住宅规划上要坚持科学、超前、实用的原那么。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方面入手.要“外塑形象,“内聚精神。 三要依托县乡经济发展,统筹解决怎样建设新农村的问题。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物质根底新农村建设就好似

4、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所以要依托县乡经济,发挥本村优势产业,转化经济发展的劣势项目,招商引资,整合资源,壮大集煞经济,解决经济根底的问题。具体做法可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经验,重新整合本村的矿产、土地、人力资源,采取集中创立的方式,到达扩大规模和集约经营的目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村民 的自主创造能力。 四坚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以创新精神,为农村经济发展打造坚强后盾。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是党委、政府,主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民,社会各界的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的支持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 四、如何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

5、策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经济发展的标准。具体思路与对策如下: 一、扩大规模,招商引资,培育农村龙头企业。针对本村实际,招商引资,扩大农村企业规模,培育出适合农村发展的龙头企业。 二、就地取材,做农产品深加工文章,打造“拳头产品。充分利用本地农产品优势,大做农产品深加工文章。具体做法可以多方筹资,引进技术、设备,建加工厂;也可采取与知名企业联营在本村设立分厂的方法。总之,要积极探索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打造“拳头产品,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三、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6、要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规划,集中发展,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1、要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 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具有特色的高效农业;大力推广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推广“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充分开发荒山、荒坡,大力发展优势经济林,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经济林的管理。 四、规划先行,改旧建新,建设文明新村。 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管理民主为目标.围绕“四化、三包、两专管、一引导的思路搞好村容整治工程。“四化即搞好村民各小组的硬化,净化,美化与绿化工程。“三

7、包即每户村民要负责各自门前的净化,美化,绿化。“两专管即公共场所卫生专人负责和定点堆放的垃圾由专人清运。“一导即规划引导,有条件的情况下,改旧建新。规划建设一个集办公楼、小学、幼儿园、文化广场、老人之家、卫生所、绿化带、住宅区、农家乐连锁超市等功能设施于一体的新农村。 五、集思广益,建立农村特色民主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1、创新群众参与机制,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管理制度: 2、建立“两委班子议事会,确保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与村民自治的统一。 3、畅通意见反应渠道,标准村务公开,征求意见,民主决策制度。 4、建立完善监督制的机制,成立村民监督组,由群众进行行业考核和评议,有效的凝聚民心,

8、调动民智。 六、扩大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工业富村和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工作思路,实施工业带动,首先就 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努力创造条件,面向市场对劳动力进行“定单式的培训,“菜单式培养,提高劳动力的自身素质与就业能力。另外一方面要加大劳力输出的组织化管理,切实保护村民的正当合法权益。 七、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气,打造村民“求变、求富、求强的团体精神,要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设立教育基金,奖励拔尖生,资助贫困生,同时要建立技术培训基地,聘请农业专家与技术员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培育农村科技能人。 总之,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由“村民、政府、社会三方组成支持系统,开源辟路,依托县乡经济发展的大气候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干群一心,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共谋发展。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