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册1-5单元(教育精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237804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143 大小: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册1-5单元(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三上册1-5单元(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三上册1-5单元(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三上册1-5单元(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三上册1-5单元(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上册1-5单元(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册1-5单元(教育精品)(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语文 学科 三年级 上 册教师 南京市 小学2006年8月.课 程 标 准一、识字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3、会使用字典,词典,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作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

2、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任务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注于40万字。三、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于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

3、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五、综合性学习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4、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言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本 册 教 材 分 析本册课本主要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课本安排了8个单元,每单元安排课文2-4篇,共24篇,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8篇, 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8个。1、 关于课文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4篇,其中韵文2篇。本册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

5、全面和谐地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从内容看,既有反映历史任务,事件的课文,如每逢佳节备思亲、卧薪尝胆,又有表现当代社会风貌的课文,如“东方之珠”;既有讴歌我国革命领袖、英雄人物伟大品格的课文,如:孙中山破陋习、军神,也有颂扬外国科学家,普通劳动者可贵精神的课文,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金子;有的课文主要介绍学习语文的方法,如学会查“无字词典”,有写课文则主要介绍自然科学知识,如:航天飞机等。从体裁看,除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本册的生字均安排在课文里。安排生字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方法,但在要求上与一、二年级有所不同。全册共安排生字409个,其中要求会写的为238个,另外

6、的171个生字只要求认识。所谓“只要要求认识”的生字,在本册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准字型,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主要帮助扫清阅读课文时的障碍,不列入生字考核的范围。每篇课文安排生字1022个,其中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只要求认识的字列在田字格的上面。课本最后按课次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复习、巩固。本册教材所列出的常用的多音字,均在其右上角加*以示区别。多音字仍然只在要求会写的生字出现其他读法时列出,也仍然不计入生字总量。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继续培养语感,并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

7、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样子,意在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也为今后的正确月书写打下基础。四是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学习分析自然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意在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2、 关于习作本册课本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的课文,共安排了8课,习作教材安排了一定的例文,主要是片段,且基本上根据同年级小学生的习作改写而成,十分贴近三年级的实际。例文段有学生书写

8、。印在作文稿纸上,意在从内容到书写格式(包括题目、标点符号所应战局的位置等)都为学生提供样例,以利学生循序渐进地打好习作的基础。3、 关于练习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成语和古今诗文的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课 时 安 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3课时课文 72课时习作1-8 16课时单元练习1-8 24课时.教 学 进 度周 次时 间内 容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第1课2第1课、第2课、第3课3第3课、第4课、习作一4习作一、练习一 第5课5第5课、第6课、

9、第7课6国庆放假7习作二、练习二、第8课8第9课、第10课、习作三、9练习三、第11课、第12课10第13课、习作四、练习四、11复习下半周期中考试12第14课、第15课、13第16课、习作五、14练习五、第17课、15第18课、第19课、习作六、16练习六、第20课17第21课、第22课、习作七18练习七、第23课19第24课、习作八、20练习八、总复习21总复习22期终考试.第 一 单元分析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做一片美丽的叶子,习作1单元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 学会本单元39生字,认识本单元14个生字。3

10、、 学会学习故古诗的基本方法,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了解古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4、 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5、 能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生字、新词、能背诵有关的诗词和成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 4、学写作文。难点:1、体会重点句子的感情、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2、掌握查“无字词典”的方法、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3、学写作文。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串连成一段比较通顺、连贯的话,并把它们写下来。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共13课时

11、第1课 让我们荡起双桨 2课时第2课 学会查“无字词典” 2课时第3课 古诗两首 2课时第4课 做一片美丽的叶子 3课时习作1 1课时练习1 3课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 教学内容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注意事项。2、通过示范,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钢笔书写写字3、欣赏作品,激发兴趣。教学重难点:执笔方法,学法使用钢笔写字。课前准备:钢笔、墨水、纸。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二、观察插图,指导执笔方法。三、使用、爱护钢笔四、欣赏作品,激发兴趣五、练习写字六、总结1、出示钢笔,让同学认认。2、请同学拿出钢笔自己介绍。1、看图,让学生说说怎样握笔

12、?。1、 提示:头正、肩平、坐直、纸正。3、检查1、旧笔使用前需清洗干净,新笔只要简单清洗一下。注意:挤尽“肚里”的水2、拿出墨水示范吸取墨水的过程,边示范边叙述。3、吸完水后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擦一擦。4、套好笔套,拧紧瓶盖。1、观察课文上的作品。2、老师总结3、提问:你在练习写钢笔字时准备怎样写? 1、请同学在本子上练练。2、老师示范如何写?提示:手不能碰到写好的字,不能写错,每一笔都想好再写。1、认一认。2、互相介绍1、 学生总结与握铅笔基本相同,注意一定要保持一寸。2、 练习模仿执笔方法。1、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2、学生看后再练习3、学生练习,老师指导。1、 学生说说作品好在哪里?整洁、端正、认真、美观。2、 同学自由说说。1、拿出钢笔和田字格本。2、学生练写。.板书设计:写好钢笔字头正 肩平 坐直 纸正课后小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