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论语》教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021415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导读《论语》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著导读论语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方法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

2、成诵。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

3、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1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

4、式。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2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5、;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一)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路上听见有哭声。孔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上前问哭者。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 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住此事,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的达人数到30%。(二)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

6、了。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外。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可我的神色确实是象丧家犬啊。然乎哉!然乎哉!(三)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因为,太阳在早晨象车子的顶篷那样大,而中午则象盘子那样小。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孔子也不能判断谁说得对。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四)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

7、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 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 。(五)鲁国以前有条政策,是说如果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发现有鲁国的奴隶的话,那就帮他赎身,然后回鲁国找国家报销.一天,子路帮个鲁国奴隶赎身后,就说不要国家报销.然后人们都称赞他品格高尚.但是孔子却把子路找来骂

8、了一顿,说他应该找国家报销.子路不解,说那样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现了.孔子说:你这样做的确能显示你的品德高尚.但是你有没想到,如果以后再有人帮奴隶赎身,就会有顾忌:若不找国家报销,就能显示品格高尚,但是自己的钱没了还是很心痛.如果找国家报销,那就显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那在进退两难时候会则么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奴隶就不帮他赎身,当作没看见,就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困难了.但是奴隶就不会被拯救,更多的奴隶会继续处于苦难当中.所以你应该去报销.(六)孔子在十七岁上,死了母亲。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

9、是五个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孔子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的。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这位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来。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了。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

10、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原来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四、学生根据上述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美德,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初中学习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六、布置课外作业:1 认真阅读课文,思考:论语具体

12、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2 课外去查找论语,摘录一些你比较有兴趣的语段并背诵。3 试着去寻找对孔子的不同评价的文字并加以比较。第二课时一、简单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导入本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结合文本,进一步走近孔子,对孔子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二、 检查学生课外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提问: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明确:主要有治学、从政、修身养性和交友治道等方面,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三、教师简单讲解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个简明的脉络(事先

13、印成纸质材料,每两人1份):1、学而第一 学而第一,儒雅的君子风度孝悌是实行仁道的根本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 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做人第一,学问第二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 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 孝道可使民风淳朴温良恭俭让的风范 继承父亲的遗志和与礼的辩证法怎样才算是好学? 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2、为政第二 道德与政治 诗与政治 德治与法治 人生的历程和滋味 养生送死,孝不违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心是孝道的根本 态度不是小问题大智若愚的颜回 观察人的方法温故而知新 做一个通才 不要吹牛皮 要团结不要分裂书呆子与空想家 异端的问题 不要不懂装懂做官的学问 提拔正直的干部 执政者要以身作则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 人不能不讲信用 看过去知未来 3、八佾第三 不要铺张浪费 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文献的重要性 要有一颗虔诚的心问者不相亏凡事不必苛求 理解的困难 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 尽善尽美的追求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是可忍,孰不可忍? 仁德是礼乐的前提 4、里仁第四 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追求仁德,摈弃邪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天下事无可无不可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唯利是图必然招来怨恨 关键在于练好内功 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义与利的选择 用坏人做你的镜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