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编版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整理.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209033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部编版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部编版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部编版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部编版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部编版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部编版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部编版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整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部编版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整理在整个中考语文卷面分中阅读理解题型分值占比比较高,所以如果掌握了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能让语文整体成绩提高不少。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学好语文的方法 如何高效学习语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体有三种,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每种文体都有它特定的答题技巧,有它既定的答题格式。 这里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例进行讲解。 一、记叙文 记叙文考点通常围绕内容概括、标题含义及作用、词语含义及作用、句子赏析、主题探究、人物形象、感悟启发题等类型。 (一)记叙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

2、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文章的标题 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二)记叙顺序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

3、,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过程中的一部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节更集中。 (三)概括文章内容 (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句式: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干了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四)品味题目 题型: 为什么以此为题? 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试分析题目

4、的作用。 给文章加(换)题目。 示例: 1)背影 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2)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3)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 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技巧:先看题目本义: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写作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 再思考深层含义:主旨:与主旨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人物: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态度;是作者感情触发点)结构:线索、悬念;表现手法:象征。 最后分析其效果: 运用比喻、化用诗词、引用歌词、一语双关等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

5、、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议论文的题目一般点明论点或论题;说明文常点明说明对象或特征)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 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五)句子赏析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点明题旨的句子; 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总结全文的句子; 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

6、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1,修辞 朱自清先生的春,语言美得不经雕琢,却更质朴,打动人心。里面的修辞比比皆是,比喻,拟人,排比,随手拈来,便可尽情让学生分析。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句轻盈有趣,具体生动,色彩鲜明。 2,用词 再说那用词,“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一词有何作用?“钻”又体现了什么? 遇到句子赏析时,注意特殊动词、形容词、叠词与拟声词等的用法,防止做题时有疏漏,而失掉相应的分数。 3,景物描写 遇到环境描写的句子,必

7、定先要记牢环境描写的作用。 4,人物描写 (六)段落作用 开头: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总领全文,点明题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也有的是开启或引起下文,为故事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中间句子的作用: 结构上:文章中间的句段连接着上下文,所以有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或承接上文或引起下文的作用,并为故事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内容上:要联系中心(主题)回答。 结尾:末段一般是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或兼而有之;另外末段如果用问句结尾,不仅含蓄地点明全文主旨,升华作者的感情,还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七)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

8、,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八)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 结合语境分析结合内容分析语意的变化(主旨、人物心理性格、感情等)从修辞、语气、句式、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表达效果。 句式: 答:“_”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不能换,“_”用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换成“_”,就没有这种效果了,所以不能换。 (九)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对事

9、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融情于叙、融情于议、借物抒情、借梦抒情等 记叙文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段与段之间的议论,能起到承上启下和突出中心的妙用。 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 (十)分析人物形象 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二、说明文 1、说明文顺序 2、说明方法 3、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具有: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简洁性、条理性、逻

10、辑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在说明文的语言考查上,经常会涉及到的题目是: 句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表达效果)? (1)限定范围:词语是表示哪一类的词语表时间、范围、程度、数量、估计,起修饰、限制作用 (2)解释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或者所表达的内容 (3)该词具体(准确、有力、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怎样”的特征、事理。 (4)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例: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答:“目前”,属于限制性词语 ,说明现有技术手段还不能分解夸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方法是: (1)不能, (2)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1、(3)该词表时间(范围、程度、估计等),起到了修饰(限制、强调)作用, (4)若删去,则与原意不符,或与事实不符,或说法太绝对, (5)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或科学性 例:据说,这种炒豆芽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据说”一词能否删掉? 答:不能,“据说”是“听说”的意思,表未经考证,不确定,说明这种“炒豆芽”有可能有“强身健体的功效”,也有可能没有这功效,删去后,就变成这种炒豆芽“一定有功效”,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这个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解题方法步骤: (1)不可以 (2)解释词语的含义 (3)该词表时间(范围、程度、估计等),起到了修饰(限制、强

12、调)作用, (4)替换后,则与原意不符或与事实不符 (5)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或科学性 例: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问:“缓解”改为“消除”,好吗? 答:不好,“缓解”是“减轻、消除”的意思,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改成“消除”意思就变为森林能够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与原意不符,“缓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所以不能替换。 这几个词语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能,这几个词有先后顺序、递进关系,或与后文内容相互照应,具体写出各个词语的意思和相互关系。 <<<返回目录 学好语文的方法

13、 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