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206272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孩子来说,“自信心”是他对自己完成某一活动或者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的自我估计、自我认识,坚信自己能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心态。自信心是孩子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它能帮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比较准确的估计,既充分相信自己,又不盲目乐观,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确定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任务;在自己犯了错误时,能够及时纠正;在完成已有任务之后又会追求更大的成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在初步诱发孩子学习兴趣成功之后,应该不失时机地进行自信心品质的诱发和培养。那么,怎样帮助孩子确立自信心呢?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学问。说透了,就是一句话,尽可能设

2、法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因为自信本来就是一种高级心理活动,是孩子对自己完成某一工作任务的能力的自我估计、自我认识。孩子在从事某一工作之后,能自我感到是成功的,就会使他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产生一种成功的情绪体验。这种满足和体验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产生再上一层楼的“自我激励”的心理,自信心也就随之产生。这样的心理过程次数一多,孩子在每一次“成功体验”的激励下,自信心就会不断地得到加强和巩固。当然,这里的“成功”是相对于孩子来说的,是孩子的自我认识,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成功,也不是“成功”的绝对水平如何地高。但是,我们不要小看这些相对的“成功”。这种“成功”,可能是幼儿园里一次游戏的获胜;可能是

3、小学三年级时在一次跳绳比赛中得奖;也可能是一次课堂提问时得到老师的表扬;还可能是某次六一儿童节美术展览中有自己的作品这些“成功”对成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却非常重要,对于以往在这些方面总是处于落后状态的孩子来说,它会使孩子沉浸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孩子意识到“原来我也可以干得和别的同学一样好”,由此起到激发孩子自信心的重要作用。一旦孩子建立起自信心,那么这可贵的心理品质就可以帮助他搞好学习,完成学业;长大了能做好工作,取得成就。这是一种心理现象迁移。它告诉我们,自信心的培养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实现的。家长们想提高孩子对学习的自信心,可以不必在一开始就直接和学习功课相

4、联系,尤其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应注意到这一点。根据上述思想原则,自信心的诱发和培养有下面五个方法:(1)设置适中的“教育活动”目标,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可以给孩子设计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只要这些“活动”的目标适中可行,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那么“活动”结束后孩子就会有“成功后的喜悦和体验”。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设计这些“活动”。孩子的条件千差万别,年龄大小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成绩好坏不同,能力大小不同,等等,因此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设计方法。但是,在设计“活动”时有几条原则是一致的:一是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要设计孩子愿意做的“活动”。例如,已经上初中的孩子,你给他设计做游戏的

5、“活动”就不合适。二是要迎合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要设计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孩子积极参加,就能充分发挥他潜在的能力。例如:喜欢画画的孩子,你给他设计“儿童电子琴”比赛的“活动”就不合适。三是要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不要急于求成,要把任务定在孩子“经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水平上。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要求过低,孩子很容易完成,就构不成“成功”的刺激,孩子不会有成就感,没有成功后的喜悦,也就产生不了“成功的体验”;如果任务要求过高,很难达到,孩子容易失败,反而会使孩子产生挫折感,那就适得其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所以,任务必须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至于“活动”的具体内容,并没有什么统一的规定,不必一

6、开始就直接是课程学习方面的内容,家长们可以从家庭的实际出发,做游戏、讲故事、爬山、画画、吹笛子、拉胡琴等,都可以生发开来作为家庭教育的活动。前面多次提到的少年大学生肖兵的父亲就是用画画来进行的。他经常带肖兵到野外去写生。把肖兵画过的画收集起来,标上作画的时间,不时地拿出来评论评论,指出肖兵的画有哪些进步。每次评论之后,肖兵总是美滋滋的,自信心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建立起来了。再比如,江薇的妈妈原来对江薇管得很严,放学回家不让江薇玩耍,一会儿听写,一会儿做算术,把课余时间排得满满的。有时江薇的作业做错了,急性子的妈妈马上就直接说出答案,让江薇改过来。江薇成了一个拿笔的活机器,替妈妈学习了。久

7、而久之,江薇的自信心越来越差,作业做过后不知道对不对,成绩反而下降了。后来,江薇的妈妈意识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合适,决心要帮助江薇克服自信心不足的缺点。于是,她针对江薇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使江薇产生“成功的体验”的活动。其一,江薇才读二年级,年龄小,应该设计形象、直观的活动;其二,江薇喜欢画画,就选择画画的活动;其三,江薇画画的水平还比较低,只能确定一个较低的目标:争取参加班级内的六一美术展览。于是,妈妈买了纸、笔、颜料,让江薇去画,并指导孩子画。画好的画贴在墙上,家中来了客人总要观赏一番,夸奖一通。这时江薇就喜滋滋的,沉浸在“成功的体验”之中。与此同时,妈妈改变了原来的辅导方法,孩子的作业有了

8、错,再也不直接指出,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找出做错的题来。渐渐地,江薇的自信心增强了。尤其是她的画先后参加了班级的展览和全县儿童画展后,她高兴极了,自信心完全确立起来,学习成绩开始上升。到了四年级的时候,江薇成了班上的优秀学生之一。(2)表扬和鼓励,是自信心的阳光和雨露由于孩子年幼无知,他们在活动中产生的“成功后的喜悦”是一种自我认识,与孩子在活动中达到的实际水平并无直接关系,而和家长、老师、他人对他的“评价”密切相关。因为孩子小,即使进入少年期也是知识面窄,经历少,因此他们对“活动”的成就具有多高的绝对水平是不知道的,他们对“活动”的成就的判断,是根据家长、教师、他人的“评价”作出的。孩子在“活动

9、”中,取得的哪怕是一点儿微小的成绩,中肯而积极的评价都会使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孩子的成绩已经很好了,但还有一些微小的不足,这时,简单而粗暴的批评会使孩子失去未来可以得到的“成功的喜悦”。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都应该以鼓励、表扬为主,不要因为是小事而不表扬。当然,如果孩子做了错事,应该帮助孩子认识错误,鼓励孩子改正,这个时候过分的斥责只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在评价时,对于参与“活动”的孩子,不要强求一致,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不同水平的孩子在“活动”中取得相同的成绩。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孩子,只要某一点有进步,有一定的成绩,哪怕是微小的成绩,都应给以及时的肯定、鼓励和

10、表扬。这样的评价就可以强化孩子“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自信心。有些家长喜欢当着外人的面,批评自己的孩子,数落自己孩子的缺陷,讥笑自己孩子的某一次错误,这是很不合适的。这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严重压抑孩子的进取心,次数多了,就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信心。(3)失败时及时鼓励,呵护孩子的自信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当孩子在学业上遭受失败,遇到挫折时,家长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们,必然会伤害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学习兴趣低落,或者产生自卑心理,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或者产生自负抗拒心理,认为自己不被理解,反而更顽强地表现自己。南京某高校一位教授,采取简单粗暴的办

11、法要求儿子的每门课必须超过70分,否则就断绝父子关系。结果,孩子自负抗拒,走入极端,杀死了自己的父母。还有的孩子,屡次失败,屡次遭到父母的训斥,最后采取“无所谓”、“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自信心受到了彻底的摧毁。所以,在孩子遭受失败的时候,父母的责任是给予及时的安慰、鼓励和帮助,帮助孩子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学生李咏说:“我从我父母那儿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信心了,特别是在每一个转折的时期。”给李咏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是刚上高中时,听人说,女孩子进了高中成绩就要往下掉。李咏也看到不少这样的例子,一时真有点儿失去信心。这时爸爸妈妈鼓励她,说:“你不是那种会掉下来的女孩子,

12、爸爸妈妈相信你的能力,你也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李咏说:“短短的几句话,既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也不是焦急的责备,给我的印象是那么深,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还有一次,是李咏进了少年班以后,一时只觉得手忙脚乱,作业居然还有不会做的,或者做了还有错的,成绩也落在别人之后了,考试下来也不那么兴高采烈了。于是,李咏害怕了,焦急了,一度几乎失去了信心。李咏说:“我感谢父母,帮助我找回了那几乎失去的信心。那诚恳的话语,不是要挺住之类空洞洞的要求,而是认真中肯的现状分析,要我既承认现实和差距,又要看到希望和光明,准备作长久的努力。”(4)尽可能地降低孩子平时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的错误率孩子平时作业的错误率高,

13、每次作业本发回来,红彤彤的尽是叉叉,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回答的错误率高,也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还有的孩子,平时做完作业喜欢对答案,也是自信心不强的表现。我在这里说的是“尽可能”,就是说不要求立竿见影。我说的是“降低”错误率,没有说“提高”正确率,就是说在一开始,要求不要太高。要降低错误率也不是太难,这里先说说做作业的事。平时,许多家长都要检查孩子的作业,这是应该的。问题是不少家长的做法不合适:他们在检查中发现孩子作业有错误的时候,往往是马上就给孩子直接指出来,并说出具体的正确答案,让孩子改正过来。这样做,对孩子并没有帮助,仅仅是保证了孩子的作业没有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并

14、没有好处,相反还有坏处。因为孩子会想,反正有爸爸妈妈“把关”,自己做作业时就不考虑对与错了。长期下去,孩子就失去了自我判断作业正误的能力。平时做作业、考试答题时就不会检查习题做得对不对,其结果直接导致作业错误率高,并且直接威胁考试成绩,这样的情况一多,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就丧失了。所以,要降低孩子作业的错误率,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能够判断作业的正误,而不是靠爸爸妈妈来“把关”。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达成协议,在每天将作业做完之后,必须自己从头到尾检查一遍,自己判断作业做得全对之后才交给爸爸妈妈来检查。关于判断作业正误的方法,使用最普遍的方法是顺着解题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检查,也可以重做一遍,看

15、答案是否一致。但是,这个方法有局限,它只能检查出运算错误。如果该题的解题方法本身就错了,即使解题步骤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结果还是错的,就检查不出来了。最好的方法是用另外的方法做一遍,比较结果是否一致;或者把结果代入题中,按题意进行推导或计算,看结果是否符合等。孩子自己检查过后交给家长检查时,若家长发现孩子的作业有错误,不应直接给孩子指出是哪一题错了,更不要把具体的正确答案都说出来,只说有错,让孩子自己判断、寻找错误所在。这样,每一次检查就是一次训练。如果有一天,孩子自己能够判断作业的对和错,那他还会怕什么考试呢?我在家里也检查孩子的作业,发现错误后总是要求孩子自己找出错误来。有一年冬天,还是儿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已是深夜12点多了,我处理完自己的工作,翻看孩子的作业,发现孩子的作业本上有个红叉叉,老师批了“重做”,孩子也重做了,我仔细看了重做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正确的。可是,就在合上孩子作业本的一刹那,我发现重做的答案和打叉的答案完全相同。我又计算了一遍,答案确实不错,那老师为什么打叉?我想,是不是题目抄错了?我找来课本一对,原来是题抄错了。当时天气虽然很冷,我还是从热被窝里把孩子从睡梦中叫醒,让他穿好衣服,坐在桌边,把作业本放在他面前,用平和的语调对他说:“再检查一下。”我没有大声斥责他,也没有说是题抄错了,只说让他检查。东子认认真真地检查了一遍,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