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浅谈《致橡树》中现代女性的爱情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文学论文-浅谈《致橡树》中现代女性的爱情观(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浅谈致橡树中现代女性的爱情观专业汉语言文学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学生姓名准考准号电话号码:2016年8月 20日#浅谈致橡树中现代女性的爱情观摘要:舒婷是21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女诗人,她最有影响力的诗歌致橡树是 一首女性的爱情宣言。本文从诗歌本身入手,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女性的独立 精神、平等观念、主体意识和自我价值,并且讨论这样的独立意识对现代女性爱 情观的树立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关键词:舒婷爱情观女性独立现实意义引言 4原文一、致橡树的创作背景5二、 从致橡树浅谈舒婷的爱情观 711(一)舒婷的爱情观7(二)我对致橡树的再认识 10参考文献11引言 在新时期新诗潮跃升的态势中,一批
2、女诗人悄然崛起,以 各具特色的诗作,为诗坛带来鲜活的色彩和蓬勃的生面, 其中最突出 的就是舒婷,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怀着对人性主义的诉求,对 理想主义和自由人格的呼喊,写出了影响深远的一系列作品,其中我 最为欣赏的作品,便是她的这一篇代表作致橡树。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
3、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一、致橡树的创作背景致橡树写于1977年3月27日,一个阴霾未散的日子。我读到它时,已是 30几年之后。这是我对“朦胧诗”的最早接触,也是促成我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 以至偶有涂鸦的动力之一。在我看来,作者在诗中注入的那真实而强烈的情感, 是从文革后伤痕累累的土地上传来的划破黑夜与乌云的一声控诉与反抗,是对那个凝结着伤痕与热血的灾难的冬季的否定和对生
4、存之春的渴望,也是对传统女性 地位观、价值观的的一种坚定的反叛。 这首诗不仅体现出作者对独立人格、 个性 解放和自由自强自立的强烈追求,同时展现出一个独立女诗人新颖而又大胆的理 想。文革十年,知识分子理想破灭、崩溃,人们在麻木的“知足、感恩、屈从” 下苟且度日。舒婷下过乡,劳动过,吃过不少苦,在那个人性异化,精神变态的 年代,感受到无尽的肉身苦难和精神摧残。文革结束后,夹杂着一种宣泄、客观 批判以及解脱的情绪,一种寻求民主、自由、开放的现代人的本质力量被唤醒, 一批饱含时代进步热情地青年诗人们开始战斗在为实现自我价值,解放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阵地上,他们用“饱蘸血泪的诗句描写了那个可不荒诞的年
5、代烙于 人们心灵的阴影,表现着一种迷惘、苦恼、愤怒、哀伤和忧愁。”他们的诗歌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五四”诗歌和西方诗歌传统的继承,体现了人道的回归和诗 歌艺术的回归。这些诗歌,如今已经成为一代人的精神标记。在这种背景下,舒婷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怀着对人性主义的诉求,对理 想主义和自由人格的写出了整整影响深远的一系列作品,其中我最为欣赏的作 品,便是她的这一篇代表作致橡树。这是一首极具反思意义和暗含控诉的诗歌,它反思了人的存在、人的精神价 值、人的异化,捍卫人的自信和尊严,及人对不合理现实的抗争和呼号,而这其 中的人,尤指在人们传统男女关系意识中处于依从地位的女性。诗人以橡树这一刚健美好的意象
6、,表达了爱的热烈、诚挚和坚贞以及对爱情 的眷恋、痴迷与向往。而诗歌起笔,便以坚定而自立的态势展示出个性的光芒和 自由人格的不可动摇。二、从致橡树浅谈舒婷的爱情观(一)浅谈舒婷的爱情观有人羡慕“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厮守;有人惋惜“天长地久有 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别离;有人为“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 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而嘘唏不已;有人为“默然、相爱、寂静、欢喜”而倍 感弥足珍贵,而橡树与木棉又要为我们讲述一段怎样的爱情?致橡树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近四十年来一直作为当代爱情诗的典范 收录于各种新诗选本,也作为朦胧诗诗人舒婷的代表作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占据 着一席之地,作
7、为一个女性诗人,舒婷的诗不局限于朦胧,保持了超然的鲜明个 性,从意象到语汇都深具南方风情和女性特色,尤以此诗见长。致橡树一诗,采取“木棉树”的独白口吻与“橡树”对话,在当时的 诗歌创作上,这种手法是具有开拓性的。橡树是一种木质紧实而高大的用材树, 而木棉树又叫英雄树,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树中最高大的一种。我们不得不承 认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的精心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 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的平等要求。诗人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 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这首诗一诞生,橡
8、树和 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花叶依风的旧的情爱描写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偏 重于给予的互爱原则,完美地体现出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建立在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的前提下。 这种爱情观极有思想含量和艺 术震撼力,显得无比的厚重。诗篇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 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我 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灵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 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源泉/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象 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一一她既
9、不想高攀对 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 独唱 那单恋的歌曲。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 但又认为不 能停留在这种情意绵绵的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 武,但又觉得这种作用仍然没有表达出爱情的全部力量。为了对方,自己应奉献出“日光”般的温暖,应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这都是爱情中的至理。但她 并不满足于这些:“不,这些都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 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鲜明地表示她不当附属品,只是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 而是必须和对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人我必须是人,是具有相同精神气质的人, 你
10、是树我必须是树是同样高大挺拔的树,你站着我也必须站着平等地立于天地 间。总之,两人形象必须一致。但这一致既不意味着要凌逼和挤迫对方, 也不意味着两者毫无区别,只是为 了“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用根的 紧握,叶的相触,风中的互相致意传递、回报彼此的爱。真是并肩携手息息相通 的情侣,哪怕是一点微风掠过,都能引起共同的颤栗。他们心心相印,没有谁能 听懂他们的话语。这木棉用一种为橡树自豪、为自己骄傲的口吻说道:“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
11、 的火炬。”显然,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树各自的特点和价值;他们双方不能互相 取代,倒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在这里,她毫不掩饰地颂赞橡树的男性美和阳 刚气概,豪壮挺拔,锋芒毕露;也对自身女性的柔韧气质作了赞美:那丰硕的红 花不正是青春美和女性美的标志?可是,木棉的朵朵红花为何又象“沉重的叹 息”?我们可以从中感触这位女诗人那种独特的声音和情绪:这声音带着痛苦的伤痕,这情绪染着忧伤的色晕。这声音和情绪里融化了多少那个年代社会、 亲友、 个人的阵痛、艰辛和挣扎!这沉重的叹息是那么真实,以至把它掷之于地,便会 溅出泪渍和血斑!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 健全心智、男女平等 的向往和
12、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 憬。她接着写道:“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真正的爱情,当然应同甘共苦。他们表面上“仿佛永远分离”,实质上却根叶纠结,“终身相依”。只有这样的爱情,在舒婷的眼中才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一一不仅爱你的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舒婷在这里对爱情的“坚贞”提出了她独特的见解:爱情的坚贞, 不只在于使自己忠实于对方的“伟岸的身躯”,仅止于容貌的倾慕和形体的结合, 而是更进一步,把对方的事业追求、理想信念也纳入自己爱的怀抱, 从精神上完 全相融和相互占有;不仅
13、在形体上、而且在思想感情上达到完美的结合, 站在同 一个阵地,拥有相同的生活信念,追求同一种目标,才算得上“伟大的爱情”。全诗明丽洗炼、概括集中,作者运用了抒情主体拟物化的表现手法。 诗中抒 写的对象明为橡树,实为木棉。写法上也独辟蹊径,不去描绘木棉外貌的秀丽挺 拔,却用了一连串精妙的喻象从各个角度反衬出木棉的品格、特征、信念和抱负。接着又从心理上对她的爱情观作进一步的剥露,从性格特征上加以刻划。在刻划 中用“叹息”、“火炬”两个意象对比,更深一层展示了木棉丰满的个性。然后, 又把“寒潮”、“雾霭”等意象铺开对比,衬托和渲染出木棉和橡树这一爱情形象 的典型环境。这就从四面八方突出而饱满地表现了
14、木棉对橡树的爱情。在艺术上巧妙的比兴、鲜明的形象、蕴藉而柔婉的调子,构成了全篇的独立特性。全诗收 束处,既是虚拟,也是实写,虚虚实实,意味深长,富于哲理,开拓了题旨,对 木棉的爱情观加以理性的升华,以理想之光反照那象征爱情的形象, 使木棉的坚 贞倩影更为挺拔和崇高,显得那么饱满、美丽、鲜明!(二)我对致橡树的再认识舒婷的致橡树不像常见的爱情诗那样直抒胸臆,用火热的诗句表达对爱 的焦灼和渴望,或对意中人的热烈追求与赞美,或抒发失意的爱情带给自己的悲 苦与煎熬。舒婷的诗,敲开了人性的一道大门,一道关闭了很长很长时间 的大门。我认为,舒婷的爱情诗,多了理想的光辉,也多了理性的思索。那是爱情哲学,是理
15、想的爱情状态和爱情高度。它跳出一般爱情的窠臼,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照爱情,对爱情的本质进行了一番理 性的考问与判断。诗中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双方应是互爱着的, 女性热烈的爱应该 得到男性积极的响应。“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 起”是全诗的主旨句,把男性比作“橡树”,把女性比作“木棉”,两者是独立 的,也是并立的。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 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 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 的向往和追求。总之,致橡树中诗人,是从女性角度表现的理想爱情观,一种独立、平 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 虽然舒婷曾说过:“有 没有人意识到木棉很南方,橡树却生长在朔雪之乡?事实上,它们永远不可能终 生相依。”但我觉得,这是女权主义者温和的觉醒书。是呀,做棵木棉吧,女 人,以树的形象站立,以花的形象成就春天,不管生活中有多少的不如意,即使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第四卷P84 杨匡汉中国新诗学2007, P110舒婷 真水无香 北京,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