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977794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地质灾害类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常见地质灾害类型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征,常见地质灾害共有 12 类、48 种:1、地壳活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地面变形灾害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 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 炸等;5、城市地质灾害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6、河、湖、水库灾害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7、 海岸带灾害 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8、 海洋地质灾害 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9、 特殊岩土灾害 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

2、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10、 土地退化灾害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11、 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12、 水资源枯竭灾害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二、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崩塌发生的前兆有崩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脚部出 现新的破裂形迹等。滑坡发生的前兆是后缘出现裂缝,前缘出现鼓丘,泉水突然消失,有轰 鸣声等,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是识别滑坡的重要 特征。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岩溶塌陷产生的前兆是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

3、面出现鼓起和裂缝。1、常见矿物:石英(SiO2)、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 石、橄榄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土、黄铁矿、褐铁矿、赤铁 矿、磁铁矿、黄铜矿。2、常见岩浆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 武岩、橄榄岩。3、常见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碳质岩石。4、常见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三、野外调查(一)调查要点1、不稳定斜坡调查要点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 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 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

4、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不稳定斜坡与建筑物的平面关系(如:房屋 与高陡边坡的距离)。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 稳定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 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该斜坡具备失稳条件:(1)各种类型的危岩体;(2)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3)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 倾角小于斜坡坡角;(4)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5)顺坡走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

5、陡斜坡或凹腔深度大于裂隙带;(6)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7)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8)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 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9)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斜坡稳定性调查表(附表 1)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 1:表 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填写说明条目填 写内容名称以距离调查点最诉的地名命名。地理位置详细到乡、村、组(社),地理坐标以调查范围的中心点为准,在地形图上量取。野外编号以所在县(市)名称汉语拼音的声母加上调查表的顺序号作为野外编号。如:巴

6、东县 BD1、BD2、,攀枝花市 PZHl、PZH2、。室内编号按邮政编码方式(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数据编码要求)编码。成因时代第四系地层时代代号加成因代号,如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物代号为Q4dl;基岩标注到组, 如侏罗系蓬莱镇组代号为J。产状3P用倾向、倾角表示,如:倾向125、倾角30,表示为125/30。地震烈度可用国家地震局1990年编制的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区划数据。微地貌60为陡崖,2560为陡坡,825为缓坡,V8为平台。坡形指斜(边)坡剖面形态,分为凸形、凹形、线形、阶状等形态。坡向指主体坡面倾向,用方位角表示。构造部位指与调查点附近主要构造的关系,如某断层的上盘、下

7、盘或断裂带上;某背斜、向斜 的某翼、轴部或倾伏端等。土地使用填写调查点及其附近的土地使用现状。结构类型分为块体状、块状、层状和软弱基座等4种基本类型;层状斜坡结构根据岩层(或其 他结构面)倾角大小及与坡面的关系可再分为顺向坡、逆向坡、斜向坡、横向坡和近 水平岩层斜坡等5个亚型;顺向坡还可再细分为缓倾顺向坡和陡倾顺向坡。控滑结构面类型分为层理面、片(劈)理面、节理裂隙面、松散盖层与基岩接触面、泥化夹层、层内错 动带、构造错动带、断层、老滑坡面等。密实度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4级。2、滑坡调查要点(1)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 坡滑动会影响和危害的

8、区域),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 水边;(2)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 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3)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和组合关系,分清 裂缝的力学属性,如拉张、剪切、鼓胀裂缝等,藉以作为滑坡体平面上分块、分条和纵剖 面分段的依据,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4)通过裂缝的调查,藉以分析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滑坡体上裂缝纵横, 往往是滑动面埋藏不深的反映;裂缝单一或仅见边界裂缝,则滑动面埋深可能较大;如果 基础埋深不大的挡土墙开裂

9、,则滑动面往往不会很深;如果斜坡已有明显位移,而挡土墙 等依然完好,则滑动面埋深较深;滑坡壁上的平缓擦痕的倾角,与该处滑动面倾角接近一 致;滑坡体的差速裂缝两壁也会出现缓倾角擦痕,同样是下部滑动面倾角的反映;(5)对岩体滑坡应注意调查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 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若这些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 空面倾角,则很可能发展成为滑动面。对土体滑坡,则首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接触面构 成的滑带形态特征及控制因素,其次应注意土体内部岩性差异界面;(6)调查滑动体上或其邻近的建、构筑物(包括支挡和排水构筑物)的裂缝,但应 注意区分滑坡引起的裂

10、缝与施工裂缝、填方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自重与非自重黄土湿陷 裂缝、膨胀土裂缝、温度裂缝和冻胀裂缝的差异,避免误判;(7)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 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变迁情况等;(8)围绕判断是首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进行调查。古(老) 滑坡的识别标志见表 2。表 2 古(老)滑坡的识别标志标志内容等级类别亚类形态宏观形态1圈椅状地形B2双沟同源地貌B3坡体后缘出现洼地C4大平台地形(与外围不一致、非河流阶地、非构造平台或风化差异平台)C5不正常河流弯道C微观形态6反倾向台面地形C7小台阶与平台相间C8马刀树或醉汉林C9坡体前方、

11、侧边出现擦痕面、镜面(非构造成因)A10.浅部表层坍滑广泛C地层老地层 变动11.明显的产状变动(排除了别的原因)B12.架空、松弛、破碎C13.大段孤立岩体掩覆在新地层之上A14.大段变形岩体位于土状堆积物之中B新地层 变动15.变形、变位岩体被新地层掩覆C16山体后部洼地内出现局部湖相地层B17.变形、变位岩体上掩覆湖相地层C18上游方出现湖相地层C变形等19.古墓、古建筑变形C20.构成坡体的岩土结构零乱、强度低B21.开挖后易坍滑C22.斜坡前部地下水呈线状出露、湿地C23.古树等被掩埋C历史记载访问材料24.发生过滑坡的记载和口述A25 发生过变形的记载和口述C注:属A级标志,可单独

12、判别为属古、老滑坡;二个B级标志或一个B级、二个C级,或4个C级标志可判别 为古、老滑坡。迹象愈多,则判别的可靠性愈高。(9)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和教训。(10)调查滑坡已经造成的损失,滑坡进一步发展的影响范围及潜在损失。 填表见附表 2。3、崩塌调查要点 崩塌调查包括危岩体调查和已有崩塌堆积体调查。 危岩体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危岩体位置、形态、分布高程、规模。(2)危岩体及周边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类型、斜坡组构 类型。岩土体结构应初步查明软弱(夹)层、断层、褶曲、裂隙、裂缝、临空面、侧边界、底界(崩滑带)以及它们对危岩体的控制和影响。(3)危岩体及周边的水文地质

13、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特征。(4)危岩体周边及底界以下地质体的工程地质特征。(5)危岩体变形发育史。历史上危岩体形成的时间,危岩体发生崩塌的次数、发生时 间,崩塌前兆特征、崩塌方向、崩塌运动距离、堆积场所、崩塌规模、引发因素,变形发 育史、崩塌发育史、灾情等。(6)危岩体成因的动力因素。包括降雨、河流冲刷、地面及地下开挖、采掘等因素的 强度、周期以及它们对危岩体变形破坏的作用和影响。在高陡临空地形条件下,由崖下硐 掘型采矿引起山体开裂形成的危岩体,应详细调查采空区的面积、采高、分布范围、顶底 板岩性结构,开采时间、开采工艺、矿柱和保留条带的分布,地压现象(底鼓、冒顶、片帮、 鼓帮、开裂、压碎、支架位

14、移破坏等)、地压显示与变形时间,地压监测数据和地压控制与 管理办法,研究采矿对危岩体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7)分析危岩体崩塌的可能性,初步划定危岩体崩塌可能造成的灾害范围。(8)危岩体崩塌后可能的运移斜坡,在不同崩塌体积条件下崩塌运动的最大距离。在 峡谷区,要重视气垫浮托效应和折射回弹效应的可能性及由此造成的特殊运动特征与危 害。(9)危岩体崩塌可能到达并堆积的场地的形态、坡度、分布、高程、地层岩性与产状 及该场地的最大堆积容量。在不同体积条件下,崩塌块石越过该堆积场地向下运移的可能 性,最终堆积场地。(10)调查崩塌已经造成的损失,崩塌进一步发展的影响范围及潜在损失。已有崩塌堆积体调查应

15、包括下列内容:(1)崩塌源的位置、高程、规模、地层岩性、岩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崩塌产生的 时间。(2)崩塌体运移斜坡的形态、地形坡度、粗糙度、岩性、起伏差,崩塌方式、崩塌 块体的运动路线和运动距离。(3)崩塌堆积体的分布范围、高程、形态、规模、物质组成、分选情况、植被生长 情况、块度、结构、架空情况和密实度。(4)崩塌堆积床形态、坡度、岩性和物质组成、地层产状。(5)崩塌堆积体内地下水的分布和运移条件。(6)评价崩塌堆积体自身的稳定性和在上方崩塌体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 在暴雨等条件下向泥石流、崩塌转化的条件和可能性。填表见附表 3。4、泥石流调查要点泥石流沟谷在地形地貌和流域形态上往往有其特殊反映,典型的泥石流沟谷,形成区 多为高山环抱的山间盆地。流通区多为峡谷,沟谷两侧山坡陡峻,沟床顺直,纵坡梯度大。 堆积区则多呈扇形或锥形分布,沟道摆动频繁,大小石块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