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国民体育素质新思考.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755968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体育与国民体育素质新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校体育与国民体育素质新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校体育与国民体育素质新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校体育与国民体育素质新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体育与国民体育素质新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体育与国民体育素质新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体育与国民体育素质新思考 在相对落后的社会,人们承受的是营养不良、肌肉疲劳;在现代社会,人们承受的则是营养过剩、精神紧张。现代社会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再承受体力劳动方面的高消耗,却常常面临高度的精神紧张。“精神紧张”指的是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生活压力愈益加大,人们发生心理疾病的可能性不断增加。精神紧张,不仅会使人体极易疲劳,而且对人体机能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如今,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充满激烈的竞争,人们承受着紧迫的心理压力,许多人因此患上了心理疾病。现代人大多患在“运动不足”症和“肌肉饥饿”症。美国有1/3的人不同程度地患有肥胖症,我国城市男性少

2、年儿童的肥胖率也高达12%以上。“现代文明病”肥胖症、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敌人。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从疾病发病史看,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进入“精神疾病时代”。紧张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样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我们不妨作这样的假设:如果现代人在经济、技术、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条件回复到100年前的水平,那么现代人的平均寿命会比100年前的人更长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1 我国国民体育素质现状社会已进入更高层次的文明阶段,并给人们带来愈益美好幸福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体育素质”也应当与时俱进,然而,就我国而言,国民

3、“体育素质”的状况却没有跟随社会同步前进。根据文献资料调查,我国因不良生活方式而早死的人数高达44.8%;国民体育常识测试,各职业人群平均答对率49.4%,其中农民的答对率仅为16.7%;高中毕业生经过长达12年的学校体育教学,却有72.65%未掌握体育锻炼知识,有68.54%未真正掌握一项体育锻炼技能,有25.77%体能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30分以下;大学毕业生中有72.5%未形成体育特长,毕业后仍能坚持体育锻炼的仅有19.5%。由此可见,我国国民体育素质之低下。国民体育素质低下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发达地区,初中毕业生绝大多数能够进入普通高中或者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学

4、习;我国高等教育也已进入大众化时代。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体育课,我国青少年在学校都接受了长期地体育教育。国民体育素质仍然低下,说明了我国学校体育没有在提高国民体育素质方面发挥显著的作用。学校体育对于国民体育素质的培养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学校体育在指导思想、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方法等诸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对国家来说,高度重视全民体育教育、提高国民体育素质应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并应将其视为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项基本国策。2 体育素质内涵及界定我们首先需要对“体育素质”这个概念的内涵应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把握。许多专家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给“体育素质”下定义。北京体

5、育大家姚蕾博士在国民体育素质培育与学校体育改革一文中对“体育素质”给出如下界定:“体育素质是在人的一定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由后天获得体育知识、技能并经心理系统内化而形成 的相对稳定的体育个性特征和体育能力的总和。”并且指出:体育素质与先天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体育素质的获得与生理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是指心理的;体育素质与体育知识、技能有一定关系,但并非知识、技能本身,而是知识和技能经“内化”而形成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体育素质是心理品质中相对稳定的部分,其形成需要一定的过程,形成后也可能发生变化,或增强或减弱;体育能力是体育素质的重要外在表现,素质付诸实践就表现为能力,离开了素质,能力就成为

6、无源之水,当然离开了能力,素质也无法表现,人们无从对其观察、确证和把握。姚蕾博士在对“体育素质”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其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对“国民体育素质”高度概括为“一个国家大多数国民所共有的、较为稳定的各种体育个性特征和体育能力的总和。”其中,国民体育个性包括体育兴趣、习惯、价值观、体育情感等;体育能力是指国民所具有的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体育欣赏能力、体育学习能力、运用体育技术能力、体育创新能力等:“大多数国民”应是指基本完成社会化的全部成年人,也可扩大为广大人民群众。3 我国学校体育对提高国民素质承担的责任学校体育应全面担负起培养国民体育素质的重担,把国民体育素质的构成要素转化为学校体育教

7、育的目标体系,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良好体育个性品质放在第一位。学校体育怎样才能有效地对提高国民素质承担责任呢?我们首先简要回顾一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轨迹。在整个封建社会,我国只有所谓“痒序”,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当然也就没有学校体育。近代,西方列强的舰炮让一部分“见过世面”的中国人认识到科举制度的腐朽没落和“兴学强国”的重要。于是,在19世纪初,中国才从洋人那里“引进”了学校。1903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西洋体育”成为学校的课程。不过那个时候不叫“体育课”,而答为“体操课”。受军国主义思想的支配,当时学校设置的“体操课”主要习“兵操”,这种状况在清政府倒台后的整个北洋军阀统

8、治时期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国民党南京政府统治时期,学校体育有了田径、球类、游戏等近代体育项目。这一时期受欧美自然体育思想的影响,将增强体质视为体育活动的自然的“副产品”,加上当时学校体育师资、设备的严重不足和体育思想的偏差,学校体育的地位一直没得到真正确立,连强身健体的作用都没有多大发挥,更不用说在提高国民体育素质方面发挥作用了。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多年来,学校体育地位之高、制度之全,在我国教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体育不仅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国家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从国家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各级各类学校,都设立了体育机构;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条例、规定和标准,为学校体育教

9、学工作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方向和要求;全国各地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及设备等不断充实完善,体育师资队伍不断得到加强,为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奠定了日益坚实的基础。但是,综观建国以来的学校体育,没有突破以下框架;第一,强调统一的考核标准。第二,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材为中心,强调严密组织、严格纪律,并没有真正“以学生为本”。第三,学校体育融入思想教育缺乏,未能帮助学生由“自然的人”向“社会的人”转变;第四,缺乏传授终身体育思想,未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和习惯。总之,学校体育不够“快乐”,未能让学生在体育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框架内,学校体育是很难实现提高学生体育素质

10、这个目的的。4 发挥学校体育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中的作用学校体育必须在思想观念、承担责任、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等诸方面认真思考怎样在提高学生体育素质方面下功夫。41 学校体育要把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放在中心位置。过去,我们在体育教育中,比较注重对学生体育技术的传授,我们如此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如何运动,结果学生体育技术没学好,反而对体育的兴趣荡然无存。我们应该以各种快乐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重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一旦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他就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也就会主动学习体育技能,并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体育应至于培养学生具有一般的运动技能和身体活动方法,具有一项或几

11、项运动项目的兴趣,并能长期乃至终身乐此不疲地从事其兴趣的体育锻炼。42 学校体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差异较大。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具有一定运动特长的学生,而对那些身体条件较差、体育兴趣淡漠的学生很少关心,甚至对其冷落,致使这些学生对体育课不仅觉得无味,而且悚然。学校体育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尤其要关心体育方面的“弱者”,让他们品尝体育的乐趣,激发起运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43 学校体育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教学内容要精心选择既有健身价值,

12、又能满足学生兴趣的运动项目。我国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中有许多正在成为大众体育中最受欢迎的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体操、舞蹈、篮球等。学校体育教学理所当然应加强这些项目的教授。对传统田径运动项目,在教学时也可以对规则、场地、器材等进行适当调整,使这些竞技项目更加大众化、健身化、趣味化。充分挖掘民族体育和传统养身健身活动中健身价值较高的运动,充实、丰富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44 传统的体育教学实践,比较注重接受学习、机械模仿。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方法助长了学生体育学习的依赖性,扼杀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创造性。我们的体育教学方法应多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运用问题学习和课题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找到问题

13、的解决方法,提倡师生、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合作的学习模式。45 在学校体育的评价机制方面,要正确全面地把握体育素质教育的内涵。明确学校体育的具体培养目标,使评价目标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并设计出体育教育评价的相应指标体系。评价内容要多元化,包括体育认知、技能、健康状况等;评价对象可对评价内容进行多种选择,以适合评价对象各体状况;评价方式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往学校对学生的体育评价只是考核若干运动项目,根据运动水平确定体育成绩,这种单一的定量评价方式不可能对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思想、体育情感进行评价,是不科学的评价方式,它不利于对学生体育产生更多的激励作用。我们要通过评价的多元化、个性化,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46 要建立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健康文明、充满活力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体育教育要想实想国民体育素质培养的目标,还应与家庭、社区相联系,达成教育合力,对学生进行一致性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如不注重与家庭 、社会诸种等教育影响在整体性协调、良好的学校体育教育会因不良的家庭与社会影响而受到不良好的效果。学校体育如何在提高国民体育素质上发挥作用,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探讨和教学上不断实践,要联系我国的国情,同时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在矛盾中寻求统一,让我国国民的体育素质符合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