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转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转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千秋中学:魏兴泉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教育由萌昧的跟师学艺的原始雏形,发展到今天的程序化、层次化、现代化、规模化的办学形式,“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始终是困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痼疾。“后进生”,顾名思义是指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凡是有教育形式存在的地方,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后进生”、存在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农村初中作为一个特定的教育领域,“后进生”所占的比例,是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他们的教育管理,有着其紧迫性和重要性。笔者多年从事教学,认为“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认识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l、加强
2、“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的需要。 精英教育的结果,是为国家培养了一定的高精尖人才。但国家大量需要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2、加强“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减少社会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我国目前至少有约1 000万闲散未成年人,这一群体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发源地。调查显示,多数未成年人在犯罪以前有学业失败的经历。因此,加强“后进生”的教育管理,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加强“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从学生的组成来看,成绩和思想表现均好的“双优生”,其实只占2 0左右,多数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即使是“双优生”,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忽视“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就失去了教育的真谛。4、加强“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树立学校形象,保证学校长久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形象,是由其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以及培养的一批又一批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所决定的。“后进生”是教育工作的必然结果,学校不能处理好这一大群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工作就很难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学校的形象和长久发展就难以保障。二、分析成因,找出症结。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方方面面,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努力挖掘,才能找出症结。 1、家庭因
4、素。 (1)、家长对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农村家长自己没文化,也看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看重的是别人没文化同样找了不少钱、别人没文化照样成了社会名流、甚至成了各级宣传的榜样。这种思想直接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2)、单一的、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分溺爱自己的“小皇帝”,要么信奉“黄荆条下出好人”。学生对学习要么重视不够,要么不胜压力。这些单一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农村初中“后进生”的形成。(3)、家长的不良习性和过重的依赖心理。绝大多数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受教育少,很多不规范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部份家长甚至把对子女的教育管理,推卸给学校、教师,造成
5、学生的畸形发展。不完整家庭和落后家庭经济的影响,往往造成农村初中的“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贫困学生,成为“后进生”的源头。 2、学校因素。 (1)、教师方面,农村初中信息闭塞,部分教师自身素质受限,教学观念陈旧,方法简单,手段落后,教学不能吸引学生,致使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教学中明显存在的重好轻差,甚至赶撵“差生”,也都客观上刺激了“后进生”的衍生。 (2)、学校方面,教学机制与评价机制严重脱钩,广大教师口里喊着素质教育,但实施的仍是应试教育的老一套。成绩一时跟不上的学生往往成为学校、教师升学评估的绊脚石,难免会受到不公正待遇。 3、社会因素。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就
6、受到社会的熏陶、锤炼。学生生活的环境、生活中接触的人和物、电影、电视等,都对学生产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这其中,既有物质因素、又有文化背景、社会风气等因素。教育工作者常感叹“5+25”,正是这一原因。 4、学生自身因素。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由小学到初中免试入学,学生无论学业好坏、思想水平高低,初中学校都必须兼收并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初中教育的难度,而且初中教学的课程量、知识深度、难度都比小学更大,学生承受不住压力而成为“后进生”也就不足为怪。 三、结合实情,转化应对。 “后进生”现象虽然有其普遍性和必然性,但也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我们只要摸清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尊重教育规律,对症下药,
7、“后进生”的转化就不会是痴人说梦。 1、摸清实情,建立教育管理档案。“后进生”的形成有其共性,也有其差异性。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知已”就是要分析自己的校情、班情,分析作为教育方的学校、教师能采取哪些转化手段,能提供怎样的转化服务,在物质上、精神上提供怎样的激励,能采取哪些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方法等等。 2、建立教育转化机制。(1)、学校要建立以班主任为工作主体,科任教师为补充的班级转化机制。首先,在教师考核中加大学生巩固率的考核,杜绝教师为追求升学率而赶撵“后进生”的现象。其次,加大对“后进生”转化效果的考核,在教师评优、评先、晋级、晋职上优先考虑对“后进生”转化有突出成绩的教师。第三
8、,期末或学年度末,评选“后进生”转化先进班级、先进教师,学校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第四,在教师中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的宣传教育,要求每个教师正确面对“后进生”,认识其存在的必然性,孔子“弟子三千”,也只是“贤人七十二”。(2)、在对学生方面做到: 第一、给“后进生”一份真情。社会、家长和自身的压力,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后进生”尤其如此,他们得不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赞许,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班级的一群“特殊分子”,他们的情感最为脆弱,他们的心灵更需慰藉。老师的真情正是他们求知奋进的催化剂。第二、寻找和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学记中说:“教育也,长
9、善而救其失者也。”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其充满信心,正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劣高明得多。” 第三、因势利导,激发进取。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都有需要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特别要关注那些“后进生”,为他们创造机会,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联动机制。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方面,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家长的横向联系,找到学生后
10、进的症结,并和家长共同商讨转化办法,形成统一的意见,争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社会方面,教师一是要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提高自身鉴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二是要呼吁并配合相关部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特别是对学生影响极大的游戏厅、网吧、录相厅等,以减少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只有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机制,才能在对“后进生”的转化中形成一张无形的矫正网,让学生沿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总之,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一个持久而庞大的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既无统一的模式,又无捷径可循。我们教育工作者只要树立责任心、增强紧迫感,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那么“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就会迎来一片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