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2章 第3节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972990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2章 第3节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教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2章 第3节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教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2章 第3节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教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2章 第3节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教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2章 第3节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2章 第3节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2章 第3节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动力。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重点) 3.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措施。(重难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什么是城市化1城市化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城市化标志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城市化动力机制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4城市化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2)生产

2、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特别提醒城乡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推力和拉力的具体内容可能不同,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一样。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阶段图示城市化特点水平高低发展特点分布国家初期阶段A较低发展较慢发展中国家中期阶段B较高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后期阶段C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发达国家易误点拨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不一定高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

3、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表现2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合理的城市化可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3生态城市化(1)目的(2)目标自主诊断1判断正误(1)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表现在生产活动方式的转变。()(2)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差异都比较大。()(3)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的增加。()(4)城市化水平高就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

4、(5)许多城市化问题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提示】(1)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不仅改革了生产活动方式,还促进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变化。(2)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但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拉丁美洲不少国家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3)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发展较为落后。由于人口过多过快的增长,导致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加。(4)有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为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5)许多城市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管理不力、环境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导致的规划建设不合理

5、而导致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解决。2单项选择(1)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城市化的标志是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化的拉力是就业机会少城市化可以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A BCD(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B城市数目的多少C城市占地面积的多少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3)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政策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1)A(2)D(3)B(1)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2)城市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说明城市化水平高。(3)促进城市化进程

6、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城市化及其进程(教师用书独具)新华社北京2018年2月4日电,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一般认为,城镇化率由30%上升到70%的过程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再考虑到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中包含了1亿左右的常住城镇的农民工,以及城市基础设施质量、人均拥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等因素,我国城镇

7、化进程所蕴含的经济增长动力将更大。【思考交流】1近年来,促进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有哪些优势可以对农村人口产生迁移吸引力?提示:城市的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就业机会多、生活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3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何差异?提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目前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较弱,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归纳总结 1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和动力城市化的内容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城市化可从内涵、标志和

8、动力等方面理解。(1)内涵 (2)标志 (3)动力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各不相同,并且其成因也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速度加快原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化水平高低高低原因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了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出现巨大反差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小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

9、段动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动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现象及原因现象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指点迷津正确区分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进程距离城市自身发展主要发生国家郊区城市化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居民、企业郊区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居民及工商业农村或小城镇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发达国家1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17252037】(1)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推力有()A农村劳动力过剩 B广州有更多

10、的就业机会C广州基础设施比较完善D交通便捷(2)20012007年以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B社会经济的发展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1)A(2)B第(1)题,农村劳动力过剩,就会有大量劳动力向城市集中,是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推力,A正确。广州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州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属于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拉力,B、C错误;交通便捷属于中间阻力减小,D错误。第(2)题,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B正确。这个时期,国家户籍政策没有多大变化,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城市化没有多大影响,A、C错误;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的结果,不是原因,D错误。

11、2下图是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这两种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城市所在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B乙城市所在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C甲城市所在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国家D乙城市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向城市中心区移动(2)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实现了现代化,解放了农村劳动力B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C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D第三产业快速发展(1)B(2)B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城市所在国家为发达国家。甲城市所在国家

12、为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城市化推进很快,其原因不是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用书独具)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称,北京将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形成。河北省将利用环绕首都北京的优势区位,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实施环首都和沿海“新城战略”,打造京东、京南、京北三座新城,其中京东、京南两座新城的城市人口将超过100万。下图为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图。读图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思考交流】问题1现在有人把首都称为“首堵”,反映出北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除此之

13、外,你认为北京市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提示: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发展空间受限、就业困难等。问题2为了减少“城市病”的出现,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示: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建设卫星城,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问题3在“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示:耕地减少,用地紧张。归纳总结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不利影响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

14、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方法技巧图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