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瘘管护理与临床管理新进展.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970401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瘘管护理与临床管理新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2-瘘管护理与临床管理新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2-瘘管护理与临床管理新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瘘管护理与临床管理新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瘘管护理与临床管理新进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瘘管的护理与临床管理新进展北京协和医院外科 成 颖一、 定义:1、 瘘管:是指两个空腔脏器或一个空腔脏器和皮肤之间的异常连接。2、 窦道:是异常脓肿通道或脓肿能够腔导致的通道和盲道。二、 瘘管好发部位:1、 伤口脓肿2、 手术切口感染3、 引流部位4、 继发皮下组织感染三、 瘘管形成的相关因素:1、 感染2、 脓肿3、 肠炎4、 肠梗阻5、 吻合口缺血6、 异物排斥反应7、 放疗8、 肠系膜坏死四、 持续瘘管的形成原因:1、 远端梗阻2、 慢性肿瘤3、 放疗区域4、 持续炎症或感染5、 异物排斥反应6、 Crohns病五、 瘘管的评估和记录:1、 确定其来源:根据流出物及周围皮肤侵蚀的情况来判

2、断2、 位置:通过X线检查3、 流出物的类型:可以提供瘘管的位置4、 周围皮肤的完整性:5、 病人的主诉及一般情况:6、 手术史及其他治疗情况六、 瘘管的位置:1、 瘘管依据其通道的发生部位可分为3类。2、 内瘘:通道发生在脏器与脏器之间。3、外瘘:通道发生在器官到皮肤或阴道间。4、混合瘘:内瘘与外瘘的混合。七、 涉及结构:1、 空腔脏器脏器2、 脏器皮肤八、 瘘出容量:1、 高容量:渗出液 500ml/d2、 低容量:渗出液 500ml/d九、 瘘出液性质:1、 酸性2、 碱性3、 含消化酶4、 常见消化系统瘘管与排出物的特性?按瘘管部位区分。绿色胃液,黄金色小肠空肠十二指肠回肠,棕色结肠,

3、黄绿色肝脏,无色食管十、治疗原则:瘘管窦道的护理原则-瘘管窦道皆需伤口引流,不可行局部堵塞。1、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监测24h出入量及电解质,应准确收集漏出液,确保水电解质的平衡。2、控制感染:预防脓毒血症的的发生,外科引流及抗生素的应用。患者禁食静脉补液,必要时应用H2抑制剂,以降低肠道的刺激与消化液的分泌,保守治疗超过50天,愈合的概率降低,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3、 营养支持:一般常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如高位的消化道瘘管,采用完全禁食。(1)TPN(完全胃肠外营养)短期应用,长期应用使肠粘膜费用性萎缩(2)肠内营养:a、口服:最好口服适应症:结肠皮下瘘管、远端回肠瘘管低出量b、胃

4、空肠造口:食管造口、胃空肠十二指肠造口,食靡喂饲要求下段肠管通常c、外周营养:适应症:瘘管出量大、上消化道瘘、由于肠道原因不能喂饲、远端肠梗阻4、 外科治疗:切除瘘管闭合伤口、旁路吻合、转路造口术 十一、瘘管护理的目标:1、 收集流出物和气味2、 维持皮肤组织的完整性3、 监测出入量4、 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及生活质量5、 减少费用,提高疗效十二、瘘管护理处理选择:1、 敷料的选择:2、 收集器:收集袋的应用3、 导管负压吸引或引流:十三、护理目的:1、 恰当保护皮肤2、 计算流出量3、 帮助清除异味4、 减少感染5、 减少应用外层敷料,不会污染衣物6、 保持引流通常,不影响病人活动十四:瘘管的评

5、估与护理方案1、瘘管的根源:判断瘘管来自食管、空肠、胰腺、胆管、膀胱等2、排出物的性质:须记录颜色、气味、粘稠度及酸碱度。3、排出物量的观察与记录:引流量小于200ml,可选用高吸收的伤口敷料,引流量大于200ml,临床可以选择采用造口袋做收集器。4、造瘘口周围皮肤的完整性:观察有无浸渍,红肿,湿疹皮炎、糜烂的发生,询问患者皮肤有无烧灼和刺痛感。5、护理方案:(1)有效引流。临床引流量24小时少于100ml,可采用高效吸收性伤口敷料。引流量大于200ml,可采用局部应用间歇性负压吸引,负压为30mmHg。若敷料更换频率小于4小时,应采用造口袋或伤口引流袋。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瘘管周围皮肤的保护,必

6、要时应用皮肤保护膜。瘘管周围皮肤应有2.5cm的粘贴造口袋的面积。当瘘口大于5cm时,应选用含窗型大底盘的伤口引流袋。(2)瘘管周围皮肤的防护。l 皮肤保护膜(skin barrier film):可以预防性应用皮肤保护膜,皮肤保护膜为液态,可按其使用方式(喷剂式、片状式、棒状式)直接喷洒或涂抹在皮肤上,一般待干时间1530秒,即形成一层透明的保护膜。皮肤保护膜分含有乙醇和无乙醇的无痛保护膜两种,皮肤糜烂者,应选用无痛皮肤保护膜,减少局部乙醇刺痛症状。l 防漏膏:主要用于填补凹凸不平的皮肤皱褶和粘贴部位的缝隙,起到增加粘合,防止渗漏,提高粘贴稳固性,有效保护瘘口周围皮肤的作用。l 造口保护粉:

7、主要应用于湿润红肿,轻度糜烂的瘘口周围皮肤,起到迅速局部干燥,促进糜烂面愈合的作用。临床可采用单独使用和与皮肤保护膜联合应用两种方法。与皮肤保护膜联合应用具体方法为,先均匀喷洒少许造口保护粉,再喷涂保护膜,可以此顺序重复应用34次,对轻度糜烂的瘘口周围皮肤起到有效的治疗和保护作用。l 片状水胶体敷料(skin wafer):应用于红肿轻度糜烂的瘘口周围皮肤,因具有自粘性,所以更换不应过于频繁,避免撕脱易受损的皮肤,造成新的皮肤损伤,更换频率应大于3天。(3)气味的控制:可以选择含活性炭的伤口敷料,但敷料完全浸湿后须及时更换。因活性碳浸湿失去活性,防臭效果差。也可在外敷料纱布上粘贴专用的造口专用碳片数枚即可。十五、总结:瘘管等临床复杂伤口的护理,体现了临床护士的伤口护理水平,富于创造性,要求综合、有效的、有条理的护理,成功的护理方法对临床护理人员和病人都是一种挑战,临床护士在护理瘘管流出物,周围皮肤保护,病人的情感支持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