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XX年6月,政协农业界委员分4个组先后深入到我县4个茶叶生产片区,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并分别召开乡镇工作人员、茶叶企业业主、茶农、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议,针对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前景进行全面探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我县现有茶叶种植面积0.75万亩,其中成年茶园0.65万亩,XX年全县总产量240吨,茶叶总产值1200万元。主要茶叶种植区域在xx镇2700亩、xx乡1800亩、xx乡1300亩、xx乡800亩、xx镇300亩、xx坪200亩、xx乡100亩、xx乡100亩、xx镇100亩、xx乡100亩。已注
2、册茶叶商标三个:“xx”牌、“xx云雾”牌、“三鹤园”牌,其中“xx云雾”牌茶叶连续三年在湘茶杯评比中荣获银奖。有两个茶叶企业达到QS许可认证。通过不断整合,已形成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两家,企业自建基地和带动农民建设基地面积达到0.5万亩。(二)生产情况:1、茶园建设情况:我县茶叶树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白豪早、福豪、储叶齐等四种;茶叶生产企业主要有XX龙鑫商贸有限公司,企业性质为股份制;XX西莲云雾茶业有限公司,企业性质为私营;2、茶园管理情况:全县三大茶业公司及乡镇企业生产已投入1630万元,管理形式采取公司技术员监管与农户自管相结合。3、茶叶加工情况:我县共有茶叶机械加工厂12家,机械加工产
3、量1020万元,机械加工占茶叶总产量的85%,人工加工占15%。(三)销售情况:XX年全县茶叶总销售1200万元,其中定单销售30万元,县外销售340万元,县市单位销售110万元,零售350万元,其他经销商、茶楼、合作销售370万元。二、我县发展茶产业的优劣势分析通过考察分析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既有比较优势,又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我们必须正视问题,更新理念,因势利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把我县茶产业做大做强。我县茶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一是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我县茶区主要分布于西莲片区、五道水片区、廖家村片区和苦竹坪片区,年均温度在15C以上,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之间,相对湿度7
4、0-80%,年有效积温4800-5100C,土壤呈酸性反应,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种茶面积约10万亩,且不与粮、烟叶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作物争地,是茶叶生产的最适宜区之一,而且茶区污染和病虫害都很少,是生产无公害茶叶较为理想的地区,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发展空间大,从发展潜力看,可开发资源潜力较大。二是茶叶内在品质好。我县地处武陵山脉,四季分明,紫外线辐射量大,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丰富,茶叶芽肥叶嫩,内含物丰富,特别是影响香气和滋味的芳香物质、氨基酸等含量高,是湖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指定茶叶生产基地。1994年湖南省农业厅授予西莲云雾“湖南茗茶”称号,XX年,授予“云雾茶”为“赢在
5、中国高峰论坛”人民大会堂指定用茶。三是消费市场容量大。从市内市场而言,就XX旅游带动来说,销茶量则可达50吨,而目前,仅“明茶”供于各单位及少部分人群只有2吨。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看,随着“茶为国饮”理念的倡导普及,茶叶作为集保健饮品、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于一体的天然消费品越来越受到国民的青睐,给茶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仅西莲每年就向外调运7万斤绿茶和2万斤低档茶。我县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从生产、效益、科技创新与研发能力、产业化水平、精深加工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茶叶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是茶园基础薄弱,产出水平低。目前,全县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福建老茶园面积有2500亩,占茶
6、园总面积的30%左右,茶园建设标准低,优良品种推广面积小,影响茶叶质量以及机械化采摘和修剪的推广,导致茶园产出水平低。造成茶园现代化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投入大,每亩茶园前期投入需要1200元,政府没有补贴,管理复杂,打击了茶农的种植积极性;第二,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开垦新茶园缺乏有效劳动力。二是茶叶产品单一,产业延伸不够。我县茶叶产品大部分为春茶和极少一部分红茶,在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茶具开发等方面基本上属于空白,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茶树鲜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整体效益不高,每亩茶园的纯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影响茶农的收益和茶叶产业
7、的快速健康发展。三是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缺少知名品牌。目前,我县茶园多为农户家庭作坊式分散种植经营,规模较小,组织化水平低,难以从根本上改善茶叶生产经营条件,茶叶适用技术也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综合生产能力还比较薄弱。目前我县茶叶加工企业有50个,但“龙头”企业仅2家,底子薄、起点低、初加工条件差,加工工艺不规范,设备陈旧,以致茶叶产品规格不统一,品质不稳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深度开发能力。大批民营茶叶企业和加工运销专业户,尚未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仍处于创业期,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缺乏,有的靠政府扶持生存,在茶叶新品开发和深加工方面与国内外差距较大,茶叶综合利用水平低。茶叶生产加工品牌不
8、少,但缺乏真正叫响的品牌、尤其是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品牌。四是政策扶持力度小,影响产业健康发展。茶叶作为我县被确定的五大产业之一,虽在部分乡镇已形成规模产业,但在全县农业中所占份额很小,尽管近几年县里在烟叶、油茶基地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有一定投入,但在茶叶产业政策支持上欠力度,政策不稳定,我县经历过3次大规模的茶业产业发展,均属短期规划,没有长期的坚持,导致老百姓无所适从,“毁了再栽,栽了再毁”现象严重。三、加快我县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通过对我县四个片区的实地考察,我们得出结论,必须按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坚定信心,找准定位,理清思路,突出优势,差异竞争,形成政府引导,行业自律,协会运作
9、,企业带动,茶农受益的格局,从而实现我县茶产业不断壮大发展。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加强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围绕解决我县茶产业发展单产不高、效益低下的问题,建设一批标准化茶园,使基地茶园达到品种良种化、栽培生态化、生产无公害化。一方面,加大新建茶园的发展力度,做到高起点科学规划,做到高标准抽槽整地,统一种植优良茶树品种,建设一批高水平茶园。另一方面,加大对过去衰老茶园的改造力度,对那些品种退化、长势衰老、缺行断垄、水土流失严重的低产茶园通过采取改种、改土、改肥、归并移植等多种措施进行改造,逐步使其达到机械化管理和机械采摘标准要求。同时,鼓励茶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质量认证和管理,确保
10、茶产品质量安全。培养龙头企业,整合品牌资源。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支持优势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和扩张,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努力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一是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采取集约经营、土地扭转的方式保证茶业用地。二是整合品牌,发挥协会的作用,重点解决目前品牌乱、贴牌现象严重的问题。三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对茶农生产的茶叶实施保价回收,杜绝只采明前茶,不采明后茶的现象发生。四是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科学管理,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提升加工质量,改善包装、装潢,在精美、精细、精到上下功夫,在打造桑植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茶品牌上下功夫,提高市
11、场占有率,从而全面推动茶叶生产和消费两个市场的繁荣。加快产品研发,搞好精深加工。针对我县茶叶还停留在跟别人赶、产品低端、附加值低等缺点,要加快科技进步,特别是毛尖采摘、制作技术的改进与创新,使品质更稳定,风格更典型,形象更完美。积极引导茶叶生产者按照标准进行采摘加工,不能一味地采单芽、采小芽、采生长点;引导广大消费者,不能只注重外形,更要注重内质。只有加快茶叶产品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步伐,拉长产品链条,才能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增加茶农收入。一是要搞好中低档茶和夏秋茶的合理开发,做到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高效益。二是要着手搞好茶食品、茶饮品、茶用品、茶药品的开发研究,加大精深加
12、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力度,尽快生产出自己的产品并打入国内国际市场,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三是在保持传统生产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紧盯着市场,尽快开发多茶类生产,市场需要什么,就开发生产什么。大力开拓市场,加大宣传力度。茶叶产业的发展和基地建设的规模取决于市场的开拓。一方面,要引导企业高度重视市场策划营销,培植专业化的营销企业,建设营销队伍,策划特色鲜明的营销活动;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方式,扩大茶叶超市销售率,加快发展专卖店、专柜、连锁营销等,支持茶叶进口国的企业到桑植投资进行茶叶生产、研发、加工和贸易,构建桑植茶叶走向国际市场的多元渠道。强化对宣传媒体的引导,形成良好的桑植茶叶宣传报导机制。另一方面,
13、适时向国内外推荐桑植茶叶,扩大桑植茶叶的市场影响力。实行全方位市场战略,进一步拓展县内市场。发展茶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大对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扶持与培育力度,特别是跨地区并具有较大影响的协会、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销联合体,促进形成“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新机制,促使茶产业从分散的小农经济向法人农户经济转变。加强种植户、加工销售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横向联合,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开拓市场,着力提高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挖掘文化资源,着力打造茶文化。充分利用XX的旅游资源及“三鹤园”历史贡茶的优势,强力开发,拉长产业链条,不断满足人们文化休闲娱乐的需求。鼓励立各类茶文化促进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建设茶艺馆和观光茶园,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传播茶文化、普及茶知识、拉动茶消费、推动茶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