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县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某县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某县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立足于茶产业的基本环境,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化、市场化工作。充分利用我县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全面调动茶商茶农积极性,推动茶产业发展上层次、上轨道,实现了茶产业发展升级进位的良好开局。2014年,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三项指标在xx市均排名第三,占全市的五分之一。目前,我县茶产业的发展正式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转折与突破同在的关键时期。10月份以来,我先后深入到竹园、猫场、星宿等乡镇和多家茶叶企业就如何进一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做大做强大方茶叶产业开展专题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一)茶叶基地(茶园)建设情
2、况 1、茶园面积。2014年,全县茶园总面积14.4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46万亩,产量98吨(其中:绿茶产量60吨;黄茶产量38吨。实现茶叶总产值1960万元,茶产品有“九洞天仙茗”牌绿茶系列、“彝家女”牌绿茶系列和“海马宫牌”绿茶及黄茶系列。 2、茶园分布。全县33个乡镇(办事处)均有茶叶分布,重点产茶乡镇有竹园、猫场、星宿、安乐、鼎新、绿塘、黄泥塘、六龙、凤山、达溪、瓢井、兴隆、八堡、果瓦、长石、对江、三元、马场等18个乡镇,典型的茶叶专业村有:海马宫、碧脚、永久、联合、风景、营脚、白宫等16个村。其中:超过万亩的有3个乡镇(猫场镇、竹园乡、安乐乡),超过千亩的有6个乡镇(果瓦、鼎新
3、、三元、兴隆、星宿、黄泥塘),1000亩以上基地18个。 (二)全县茶叶企业发展现状 全县茶叶加企业有四家,其中,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有xx县九洞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茶叶分公司、贵州海马宫茶业有限公司、贵州大定府茶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加工绿茶产品,但全县大部分茶叶产品加工均以家庭小作坊为主,全县至今没有茶叶精制加工企业。到目前全县茶叶加工企业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xx县九洞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茶叶分公司),市级1家(贵州海马宫茶业有限公司);四家企业成功申报了qs认证,两家企业申报了有机茶产地、产品认证,认证面积1475.7亩,全县共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四个。 (三)茶叶产品营销
4、状况 据调查,本县开办的茶叶商铺己达10多家,大部分以经营绿茶为主,大方籍在外地开窗口茶叶营销人员只有10多人,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重庆、贵阳、成都、福建等地,主要销售大方名优茶和大宗毛茶。 (四)行业品牌创建情况 我县茶厂中已商标注册的商标有四个,为“九洞天仙茗”、“海马宫”、“彝家女”、“大定绿府茗”等;2009年“九洞天仙茗”牌毛尖、“九洞天仙茗”牌翠片,在2009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分别获金奖、银奖;在2009年第八届和2011年第九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双获一等奖;“海马宫牌”毛尖、“海马宫牌”翠片、“海马宫牌”竹叶青、“彝家女”牌绿茶系列名优茶在国内、国际茶叶博览会和
5、其他展销会、农展会上得到了专家和业内人士的好评;2013年我县猫场镇又被XX省第二届“最美茶乡”组委会评选为贵州“最美茶乡”;通过有机认证的有两家企业、两个系列产品;已办理qs认证的有4家企业(xx县九洞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茶叶分公司、贵州海马宫茶业有限公司、贵州大定府茶业有限公司、xx县绿丰实业有限公司),正在申报办证的有1家企业(贵州安益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 (五)茶叶生产方式 全县有52个行政村, 1.2万户,从事涉茶行业人员达3万人。生产主体以茶农为主,有一家一户的茶农,也有茶叶大户或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多样,一是茶农,主要是自产自销,二是专业合作社+农户,主要是茶
6、园由农户自行管理,若干家茶农的茶园连片形成茶区,在茶区建立加工厂负责加工,加工厂按一定标准收购鲜叶,加工生产,负责销售,三是公司+基地,茶园还是茶农的,公司与茶农签订合作协议,制定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提供统一服务;我县茶叶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主要特点是:高中档茶、名优茶以机械加工为主,手工制作;中低档茶、大众茶以手工制作为主,辅以机械加工。 二、我县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和潜力 1、适宜的气候资源。xx县地处黔西北高原(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斜坡地带,海拔720米2325米,气候舒适、冬暖夏凉,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享有“天然空调”之美誉。是全国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高山原生
7、态茶产区,天然的气候资源优势条件造就了茶树生长缓慢、新梢持嫩性强、茶叶有机成分相对含量较高,具有香高味醇、清心怡神、经久耐泡的独特品质。 2、优越的土地和土壤资源。根据近年来全县土壤统计结果:全县宜茶荒地、荒山面积30余万亩。由于县内工矿企业少,环境污染少,空气清新,水质条件好,土壤中富含硒且多为酸性,以黄壤、黄棕壤、紫沙泥为主。根据XX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土样化验结果显示,我县境内土壤重金属含量不超标。随着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的发展,把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培植特色产业作为发展山区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国家加大对山地、坡耕地治
8、理的投入力度,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保障。 3、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全县有33个乡镇(办事处),303个行政村(居委会),3346个村民组, 28.14万户,96.34万人,农村劳动力32万个,加之最佳适宜种茶的地方都是较为僻净之地,可利用剩余劳动力完全可以保证茶叶发展的劳动力需要。再则,我县茶农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很多茶农基本技能较熟练,为茶叶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良好的交通优势。大方“于滇为咽喉,于蜀为门户”,县境内321国道、326国道纵横交错,毕节飞雄机场、杭瑞高速公路(遵义毕节段)已开通运行,贵毕公路、大方至纳溪高等级公路是西南出海和北上长江的辅助性大通道;建设
9、中的黔大高速公路、夏蓉高速公路,规划即将建设的成贵快速铁路、隆百铁路、昭吉铁路和毕水兴铁路在县境内交汇,将使大方成为川滇黔交界的结合部,彰显“大进大出、畅通无阻”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 5、积极的产业政策优势。一是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113号文件,下决心打造贵州绿茶生态品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毕党发201224号)、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方府发201242号)。明确提出
10、县政府安排各类财政扶持奖励资金3000万元发展茶产业,整合当前实施的“三江源”项目、“三万”农业工程项目、财政扶持资金工程建设项目、石漠化治理工程项目、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等进行综合配套实施,对新建茶园给予土地流转、以短养长(蔬菜、中药村种植、养殖等)项目倾斜,对茶产业基地通村油路、通组路、连户路、田间便道、沟渠治理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解决了茶园建设初期投入不足的问题,为全县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6、茶文化底蕴厚重优势。xx县产茶历史悠久,明代贵州著名彝族政治家、女土司奢香夫人以海马宫茶上贡太祖朱元璋,“品之甚喜,厚赏之。夫人建就黔中驿道,海马宫茶绪为贡品”,载入中
11、国茶经。明初逐步形成的奢香茶文化体现的核心和实质是民族团结文化、民族进步文化,且随着电视剧奢香夫人的热播而进入社会各界的视野,这为进一步宣传和推介我县茶叶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宏大的园区优势。根据城市建设规划,毕节-大方同城化发展使大方产业发展出现强劲势头,大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食品药品工业园区、金龙XX县区、顺德XX县区、陶瓷工业园区、油杉河风景开发区、慕俄格古城、支嘎阿鲁湖景区、九洞天景区等相继开发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县城古城恢复重建,亮化整治渗透出悠久的文化底蕴,xx区建设,彰显现代都市的豪迈风情,为在大方投资兴业,休闲度假、休养生息提供了最佳境地,大方是一个大有
12、潜力、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地方。 三、我县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茶叶企业规模小,缺乏一批上档次、上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目前,我县虽有五家茶叶企业和四个茶叶专业合作社,除xx县九洞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茶叶分公司、贵州海马宫茶业有限公司2家省市级龙头企业有一定规模外,其余规模较小,基本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加工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场地都非常简陋,卫生状况较差,难以通过严格的茶叶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认证)。很少企业有现代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或添置各名优茶精制加工机械。往往将优质原料做出低档茶,没有真正发挥出高效益,资源浪费严重,特色资源丧失。众多企业相互间恶性竞争,各宣传各的产
13、品,各打各的品牌,没有形成合力,增加了经营成本。 2、茶园管理粗放,单产低,经济效益差。据调查,我县多数绿茶园处于粗放生产的状态,往往是能采多少就采多少,没有从施肥、修剪、改良土壤上入手来提高产量,处于低投入和低收益的生产经营状态。由于大方绿茶没有品牌效应,市场利润空间小,价格低迷(据调查统计平均每公斤单价只有50元,亩产值不足1000元)等原因,制约了茶农种植积极性,部分乡镇出现了大面积的茶园抛荒或改种、套种其他经济作物等现象,大部分茶园一年只采春茶一季,有的茶园只采不养,有的低产园没有得到及时改造,以致产量不高,平均亩产仅5公斤左右,茶叶生产效益不高,严重影响了我县茶产业的发展。 3、人才
14、缺乏,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在人才方面,农业部门茶叶技术人才匮乏,乡镇没有茶叶专业人才,出现技术断层,平时茶叶栽培、病虫害防治、加工技术无人指导。我县大部分茶农在茶加工技术上只会简单的工艺流程,对名茶、精茶加工技术无法把握,质量难以提高。在创新能力上,茶叶加工技术落后,新产品开发、设备更新没有跟上,产品附加值低,茶叶多为初级产品,结构单一,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4、品牌多,名牌少,没有一个市场认同度高、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虽然全县茶叶生产企业先后开发形成了一批名优产品,有的还开发出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但至今仍无一个享誉省内外的知名品牌。究其原因,一是名牌产品产量少、销量小,仅仅停留在“礼品
15、茶”、“参评茶”的规模,对消费者影响极为有限。再者,企业创出品牌后,由于规模、资金有限,难以进行强有力的宣传造势,无力进行有关资质的申请论证,无法做大做强,以至于有些茶叶品质好有品牌因产量低,市场竞争力差,影响了我县茶叶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 5、销售网络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我县生产绿茶历史悠久,品质较高,但销售不畅,贱价抛售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市场营销的观念和手段落后。一方面缺乏对大方茶叶品质、历史和茶文化的系统宣传。大方绿茶品质好,究竟好在哪里,业界知之甚少,普通消费者了解更少,甚至外地客商根本不知道大方还产茶叶。另一方面,企业只侧重于本地销售,基本上没有健全的销售网络,坐等外地客户上门采购,没有或少有自己的销售人员。企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缺乏专业的营销人才和专门的市场开拓之策,新的营销手段如建立企业网站、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没有一家企业采用。 6、茶农和企业缺乏流动资金,生产运作困难。许多农户尤其是种植大户普遍存在着生产资金不足情况,据了解每亩茶园从栽植到3年后投产见效,需投入3000元以上,县补助资金只有400元,仅为苗款的80%。发展茶园的大部分投入需农户自筹或向农村信用社贷款,这对农民来说困难较大,金融部门对茶农用加工厂和茶园担保贷款无法保证,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申请贷款实行双重担保(既要合作社的执照又要法人的房产抵押)准入门坎较高,难以满足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