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诗歌赏析.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645377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内诗歌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内诗歌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内诗歌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内诗歌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内诗歌赏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内诗歌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诗歌赏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内诗歌赏析破阵子(一)1、对破阵子这首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为国的愿望多么迫切!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2、词中讲的“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是指 3、这首词题为“壮词”,你认为壮在哪里? 破阵子(二)1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

2、词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破阵子(三)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似,都传递了诗人的什么心声? 2有人认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流露了词人追名逐利的心理,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解。 观刈麦(一)1、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

3、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切,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2、观刈麦最后四句运用 手法是为了表现 观刈麦(二)1、“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这两句诗中隐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2、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四句交代小麦成熟的季节,以引出下面写麦收的忙碌和辛苦。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割麦者的心理活动。他们天天在骄阳下劳动,已经

4、不知道热了,所以,只希望时间慢点儿过,好让他们多割点麦。C、拾麦穗的贫苦妇女的述说,用“家田输税尽”道出贫困的原因。D、诗的最后几句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题破山寺后禅院1、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

5、环境。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2、这首诗题咏的是 ,抒发的是作者 的感情。3、诗句的最后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 使至塞上(一)1、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这里指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C

6、、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 “ 燕然 ”两字中。2、诗中表明作者身份的一个字是 ,表明此行目的的一个短语是 3、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颈联所写的奇异景象。 使至塞上(二)1、诗中的“征蓬”比喻什么?诗人写征蓬、归雁有何用意? 2、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黄鹤楼(一)1、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

7、开去,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渺不可知的感觉。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句话中的 “一去不复返”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只剩下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现世事茫茫之感慨,流露出诗人消极悲观的思想感情。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楼中所见。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瞒眼的景象,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一联写烟波江上日暮怀乡之情,在结构上回应那种渺不可见的境界。2、诗的前四句从 落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 之感。昭示人们 。黄鹤楼(二)1、黄鹤楼与 、 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

8、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景致? 黄鹤楼(三)1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此联相同,请选出一例写在下面。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归园田居1、下面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D、“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2、诗歌的最后一句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结合你的了解说说作者的“愿”是什么。 蝉(虞世南)1你觉得诗人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品性? 2第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居高声自远”中的“高”有哪些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