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阅读训练.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9643513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诗阅读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白诗阅读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白诗阅读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白诗阅读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白诗阅读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诗阅读训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进酒同步训练1为下列为下列画线的词语注音。将进酒()金樽()烹羊宰牛()岑夫子()钟鼓馔玉()恣欢谑()将出换美酒()千金散尽还复来()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3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C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4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C诗中起兴夸张

3、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5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 答:起兴手法诗句_。特色_。夸张手法诗句_。特色_。6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烹羊宰牛且为乐且,暂且B与君歌一曲歌,唱歌C径须沽取对君酌取,拿取D与尔同销万古愁销,消除7对下面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各是: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

4、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8诗中运用陈王曹

5、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答:_ 1将,qin;樽,zn;烹,pn:岑,cn;馔,zhun;谑,xu;将,jin;散,sn。2A3C4C5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特色:开篇用长句起兴,感慨人生之短暂,引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诗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特色: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为后文作了很好的铺垫。6C(语助词)7 A(注意“高堂”的准确翻译,后一句中比喻句的体现。)C(注意“平乐”“斗酒十千”的翻译。)8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作者是借曹植的典故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气。塞下曲五月天山雪,

6、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答】额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环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鹄飞。石

7、头城 刘禹锡山围古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答】相同点: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反跌手法,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与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鹧鹄”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月亮,各自形成对比,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越中览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笔,振起全篇。石头城以“旧时月”暗转,隐隐反照的是东晋到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 不同点:越中览古由历史典故发轫,由昔向今延伸,侧重状昔日的繁华,引渡到现实情景,勾勒出一幅动态画面;石头城从今往昔推移,反方向运作,侧重描绘今之荒凉,定格于一个静态镜头。宿五松

8、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注雕胡:即“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作美餐。漂母: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年轻时穷困,曾受一个漂洗丝絮的老妈妈(漂母)的一饭之恩。(1)第二联上下两句中最富含蕴味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2)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案】(1)分别是。“苦”和“寒”。(2分)“苦”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寒”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 (秋收季节,本来应该是欢乐的。可是在繁重赋税压迫下的农民竟没有

9、一点欢笑。农民白天收割,晚上还要舂米。)(2分) (2)诗人被荀媪诚恳的款待深深感动,因无法报答、受之有愧而再三推辞、不忍享用的思想心情。 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黄鹤楼闻笛 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注释:此诗为李白获罪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所作。落梅花: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1)将此诗和春夜洛城闻笛作比较,说说两首诗的内容和结构有哪些不同。(4分)(2)如果将最后一句改为“江城听闻梅花落”,试与原句比较,说说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案】(1)内容上讲:春夜洛城闻笛表现的是思乡之情,黄鹤楼闻笛表现的是去国离情。结构上讲:春夜洛城闻笛先写所闻,再写所感;黄鹤楼闻笛先写所感,再写所闻。 (2)原句好。(1分)原句不止暗含曲名,(1分)而且描绘出了一幅五月落花的图景,(1分)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有更好的表达效果。(1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