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572546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以三国鼎立为例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时期的社会形势,重点让学生了解两个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学生通过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

2、的能力。课堂上通过创设情景、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 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教学重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

3、局面的形成教学案例分析:本课新课导入的时候,先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剧照,然后利用两分钟的时候和学生探讨三国演义里面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历史人物,并陈述原因。因为大多数的学生都看过三国演义,所以对这部电视剧并不陌生,通过学生的回答,设计情景,与学生一起回到历史上的东汉末年,看看当时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由此导入到新课的讲授中。本课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思路比较杂乱,所以本课采用的学习小组合作探讨,老师出示图表,让学生通过图表理清课本的思路,同时也达到了以学生为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本课从“两个战役、三个国家”来设计表格,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学到知识。“两个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让

4、学生记忆的内容如下表格所示:通过表格的形式,把课本内容比较直观地展示出来,方便学生记忆。同时,引导学生总结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从交战双方的原因进行陈述。接着,在讲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时候,也是同样采用表格的形式,学习小组讨论,然后把内容展示出来: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填写表格,把“三国”要记忆的知识点掌握在表格里,这就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再次,讲到三国的社会发展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从三国各侧重的发展进行归纳。例如,魏国的水利工程,这是农业方面;蜀国的丝织业,这是手工业方面;吴国的造船业,这是商业方面。学生从这三方面进行展开,了解各国发展的侧重点。讲吴国的造船业,特别让学生注意吴国的船队到达夷洲,就是台湾,与现实的台湾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历史上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由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最后,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通过图表的方式展现本课的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