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晚秋》教案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9535861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安晚秋》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长安晚秋》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安晚秋》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晚秋》教案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安晚秋教案设计 ?长安晚秋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所见,写秋风中夜间长安景象,并寄离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整理的?长安晚秋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浏览。教学目标:1、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感。2、体会晚唐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3、理解诗人的羁旅愁思。教学重点:景物描写的层次感以及诗人营造的意境。教学过程:一、检查:?无题、?九日齐山登高相关知识。二、导入新课:晚唐诗歌在气象格局上虽然已经失去了盛唐诗歌大气磅礴,但晚唐诗人们在中唐创新求变的根底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成就突出的诗人,今天我们接触晚唐另一位诗人赵嘏。学习一下

2、他的?长安晚秋三、自读,通过翻译全诗解决根底问题1、翻译,中心:秋天拂晓时,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汉家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曲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叶尽谢。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这首律诗,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2、重点词语:拂曙 宫阙(建筑物,而“阕为词的分段,又叫“片)横(飞过)塞3、典故:鲈鱼正美司马冏执政、张翰辞官回家,叙述思乡之情。南冠楚囚晋侯、钟仪(楚国俘虏),南,楚地;“南冠代囚徒或战俘。4

3、、内容把握:学生默读诗歌,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诗歌内容。再学生朗诵。5、提问几名学生。四、内容讲析:1、首联:总览长平安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漂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思考:“凄清二字有什么作用明确: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2、颔联:写仰观。晨曦初见西半天上留有几点剩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笛声悠扬、哀婉。是喟叹人生如晨星的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呢吹笛人只管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不曾想到笛

4、声竟这样的使闻者黯然伤神!思考:试分析这两句诗的妙处。明确:“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顿,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衬托。它的妙处在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以动衬静,既是环境的宁静,也是人物神情专注,入迷入痴的心情之静。忽然一声长笛穿空而来,多么惊心动魄,揪人柔肠,撕心裂肺。杜甫很观赏此句,作者也有“赵倚楼之称。见课下注释)3、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的莲花,一朵

5、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思考:“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明确: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4、尾联: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五、思考:“品读与探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