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知理论——复习范围.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952381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认知理论——复习范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章:认知理论——复习范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章:认知理论——复习范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章:认知理论——复习范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章:认知理论——复习范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认知理论——复习范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认知理论——复习范围.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认知理论第二章 认知理论第一节 认知理论概述一、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认知心理学对认知活动的研究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认知过程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2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认知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一定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偏爱。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指导认知活动的计划、方案、技巧或窍门。4元认知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第二节 注意一、注意的含义(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它是人在清醒状态下才出现的心理状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

2、基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特点。(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二、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三、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觉察到的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个体将注意保持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时间的久暂性。例如,学生在上课的45分钟内,使自己的注意保持在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对象上。3注意的

3、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四、注意的规律1无意注意的规律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体的主观状态是无意注意产生的基本条件。引起人的无意注意的刺激物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刺激的强度越大,越易引起无意注意。二是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差异越显著,越易引起无意注意。三是刺激的变化。个体的主观状态中的许多因素影响着无意注意的产生。2有意注意的规律有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是一系列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对活动任务的认识。活动任务越明确,对

4、活动的意义的理解越深刻,就越能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二是对活动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个体对活动结果的兴趣。间接兴趣越浓厚,就越能集中注意。三是个体的意志努力。个体克服各种不良刺激的干扰,抵御各种诱惑,需要付出艰苦的意志努力。四是对活动的精心组织。很好地组织各种活动可以防止因单调而产生疲劳、分心。3有意后注意的规律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对活动浓厚的兴趣。例如,你在对心理学没有兴趣时,学习心理学需要付出艰苦的意志努力,这时的注意是有意注意。当你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时,心理学的书籍、杂志很容易引起你的注意,你无须付出意志努力就能保持自己的注意,这时的注意就是有意后注意。二是活动的自动化。第三节

5、 感觉和知觉一、感觉的含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觉察。感觉是可以测量的。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官对各种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客观刺激量。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差。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二)感觉的种类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1视觉视觉是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个体觉察到的信息的80%来自视觉。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毫微米的光波(电磁波)。人类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

6、性。2听觉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1620000赫兹的声波,其中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为10004000赫兹。人类的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色三种特性。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二、感觉现象感觉的后象 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我们对刺激的感觉并没有立即停止,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现象叫感觉后象。(生活中的例子)感觉的适应 当刺激持续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适应。适应既可以提高人的感受性,也可以降低人的感受性。(生活中的例子)感觉的对比 当

7、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的对比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生活中的例子)感觉的相互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感官的感受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的现象。(生活中的例子)三、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知觉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结合。知觉有很多种。通常,按照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按照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另外,我们把知觉印象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知觉称作错觉。(

8、二)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意义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力图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意义性(又称理解性)。当一个知觉对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总倾向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这个对象,将它归于经验中的某一类事物。2知觉的完整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选择性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体时,常常优先知觉部分客体。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四、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较持久的认识活动。观察的

9、过程以感知为基础,但并不是任何感知都可称为观察。第四节 记 忆一、记忆的含义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二、记忆的分类1依据记忆内容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来分,可以把记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2依据记忆的目的性分类根据提取记忆过程中有无明确的目的,可以把记忆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3根据记忆的方式分类根据个体在记忆过程所采取的方式,可以把记忆分为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三、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1感觉记忆通过感觉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都要保存一个极短的时间。这就是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大约有0.25 2秒;信

10、息的编码是以信息所具有的物理特性来进行的,具有鲜明的形象性。2短时记忆在注意的条件下,将有关信息只短暂地呈现一次(信息呈现的时间一般为1秒),对这种当前信息的记忆叫做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保存时间约为5秒 2分钟;信息的编码方式以言语的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短时记忆的容量相当有限,一般约为72个组块。组块是短时记忆信息加工的单位,它可以是字母、单词、句子甚至更大的单位。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对经过深入加工的信息的记忆。长时记忆保存的时间很长,可以是一分钟,也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几年,甚至是终身的。长时记忆的容量非常巨大,我们在一生中所学的东西几乎不可能将其填满。四、记

11、忆规律1遗忘的进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这是由艾宾浩斯首先发现的,他用遗忘曲线来表示了这种遗忘的进程2遗忘的机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称为倒摄抑制。3影响遗忘的因素首先,遗忘的大小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抽象的材料比形象的材料更容易遗忘;无意义的材料比有意义的材料更容易遗忘。其次,遗忘的大小与记忆材料的长度有关,记忆材料长度越大,就越容易遗忘。第三,遗忘的大小与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关,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有重要意义的材料容易保持,不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没有意义的材料容易遗忘;能引起个体愉快的情绪体

12、验的材料容易保持,能引起个体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材料容易遗忘。第四,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有关,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150%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超过150%的重复,其阻止遗忘的效果便不再增长。第五节 想象与思维一、想象的含义(一)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新颖性。想象所产生的新形象可以是主体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想象所产生的新形象还可能是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的事物的形象。(二)想象的种类1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想象按其有无一定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种。有意想象 有意想

13、象事先有预定的目的的想象叫做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的想象叫做无意想象。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幻想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不同于一般的创造想象,它是个体人生愿望的反映,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三)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1粘合2夸张3人格化4典型化二、思维的含义(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以已有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觉印象为中介,形成客观事物概括表征的认知过程。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问题性三个基

14、本特征。(二)思维的种类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作思维是以具体动作为工具解决直观而具体问题的思维。形象思维是以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进行的思维。2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辐合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向一个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方向思考,得出大量不同的结论的思维。3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对已有知识经验没有进行明显的改组,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叫做常规思维。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明显的改组,同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叫做创造思维。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情绪与动机动机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同

15、。心理实验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动机太强使人心情过于紧张,不易发现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动机太弱容易被无关因素引到问题之外。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上升,中等强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图2-7 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情绪对问题解决也有一定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有助于问题的解决。2对问题情境的知觉3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4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体的一种贯常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5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自然现象、日常用品、机器、动物、声乐等等都可以成为原型,并可能对问题解决产生启发作用,这就是原型启发。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