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名解填空及大题.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522378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医学名解填空及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核医学名解填空及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核医学名解填空及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核医学名解填空及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核医学名解填空及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医学名解填空及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医学名解填空及大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第一章 核物理基本知识1、同质异能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处于不同核能态的核素互称为同质异能素。2、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向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3、衰变:放射性核素原子核释放出a射线后变成另一个原子核的过程。4、+衰变:释放出粒子的衰变方式5、-衰变:释放出-射线的衰变方式6、电子俘获:原子核从核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的过程。7、衰变:原子核由激发态向基态或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放出射线的衰变过程。8、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定义为放射性活度9、俄歇电子:发生电子俘获后,原子的内层轨道缺少了电子,外层轨道电

2、子填充到内层轨道上,外层电子比内层电子的能量大,多余的能量传递给更外层的轨道电子,使之脱离轨道而释出,此电子称为俄歇电子。第三章 放射性药物1、放射性药物:放射性药物是指由放射性核素本身(如99mTc、131I等)及其标记化合物(如99mTc-ECD、131I-MIBG)组成,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药物。放射性核素诊断(显像)和治疗时利用核射线可被探测及其辐射作用,同时利用被标记化合物的生物学性能决定其在体内分布而起到靶向作用,能选择性积聚在病变组织中。第五章 示踪技术与放射性核素显像1、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的化学分子作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检测仪器通过检测放射性核素

3、在发生核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线,来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的踪迹,达到示踪目的,用于研究被标记的化学分子在生物体系中的客观存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类核医学技术。2、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是根据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在体内代谢分布的特殊规律,在体外获得脏器和组织功能结构影像的一种核技术。不仅可以显示出脏器和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和结构变化,而且可以进行动态显像和定量分析。除对脏器或组织的形态进行鉴别外,还可根据图像上的放射性分布特点反映脏器的功能,这是核医学显像与其它显像方法的最主要区别之一。第六章、体外分析放射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属竞争性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技术,其基础是放

4、射性标记的抗原和非标记抗原(标准抗原或被测抗原)同时与限量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的竞争结合反应。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度和准确度高以及广泛应用等特点,是疾病诊断和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免疫放射分析法:本法属非竞争性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技术,它与以RIA为代表的竞争性放射配体分析技术的主要区别有两点,其一是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去测抗原,而不是像RIA法那样用标记抗原去测抗原;其二是采用过量抗体,而不是像RIA法那样采用限量抗体。IRMA法与RIA法相比较,前者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并使检测范围增宽,特异性和精确度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故已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前景看好。体外分析:体外放射分析技术的全称是体外放射配

5、体结合分析,是一类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为示踪剂,以结合反应为基础,在体外完成的对微量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检测的技术的总称。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1有效半衰期: 131I在甲状腺部位的放射性强度,会因放射性核衰变和生物代谢的共同作用而逐渐减弱,其放射性计数从高峰减少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有效半衰期。它反映131I在甲状腺部位滞留时间长短。2T3、T4与甲状腺摄131I率的“分离现象”: 血清T3、T4浓度增高而甲状腺吸碘率下降,即为T3、T4与甲状腺摄131I 率的“分离现象”,它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一个特征 。3甲状腺静态显像:将一种进入人体后能被甲状腺细胞选择性摄取的放射性药物(显像剂)如131I-

6、NaI或 99mTcO4- 等引入患者体内,一定时间后用特定的核医学显像仪器,如SPECT、相机等,探测甲状腺内放射性核素衰变时所发出的射线 ,即可得到反映甲状腺部位、形态、大小及功能等信息的甲状腺影像。4甲状腺动态显像:将99mTcO4- 经静脉“弹丸式”注射引入患者体内随静脉血回心进入甲状腺动脉及甲状腺组织。用特定的核医学显像仪器(如SPECT、相机等)连续记录显像剂随动脉血流经甲状腺及被甲状腺摄取的动态变化影像,从而了解甲状腺或其内病灶的血供及功能情况。5热结节:结节部位的放射性强度高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放射性强度,或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放射性活性缺乏或稀疏。热结节恶性几率一般仅为3.

7、4,多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6冷结节:结节部位的放射性强度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放射性强度,或结节部位根本无放射性分布。甲状腺冷结节为恶性病变的几率约为20%30,其它的可能则为良性病变(如甲状腺腺瘤、囊肿、局部出血等)。第八章、心血管系统1.花斑型异常:室壁内出现斑片状放射性稀疏,见于心肌病和心肌炎等。 2.201Tl的再分布:是指201Tl在心肌的分布呈动态过程,在摄取高峰后,心肌细胞不断的将201Tl洗脱至血液,这时放射性活度逐渐降低,一般在3-4小时后达到新的平衡。由于缺血心肌对201Tl洗脱速度低于正常心肌,因此缺血心肌和正常心肌之间的201Tl浓度差缩小,形成相对的再充填现象,

8、是心肌缺血的特征性表现。3.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依靠冠状动脉供血以维持正常功能。放射性药物流经正常的或有功能的心肌细胞时,能被后者选择性摄取,且摄取的量与冠状动脉血流量成正比,因此称为心肌灌注显像。心肌可逆性灌注缺损 :负荷心肌显像呈现为放射性缺损或稀疏,静息影像显示该部位病灶的放射性填充。见于心肌缺血。心肌不可逆性灌注缺损:负荷心肌显像呈现为放射性缺损、减低,静息影像显示该部位病灶的仍为放射性缺损。见于心肌梗死何严重的心肌缺血。混合灌注缺损:静息影像显示原放射性缺损区域呈现部分填充,心室壁不可逆和可逆性缺血同时存在。提示心肌梗死伴缺血或侧支循环形成。存活心肌细胞:是指冠脉血流长期减少造成的功能

9、受损但仍保持代谢活动的心肌细胞,它能够摄取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剂。第十章 呼吸系统1肺灌注显像:肺灌注显像又称肺血流显像。将略大于肺毛细管直径的放射性微粒注入静脉,微粒随血流到达肺血管床,一过性嵌顿在肺的毛细血管或肺小动脉内,其分布与该处的灌注血流量成正比。在体外用核医学设备对放射性微粒在肺内的分布进行显像,即可得到反映肺血流灌注的影像2肺通气显像:肺通气显像是反复吸入密闭系统中的放射性气体或气溶胶,待其充盈气道和肺泡并达到平衡后,其在肺内的分布与肺的局部通气量成正相关。在体外用核医学设备对肺各部位的放射性分布,即可得到反映肺局部通气功能的影像。5肺灌注/通气显像的不匹配(mismatch)征象:

10、由于肺栓塞是肺动脉阻塞引起肺循环的障碍,因此在肺灌注显像时会出现相应肺动脉灌注区的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而此时气道是通畅的,故肺通气显像时放射性分布正常,这种征象称为肺灌注/通气显像不匹配(mismatch),它是诊断肺栓塞的主要依据。第十一章,骨关节系统骨三时相显像:是一种在一次静脉注射骨显像剂后,通过三个时相(即血流灌注相、血池相、延迟相)的影像分别显示局部骨骼的动脉血流、血池和代谢情况的显像方法。“炸面圈”样改变:指在骨显像图上病灶中心呈放射性减低区(或冷区),而其周边却表现为放射性增高的现象。常见于骨缺血性病变(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晚期,其机制是由于病变部位的中心血供减少,呈放射性

11、“冷区”,而周边由于血管的再生修复,成骨作用加强,致显像剂的摄取增加,形成“炸面圈”样改变。super bone scan:即“超级骨显像”,指双肾和膀胱不显影的骨显像,是骨显像剂在骨组织中积聚明显增加的表现,常见于恶性肿瘤的广泛骨转移或部分代谢性骨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患者。4骨密度:又称面密度骨矿含量,是用线密度骨矿含量除以扫描处的骨宽度,单位g/cm2。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凡使股骨头产生血循环障碍的因素,比如外伤股骨颈骨折等,均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1.肾图: 静脉注射通过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分泌而不被再吸收的放射行示踪剂,再体外以放射性探测仪连续记录其滤过、分泌和排

12、泄的过程,来了解两侧肾脏功能状态和上尿路排泄情况,所记录的时间-放射性曲线称为肾图。 2. 肾动态显像 : 静脉注射可快速由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型显像剂后即刻行肾动态显像,可见显像剂依次通过腹主动脉、肾动脉、肾血管床在肾实质浓聚,并从肾实质逐步流向肾盏、肾盂、输尿管并排入膀胱以及排出体外(在需要时)的一系列动态影像。放射性核素治疗1、放射性核素治疗:是治疗性放射性药物由于在体内的靶向作用到达病变靶组织,其射线粒子产生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达到对病变的治疗作用。填空题第一章 核物理基本知识核衰变方式有:衰变、衰变 、衰变 、电子俘获 、和衰变。2、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是贝克(Bq),而惯

13、用单位是居里(Ci) 、 毫居里(mCi)或微居里(Ci)3、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三种方式。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有电离、激发、散射、吸收和湮灭辐射方式。第二章、仪器1.核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_射线_与_物质_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其探测和测量辐射的机制主要是利用电离辐射_效应,主要是电离作用、_荧光现象_、和 感光作用。2.放射性探测仪器按探测原理可分为电离探测仪和闪烁探测仪两大类,前者包括辐射剂量监测仪、表面污染监测仪、 放射性活度测量仪等,后者按用途又可分为放射性核素显像仪 脏器功能测定仪和体外样本测量仪以及少数放射防护仪3.照相机探测接收人

14、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发出的 r 射线,入射的射线能量经 晶体 转换成荧光光子,荧光光子再被_光电倍增管_吸收后转换成电子形成电脉冲信号,信号分析及数据处理系统最后记录并形成 图像 。4.SPECT中文全称为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中文全称为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5.照相机可以完成各种脏器的 静态、_动态_和 全身 像;SPECT借助计算机处理系统经影像重建组合获得_断层_影像。SPECT与CT探测的射线来源不同,SPECT接受的_r_射线是由_体内_发射出来的,为_发射型CT,反映的是器官组织的功能代谢_状况,而X线CT是穿透成像,为_穿透_型CT,主要反映器官的_解剖形态_

15、状况。8、闪烁型探测器的组成:闪烁体、光导、光电倍增管。第三章、放射性药物放射性药物是由放射性核素本身(如99mTc、131I等)及其标记化合物(如99mTc-ECD、131I-MIBG)组成,主要分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2.放射性核素发声器是从长半衰期的母体中分离短半衰期的子体 的装置,又称“母牛”3.99mTc是显像检验中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99mTc及其标记的化合物占临床放射性药物的80%以上,广泛用于心、脑、肾、骨、肺、甲状腺 等多种脏器疾患的检查,并且大多已有 配套试剂盒供应。4. 131I目前仍是治疗甲状腺疾病最常用的放射性药物第五章 示踪技术与放射性核素显像1、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核医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核技术方法学基础。2、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基础是基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学分子与未被标记的同一种化学分子具有同一性、放射性核素的可测性这两个基本性质。3、放射性核素脏器和组织现象技术是根据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利用放射性核素或者其标记物在体内代谢分布的特殊规律,从体外获得脏器和组织功能结构影像的一种核医学技术。第六章、体外分析1、放免分析的质控指标有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稳定性2、RIA分析中,抗体的质量指标有亲和力、特异性、滴度3、与RIA比较,IRMA的可测对象 更灵敏 工作范围 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