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硬笔书法执笔及运笔训练.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9519164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4.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硬笔书法执笔及运笔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完整word版)硬笔书法执笔及运笔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完整word版)硬笔书法执笔及运笔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完整word版)硬笔书法执笔及运笔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完整word版)硬笔书法执笔及运笔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硬笔书法执笔及运笔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硬笔书法执笔及运笔训练.doc(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版)硬笔书法执笔及运笔训练运笔是硬笔书法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大方书写教室通过多年的习字和辅导,认为很有必要加强运笔的单独训练。其训练内容:能大能小的运笔范围;能快能慢的运笔速度;能轻能重的运笔力度;能正能斜的运笔方向。 能大能小的运笔范围。未经过运笔训练之人的手,执笔后运笔范围不大,尤其是中小学生,其手指肌肉骨骼未完全发育,错误的握笔姿势五花八门,或是五指死死紧握笔杆,或是三指捏笔成向内紧缩状,或是握笔后食指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成90,或是手腕向内弯曲,造成运笔范围极其小,从而使错误的执笔造成不规范的坐姿,既影响孩子的生理发育,又影响书写的流畅。针对中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大方书写教

2、室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训练,使学生手指活动范围尽可能得到极大扩展。比如在书写练习前,用正确的执笔,以大拇指、食指、中指的屈伸(指动腕不动)来画一些尽可能大的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等几何图形以及平行排列的横、斜直线。接下来练习一些短小的笔画,如点画练习。点画虽然短小,其运笔是在笔尖触纸后极短的距离内完成起、形、收“三步曲”的,这就要求手指有极强的微控能力。也可以练习一些尽可能小的几何图形和平行排列的横、斜直线,做到熟能生巧,从而体会运笔的微妙动作和细微之处的神奇效果。 能快能慢的运笔速度。作为书法,不掌握能快能慢的书写技巧,便无从形成节奏,更谈不上神韵,也就不能称之为书法艺术。钢笔书写,是墨

3、水随着笔尖在纸上的接触移动,流渗入纸形成线条的。行笔快,线条劲键飘逸。然而,纸吸墨较少,易流于浅薄浮滑,实为书法之大忌。目前很多中小学生在“赶作业”时,运笔速度飞快,转折处一绕而过,这样的线条软弱乏力,给人以轻飘浮滑之感;行笔慢,线条厚重稳健,有立体感,耐看。而过于慢,纸吸墨过多,线条凝滞呆板,没有神韵,也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加强运笔快慢的练习是硬笔书法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若行笔速度能快能慢,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可臻佳境。譬如起笔、驻笔、蓄势稍慢,行笔较快,收笔时又略减慢;撇画的节奏比写捺画快;写挑画的节奏比写横画、竖画等笔画快;写钩、捺、折等笔画,顿笔蓄势时慢;写较长的笔画行笔慢;写较短的

4、笔画时快。就是如此快慢、轻重有节奏的反复,直至一字、一行、一幅的完成。 能轻能重的运笔力度。由于硬笔笔尖的特殊性,提按程度远不及毛笔明显,因而在硬笔书法书写中不能过于强求运笔提按的效果。然而,在钢笔书法练习中,行笔时出现轻微的提按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掌握好“度”,既在提不离纸,按不破纸的“力”的范围内尽量表现出用笔提按的艺术效果。 能正能斜的运笔方向。汉字笔画的行笔方向,在实际书写中是难以计数的。粗分起来“横”有平横、斜横。“竖”有左倾竖、中竖、右倾竖。“撇”有斜撇、平撇。“捺”有斜捺、平捺等等。所以平时书写练习时,多做运笔方向的训练,可以使运笔游刃有余,意到笔随。书法运笔及其技巧具体解说来源:

5、应届毕业生培训网分类:书法美术时间:2016-02-22编辑:力民手机版 已有 196人查看 在书法写作的过程中,有哪些运笔及其技巧呢?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讲解!第一节运笔方法概述书法的运笔方法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运笔方式、执笔方法、运笔要领、书写姿势、永字八法。接下来,我们将一一为您介绍。一、运笔方式运笔方式是书法的根基,如果不得其要领,再怎么写也是没有用的。因此,书法以此为重。运笔方式有三种:指运法、腕运法、肘运法。书法家张廷相曾经说过:“运笔之法有三:曰指,曰肘,曰腕;小字宜指,中字宜腕,大字宜肘”指运法:是运笔的其中一个持法,做法是将左手垫在右手的下面,通称枕腕式。也可以在右手

6、腕的下面放一重厚物代替,这样腕部就固定了,只剩下手掌手指部分可以动,因此只能书写细短的笔画,适合写小字。但如果书写草书的小字时,就不适合使用枕腕式。因为这种方法较不灵活,写时会缺乏一股流动之气,无法表现草书的气概。总之,指运法书写时最稳而且牢固,可以作为练习运笔的第一步骤,由此而进步到提腕或悬腕就容易许多。因此,初学者应当多多练习。腕运法:就是固定肘部,将腕部提起,一般通称提腕式。这种方法将腕部提起,活动的范围比枕腕式大,可以书写中字。但也不适合书写大字,因为肘部仍然着地,活动范围仍受限制。肘运法:是指连肘部一起悬空,以肘部来运笔,一般通称悬腕式。这种方法是以肩膀为中心,腕肘都不放在桌案上,所

7、以最为灵活,活动范围也最大,挥洒自如,易于表现笔力,适于写大楷、行草等书体。总之,悬腕式是运笔的极致用法,如想要做到尽善尽美,这种方法必须熟练,不然大字无法逞其雄势,行草不得其纵逸,各不得要领。二、执笔方法执笔方法包括指法(即五个手指与笔管之间的关系)、腕法(即书写时手腕与案面之间的关系)、执笔高度(即手指在笔管上所处的位置)三项。1、指法流传的执笔“指法”多种多样,如三指法、四指法、五指法、单钩法、双钩法、鹅头法、虎口法、凤眼法、捻管法、回腕法等,数不胜数。其中以五指法流传得最广且符合生理科学要求。而其他的指法有些是明显不合理或重复的。五指法就是五指执笔法,是将正常人的五个手指执笔的动作归纳

8、为五个字,还可以称为五字执笔法或五字法。以右手为准,五指法的五个字及其含义分别为:(1)擫(yn)。即按,是用大拇指前端(也就是第一节内半部)肉满处紧按笔管的内侧,力的方向是自内向外。(2)押。即压,是用食指的前端压笔管的外侧,与大拇指相对用力,夹住笔管。(3)勾。是用中指第一节勾住笔管的外方,加强食指的力量。(4)格。也可称为揭,就是顶,是用无名指的格肉处(指的是甲与肉的接合处)顶住笔管,其力的方向是由内朝左的外方向推出,与大拇指的着力方向大致上略微相同。(5)抵。是以小指紧靠并抵住无名指,用来加强无名指朝外推的力量。此外,五指法在执笔时手需要注意以下四个要点:(1)手指实。指手指都应确实地

9、压在笔管上,稳固地持着。(2)手心虚。指手掌心不须绷得太紧,应适度并足以灵活地运笔即可。(3)手背圆。是形容执笔时,手掌背圆弧且上竖的样子。(不须硬把手臂托圆,适度足以让手指灵活即可)(4)手掌竖。是指将手掌竖起直立,能使手把笔拿直即是。唐太宗说过:“指实则筋力平均,掌虚则运用便易。”书写时手需要注意的部分内容大致就是这样了,剩下细节就有赖于书者自己去体会了。执笔时,松紧程度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种见解。求紧者因执笔时紧握才能拿稳,也为了使字看上去显得有力。求松者却因拿笔太松而使字枯骨尽露、毫无边劲。其实他们的意思相近,只是重点部分不同而已。五个指头应各司其职、着实有力,做到“五指齐力”,执笔应“紧

10、而不死”。适度的松紧才是正确的道理。其他方法中如四指法是指当小指不抵无名指而空悬着,甚至向外翘起作兰花状以求“优雅”;三指法是指连无名指也顶不住笔管而空悬着。这两种方法都不能充分利用正常人的肢体功能,是不全面、不可取的方法。鹅头法,是五指法的一种方式,是食指朝上弯曲更甚且呈鹅头状,可以使掌竖起,手腕平贴案面以便于作小楷书法。虎口法,也是五指法的一种方式,是大拇指与食指处在一个平面上,虎口圆开以利于悬腕作大字书法。捻管法,也是五指法的一种,是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倡导的。他在书论中以其前辈书法家刘墉的体验,推行五指执法作书时应当不停地捻动笔管的执笔方法。这与前人“执笔在指,运笔在腕”的论述相抵牾,

11、但是对追求笔画形象变化多姿似乎有一定可取的道理在其中,学书法的人可以自行体验作出取舍。回腕法,也是五指法的一种,由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倡导。他说:“五指执笔,回转手腕书写,即使隆冬季节都会汗流浃背。”由于他的字深孚众望,因此仿效他的字迹的人很多,实际上这种在肌体内消耗内力、自讨苦吃的执笔方法是很不科学的。2、腕法腕法是指执笔书写时与案面相对位置的情况,也可称为“用腕”。运笔的腕法可包括三种:(1)枕腕。就是将手腕枕在桌子上写字,只靠手掌来运笔,范围较小,不适合书写大字。(2)提腕。把手肘枕在桌子上写字,范围变大,适合写中字。(3)悬腕。将整个手臂提起,手肘的姿势固定,由手掌及肩膀运笔,活动范围大,

12、适合写大字,是三种腕法中最难的。执笔时需要稳固,用支撑点出力,协助运笔,用力于活动处,保持姿势优美、挺背正视。3、执笔高度执笔高度是指五指执笔在笔管上的相对部位,也可称为笔位。书法家虞世南说:“管长六寸,捉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就是说笔管一半的位置称为“腰”,下部连接笔头的位置称为“端”。这种说法是执笔高度与所书写字体的流畅情况有一定的关系,一般不高过腰。但有人认为执笔高度与所写字的大小有关,因此应当改为“小一中二大三”。高过腰部的执笔叫做高捉管,还有人甚至主张执笔管的顶端书写。也有人主张低捉管,在接近笔头的位置执笔。但是基本的原则是执笔高那么运行的稳定性就差,但是却能挥洒自如。执笔低虽

13、然运行较稳定,但是挥洒会受阻碍。因此应当根据所写字的大小、字的体裁和及个人的习惯来进行调节确定。三、运笔要领我们前面已经谈过了运笔的方式,接下来就要发挥它的要领,掌握落笔时如何书写各种笔画,表现各异的书风,其间的变化多端,如落笔与起笔的方式、行笔的轻重缓急、笔画或字之间的连与断,以及转折的方式、笔锋的运用等,都需要注意。而且,这其中是有一定法度可寻的,大约可以分为七点:1、起笔与收笔起笔,求其方圆分明、完美洁净。书法家包世臣说:“起笔处:顺入者无缺峰,逆入者无涨墨。”无缺峰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洁净,起笔时顺入成方,逆入成圆。收笔时则需要顿或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上面所说的这些,皆是起步的道理。2、提笔与顿笔当我们书法写作时,一个字完成的过程是由提笔与顿笔交互形成的。“提”是把笔提起或半提起继续行笔;“顿”是把笔下压,屈笔锋而将力道使于纸上。大体上,顿笔后需要提笔才能行笔,而提笔后又需要顿笔,使笔画成形,或接连着下一笔的笔画,最终使字成形。因此说书法写作是提与顿交替的过程。其中又包括更细的变化,如提有全提和半提之分,顿也有轻重之分。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了。3、转笔与折笔除了上面所说的提笔与顿笔外,转笔与折笔也需要重视。“转”是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