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银行检查工作流程指引.docx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KB
约17页
文档ID:549494182
银行检查工作流程指引.docx_第1页
1/17

银行检查工作流程指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检查工作流程,加强检查质量控制,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缓释和持续监控,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制定本指引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检查是指总分行各相关部门开展的现场及非现场形式的检查工作,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等相关的标准及管理制度,与本指引共同规范指导实际检查工作第三条 检查工作流程分为检查计划、检查准备、检查实施、检查报告、检查总结、档案整理六个阶段 第二章 检查工作的组织第四条 检查工作实施项目管理,根据检查项目所需人员要求组成检查项目组,检查项目组由组长和组员组成项目检查事项工作量大的,可将检查工作分解到相对独立的分项小组,并设立分项小组长第五条 检查项目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全面管理检查项目和人员,组织、监督、指导各阶段工作,控制项目进度,协调项目组与被检查单位关系,参与检查并根据需要承担一定检查任务,监控检查质量,编制检查报告,组织项目总结,及时向派出单位报告检查中的重要事项或重大发现组长是检查质量控制的第一责任人,所有检查实施阶段的文档签发必须经组长签字或授权第六条 分项小组长负责协助组长指导组员开展相关检查工作,完成分配范围内的检查任务,控制本组检查工作进度,根据组长要求编制分项检查报告,整理小组档案并及时移交归档,负责向组长报告本小组重要事项或重大发现。

第七条 组员职责为根据组长(分项小组长)的工作安排,参与检查方案的制定,收集、分析相关资料,按检查方案和分工实施检查,按工作流程各阶段要求记录相关文档,项目结束后整理档案并移交归档第八条 组长由派出单位负责人指定,分项小组长及组员由组长在派出单位负责人指导下确定检查项目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与被检查单位的活动保持独立第九条 检查项目组派出单位负责人承担检查质量控制的管理责任并对检查文档进行定期检查第三章 检查计划与准备阶段第十条 各部门应在年初根据本条线风险管理状况制订年度检查计划第十一条 检查准备阶段是整个检查过程的基础准备阶段分为五个环节:制定检查方案、立项审批、成立检查组、发通知、搜集分析检查资料第十二条 检查方案包括总体方案(格式参考附件一)和具体方案(格式参考附件二)总体方案由组长制定,主要内容包括检查目的、检查范围、检查方法、人员安排等总体方案应针对被检查单位的风险情况明确检查目标,检查范围应清晰完整、重点突出,并作为立项审批的提交材料具体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业务流程、内控环节、调阅资料、检查方法与步骤等具体方案由分项小组长或组员制定,组长审核突击性检查/调查的检查方案可在实施阶段制定。

第十三条 检查安排、检查资料的调阅清单等信息在发通知环节知会被检查单位,通知内容可参考附件三突击性检查或其他特殊情况,检查通知书可现场交与被检查单位,而不先行发送检查资料的调阅清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资料名称、时间范围、数量、形式或格式要求第四章 检查实施阶段第十四条 检查实施阶段是了解被检查单位风险状况的关键,此阶段发现的问题、确认的违规事实或风险点将作为检查报告的依据和素材,是检查效果和质量的具体体现实施阶段分为四个环节:进场会、检查实施、分析评价、离场会第十五条 检查项目组在通知指定日期开始对被检查单位实施检查项目组进驻被检查单位后,由项目组长主持召开进场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向被检查单位介绍拟开展的检查工作,同时听取被检查单位情况介绍,做好检查组与被检查单位的工作协调,并指定项目组成员做好会议记录进场会参加人员为检查项目组成员、被检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第十六条 检查项目组根据具体检查方案,调阅适当的文件和资料,对被检查对象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检查目的和范围对交易记录进行抽样、对内控活动进行测试;围绕检查目标,以充分、适当、支持检查结论为原则搜集检查证据,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编制工作底稿,记录检查过程,组长或分项小组长需对工作底稿进行复核签字。

工作底稿原则上应在检查项目结束前完成,特殊情况经派出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最迟于检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作底稿格式见附件四第十七条 检查项目组成员根据工作底稿的记录,及不同小组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将发现的问题、评价及改进建议等内容以《检查确认表》形式,经组长或分项小组长审核并签字后,提交被检查单位相关部门或管理层,取得其书面反馈意见对于检查项目组与被检查单位意见有分歧的《检查确认表》,相关检查人员应在检查实施阶段结束前,给出书面回应分析《检查确认表》格式见附件五第十八条 检查结束后,召开离场会(可选),参加人员同进场会检查项目组长主持会议,向被检查单位简单总结本次检查的工作方法、发现问题、总体评价及改进建议,听取被检查单位意见,并指定项目组成员做好会议记录第五章 检查报告阶段第十九条 检查报告是对《检查确认表》及其书面反馈意见、工作底稿的融合汇总与综合分析,文字表述应完整清晰、简明扼要,所提问题明确合理、符合逻辑,检查结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有相应的数据和事实支撑,改进建议富有建设性并可操作报告包括文字和表格两部分内容,也可仅以表格形式进行报告第二十条 文字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检查的组织实施情况(二)被检查单位的基本情况(三)总体评价与分析(四)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建议文字报告格式参考附件六。

第二十一条 表格报告为检查发现问题的全列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风险环节,对应具体方案的风险环节二)问题描述,发现问题的描述及相关责任人信息,内容较多时应加标题总括三)风险分析,对所发现问题的风险分析四)风险评级,对应《检查确认表》内问题的风险评级五)改进建议,对应《检查确认表》内的改进建议六)被检查单位反馈,此项内容为被检查单位对检查发现问题或改进建议的不同意见说明,无不同意见或项目组与被检查单位达成一致时不需要填写此项内容表格报告格式参考《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登记清单》第二十二条 检查报告由组长或组长指定组员撰写,检查报告经组长审定后,经派出单位负责人审批后,以正式文件形式发送给被检查单位、本级管理层、派出单位上级管理部门检查报告原则上应于检查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送达相关部门第六章 检查总结阶段第二十三条 检查总结是对人员的再培训、检查知识积累及检查计划滚动管理的重要环节检查项目结束后,组长应及时总结检查经验,根据检查情况修订完善检查方案,对组员进行工作表现考核第二十四条 组长应组织项目组全体成员召开项目总结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具体检查方案制定、人员安排、进度控制、与被检查单位沟通、检查实施、检查证据的获取、检查发现与改进建议的提出、检查报告的撰写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并撰写项目总结会议记录。

第七章 档案整理阶段第二十五条 检查记录、调阅资料、检查报告等与检查项目相关的文档是检查评价的重要依据,无论电子或纸质保存的文档均视同档案管理项目组成员应及时履行归档义务第二十六条 所有纸质文档,应以检查项目为单位进行归集,档案外包装应明确标明项目编号或归档编号,并建立电子目录索引所有电子文档,应在实质内容上与纸质文档保持一致,并以派出单位为单位进行归集禁止在纸质文档归档后修改对应的未归档电子文档第二十七条 纸质文档包括所有签字的检查方案、工作底稿、《检查确认表》、相关检查证据资料、检查报告及项目管理相关发文等电子文档为检查过程中由被检查单位提供的或项目组成员产生的电子形式的数据文件、文档或统计表格等所有电子文档应按项目建立全列表清单,格式见附件七第二十八条 组长对检查文档的归档负责文档归档移交应填写归档记录表,移交双方签字确认,各自保留一份归档移交工作应在检查项目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特殊情况需报派出单位负责人批准归档记录表格式参考附件八第八章 附 则第二十九条 本指引由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指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附件一:总体方案模板附件二:具体方案模板附件三:检查通知书模板附件四:工作底稿模板附件五:《检查确认表》模板附件六:检查文字报告格式模板附件七:电子文档全列表清单模板附件八:归档记录表模板附件一:总体方案模板XXX检查项目总体方案 XX行领导/总经理: 根据年度检查工作计划,我部拟于20XX年X月开始对XX行进行XX检查,计划XX个工作日。

现将有关事宜请示如下:一、检查目的 二、检查范围1、检查区间:20XX年X月至现场检查日/20XX年X月2、检查内容:XX业务(含XX、XX等主要控制环节)、XX业务(含XX、XX等主要控制环节),此外,此次检查还将关注XXX情况三、检查方法此次检查主要采用XXXXX等方法 四、人员安排检查人员安排如下:组长:XXX(单位 职务)XX分项小组长:XXX(单位 职务)组员:XXX XXXXX分项小组长:XXX(单位 职务)组员:XXX XXX 以上特报,请批示 XXX部二○XX年X月X日 领导批示:附件二:具体方案模板附件三:检查通知书模板关于对XX行进行XX检查的通知 XX行:根据我行/部20XX年度检查工作计划,XX部定于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对你行进行检查。

检查范围包括:...、...、等,检查区间为20XX年X月至本次检查日请你行做好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安排有关人员在岗,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检查项目组长:XXX组员:XXX、XXX特此通知 XXX部(公章) 20XX年X月X日附件四:工作底稿模板被检查单位: 底稿编号:[项目编号]W001检查流程:[对应检查具体方案控制表B项] 检查人员: 日期:内控环节:[对应检查具体方案控制表C项] 复核: 日期:……………………………………………………………………………………………………内控评价: 对内控环节的总体评价,按控制质量高低分为:5制度传导充分,执行情况良好;4制度传导充分,但执行需改进;3制度传导需改进,但执行可以接受;2 制度传导不足,执行不力;1无制度传导,完全不能接受该评分对应填入检查具体方案控制表F列) 检查方法:重点记录抽样情况:1、描述抽样方法包括抽样总体的说明、获得总体数据的来源、总体完整性的确定、抽样的方法(随机、判断、等距、分层、分级等)、抽取的样本等。

2、如实际检查中使用的检查方法(包括抽样比例等)与具体方案中不同,需说明实际采用的方法与具体方案中方法的差异,并说明调整的原因 访谈的人员名单(包括部门、职位等)调阅的资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