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9479004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目录沙门氏菌1坏死杆菌病4大肠杆菌病6羊传染性胸膜肺炎9羊败血性链球菌病12小反刍兽疫15传染性脓包(羊口疮)18沙门氏菌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各种动物有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总称.临诊上多变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本病遍发于世界各地,对牲畜的繁殖和幼畜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许多血清型沙门氏菌,可使人感染和发生食物中毒。病原 沙门氏菌属是一大属血清学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沙门氏菌属可分为5个亚属,亚属下为血清型,共有2020个血清型。兽医上重要的沙门氏菌血清型几乎都在亚属中。我国发现的血清型约近200个.许多型沙门氏菌具有产生毒素的能力,尤其是肠炎沙门氏菌、

2、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毒素有耐热能力,75经1h仍有毒力,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流行病学 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类型对人、家畜和家禽以及其他动物均有致病性。各种年龄的畜禽均可感染。但幼年动物较成年动物易感。在猪,本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以14月龄者发生较多。在牛,以出生3040天以后的犊牛最易感。在羊,以断乳龄或断乳不久的最易感。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它们可有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病菌,污染水源和饲料等,经消化道感染健畜。病畜与健畜交配或用病公畜的精液人工授精可发生感染.此外,子宫内感染也有可能。有人认为鼠可传播本病。据观察,众多健康的畜禽的带菌现象(

3、特别是鼠伤寒沙门氏菌)相当普遍。当外界不良因素使动物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可变为活动化而发生内源性感染,病菌连续通过若干易感家畜,毒力增强而扩大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育成期羔羊常于夏季和早秋发病,孕羊则主要在晚冬、早春季发生流产.本病在畜群中发生后,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有些动物还可表现为流行性。下列因素可促进本病的的发生:环境污秽、潮湿,棚舍拥挤,粪便堆积;饲料和饮水供应不良;长途运输中气候恶劣、疲劳和饥饿;内寄生虫和病毒感染;分娩、手术;母畜缺乳;新引进家畜未实行隔离检疫等。症状羊 主要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羊流产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引起。本病据临床表现分为下列二型.(1)下痢型

4、病羊体温升高达4041,食欲减退,腹泻,排粘性带血稀粪,有恶臭。精神萎顿,虚弱,继而卧地,经15天死亡。有的经历2周后可康复。发病率30,病死率25。(2)流产型 沙门氏菌自肠道粘膜进入血液,被带至全身各个器官,包括胎盘.细菌经母血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怀孕绵羊于怀孕的最后1/3期间发生流产或死产。产前产后数天,阴道有分泌物流出。病羊产下的活羔,也表现衰弱、萎顿、卧地,并可有腹泻,不吮乳,往往于14天内死亡。流产率和病死率可达60.病理剖检下痢型 病羊真胃和肠道空虚,粘膜充血,有半液状内容物。粘膜上有粘液,并含有小的血块,肠道和胆囊粘膜水肿.肠系膜淋巴结一般增大充血。心内外膜有小出血点。流产型

5、流产的、死产的胎儿或生后一周内死亡的羔羊,变现败血症病变。死亡母羊有急性子宫炎.流产或死产者其子宫肿胀,常含有坏死组织、浆液性渗出物、和滞留的胎盘.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从病畜的血液、内脏器官、粪便,或流产胎儿胃内容物、肝、脾取材,做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近年来单克隆抗体技术已用来进行本病快速诊断.防制 预防本病常用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采用添加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有预防作用,还可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但应注意地区抗药菌株的出现,如发现对某种药物产生抗药性时,应改用另药。本病必须严格贯彻消毒、隔离、检疫、药物预防等

6、一系列综合性防治措施。本病的治疗可选用药敏试验有效的抗生素,如土霉素、氯霉素等,并辅以对症治疗。呋喃类(如 呋喃唑酮)和磺胺类(如 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嘧啶)药物也有疗效,近年对该病治疗新药较多,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亦可选用高免血清或耐过羊的血制得的血清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坏死杆菌病坏死杆菌病 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多种畜禽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粘膜的坏死,有时在内脏形成转移性坏死灶。病原 坏死杆菌为格兰仕隐性、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和荚膜的多形性厌氧菌.小者呈球杆菌(0.51.5m0.5m);大者呈长丝状,其大小为(0。75m100300m),且多见于病灶及幼龄培养物中

7、.普通苯胺染料可以着色,用稀石碳复红液或碱性美蓝加温染色,则出现浓淡不均匀着色。坏死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土壤、污泥塘、动物饲养场等处均可发现,甚至常见于健康家畜的粪便内。不均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直射阳光经810h死亡;6030min即可杀死;2.5%克辽林、0。5%石碳酸、1福尔马林经20min,1%高锰酸钾溶液经10min,5来苏尔经5min可杀死本菌。流行病学 该病侵害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如绵羊、山羊、牛、马、猪、鹿、兔、鸡等,其中以猪、绵羊、牛、马最易感。人也偶尔感染,在动物的皮肤、口腔、肺部形成脓肿。实验动物家兔和小鼠最感,可在内脏中形成坏死性脓疡。传染来源是病畜或带菌动物,常由粪

8、便排出病原菌,污染土壤、死水坑、畜舍、饲料和垫草,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身体任何部分都能成为传染门户。通常以蹄和四肢皮肤、口腔黏膜和生殖器粘膜发生较多.特别是在饲养管理不良、圈舍潮湿、家畜营养缺乏时,最易发病.常发生于多雨、潮湿和炎热季节,以510月份最为多见。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3d,或12周。 绵羊坏死杆菌病多见于山羊,常侵害蹄部,引起腐蹄病。蹄间隙、蹄踵和蹄冠红肿,有时蹄甲脱落。绵羊羔还可发生疮,在鼻、唇、眼部甚至口腔发生结节、水泡、随后成棕色痂块。重症病例若治疗不及时,往往由于在内脏器官形成转移性坏死灶而死亡。 可见实质器官发生坏死灶.或口腔及胃肠黏膜有纤维素-坏死性炎症。诊断根

9、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细菌检查,从病、健组织交界处采取材料涂片,用稀释石碳酸复红或碱性美兰加热染色,可发现着色不均细长丝状坏死杆菌.防制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勤换垫草,保持畜色清洁干燥。避免畜群拥挤和争食咬斗,防止发生创伤,如有创伤,则及时处理。注意蹄部的护理,不在低洼潮湿的地区放牧。高床饲养的应注意检查创面是否有铁丝、铁钉等硬物,以防扎伤羊只蹄部。治疗先清除患部坏死组织后,用3%来苏尔溶液或1高锰酸钾冲洗,或用6福尔马林、30硫酸铜脚浴,然后用抗生素软膏涂抹。为防止硬物刺激,可将患部用绷带包扎。当发生转移性病灶时,应进行抗生素全身治疗.大肠杆

10、菌病大肠杆菌(Colibacillosis)是Escherich于1885年发现,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该菌某些血清型具备致病性或者条件致病性,是引起动物和人败血症或严重腹泻的病源之一.依据致病机理的差异,可以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4种。随着大型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养殖业造成的损失日益明显,一般以侵袭羔羊为主,故又称羔羊大肠杆菌病.病原 羊大肠杆菌病病原属肠杆菌科,埃希菌属中的大肠埃希菌,此菌在羊肠道内正常寄居,构成固定的细菌群,当羊正常生理机能受到破坏,致使羊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导致大肠杆菌的生物特性

11、发生变化而由正常菌群转变成本病的主要致病菌群,在出生不久,机体功能不健全,以及抵抗力不强的羔羊更为明显。特性 本菌抵抗力中等,但是各个菌株之间可能有差异。一般均可用巴氏消毒剂杀死。常用消毒药几分钟内即可将其杀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可以存活不超过1个月,在寒冷而干燥的环境中存活较久,各地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并且极易产生耐药性.流行病学 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的病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水源饲料以及母畜的乳头和皮肤.当幼畜吮乳、舔毛是经消化道而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也可以经鼻咽部粘膜侵入动物体,并导致脑膜炎;或经子宫、产道、脐带、输卵管等感染.本病既可以

12、水平传播又可以垂直传播,所以加强消毒及卫生管理工作和母羊配种前接种大肠杆菌疫苗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所在。流行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于出生数日至6周龄的羔羊,有些地方38月龄的羊也有本病的发生;肠型多见于7日龄以内的初生羔羊。呈地方流行,也有散发,该病的发生与气候不良、营养不足、场地潮湿污秽等有关系。放牧季节很少发生,冬季舍饲季节常发。集约化养殖场,羊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饲养管理工具及环境消毒不彻底,可以加速本病的流行。另外,营养失调,如缺乏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或蛋白质饲料偏高,母乳不足等也可导致羔羊发生大肠杆菌病。临诊症状 羊大肠杆菌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12天。根据症状不同可将其分

13、为败血性和肠炎型两种。肠炎型 又称大肠杆菌性羔羊痢疾,多发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不久即下痢,体温降至正常或略高。粪便开始呈黄色或灰色半液状,后呈液状,含气泡,有时混有血液和粘液,肛门周围、尾部和臀部皮肤被粪便污染。病羔羊腹痛、弓背、虚弱、严重的脱水、衰竭、卧地不起,有时候出现痉挛.如治疗不及时,可在2436小时内死亡,病死率15%75%。败血型 主要发生于26周龄的羔羊,病羔体温升至4142,精神萎顿,四肢僵硬,迅速虚脱,运动失调,头常弯向一侧或向后仰,视力障碍、磨牙等.有的出现关节疼痛等关节炎症状,个别发生胸膜肺炎,听诊啰音,还有的频死期从肛门流出稀粪,呈急性经过,多以

14、412小时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另外,近年来也有育肥羊和成年羊感染大肠杆菌的报道。有些地区38月龄育肥羊发生败血性大肠杆菌病,发病急,死亡快.成年羊感染大肠杆菌的一般临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很少死亡。病理变化 肠型患病羔羊剖检可见到尸体严重脱水,真胃、小肠和大肠内容物呈黄色半液状。粘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发红;胃膨胀,粘膜充血。有的肺脏呈初期炎症病变。从肠道各部分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败血型 患病羊急性死亡是,一般无明显肉眼可见病变。病程稍长者可以从各内脏分离到大肠杆菌.剖检可见胸、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内有纤维素;某些关节部位,尤其是肘、腕关节肿大,包膜下有小出血点;肺的心叶、尖叶、

15、隔叶均有较大面积的充血、出血性病变,水肿明显,边缘增厚;脾脏出血、淤血,呈紫黑色;大肠内粪便干燥,肠淋巴结水肿、出血;肾皮质小点出血,髓质充血,有时切面有泡沫样液体流出,甚至肾有软化现象。肠炎型 有时可见化脓性纤维素性关节。从肠道各部分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剖检尸体严重脱水,真胃、小肠和大肠内容物呈灰黄色,粘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发红.有的肺呈初期炎症病变。羔羊大肠杆菌病症状有时与羊传染性胸膜肺炎、B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羔羊痢疾相似,诊断时注意区别。治疗 本病的急性经过,患羊往往来不及救治即死亡。加之由抗菌药物滥用,目前真正敏感的抗菌药物并不多,根据需要,采集样本,进行药敏试验筛选。也可以用改善肠道菌群的活菌制剂治疗。预防 疫苗接种,用羊大肠杆菌病灭活苗,全群普防,每年接种3次或两年接种5次,疫情严重场圈,母羊配种前接种一次绵羊、山羊败血型大肠杆菌都有较好免疫效果.(皮下注射,3月龄以上2ml/只;3月龄以下0.51.0ml/只。免疫期 5个月)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支原体肺炎,又称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胸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取急性和慢性经过,病死率很高。病原 引起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为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对红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链霉素不敏感.但是绵羊支原体对红霉素有一定的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